§不说再见

人到中年,日子显然溜得快了。才挣扎出炎炎的夏日,未来得及看一眼秋的金黄,冬天的脚步竟呼啸而至。节令的四季,不仅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而且是生命的四季,生命的体验、自然的轮回。去年也是这个季节,我生病出院不久,有朋友约我给蚌埠政协报《龙湖》副刊写篇短文,那时我第一次见到了政协报,读到了《龙湖》副刊。

有人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自然界的龙湖增添了珠城的风姿,而副刊《龙湖》则展示了蚌埠市政协报的一个侧面。平民视角、平民意识,无俗气、无架子、无混话;针砭时弊,实话实说;建言献策,娓娓道来;记事咏物,如饮醇醪。亲切、平凡、去潇洒而返朴厚。办到这一步颇费心思。做过几年编辑的我深知,要办好一个副刊,一个专页,乃至一个小栏目,诚非易事,须靠编者、作者、读者共同地奉献出自己的才智和心血。我为《龙湖》副刊写的首篇短文《拥抱新世纪的朝阳》,即从心底期盼新世纪的《龙湖》副刊多彩多姿、花香草绿。

一年来,我不断地读到《龙湖》副刊里那些恬心怡性的小文章,虽然与“大江大海”相比,稍显浅一些,淡了些,但那毕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方山水,是来自我们心底的一溪酿泉;交四方贤士,会八面朋友,《龙湖》副刊成了政协家族里的一片“芳草地”,一座“赏心园”,一个“美之苑”。闲暇之际,来此倘徉,“淮河岸边”、“月下风情”;“历史点击”、“天籁琴声”;“诗词艺苑”、“异域采风”;短、平、快;小、精、灵,信手拈来,倍感温馨。

人往风留,四季瞬变,又到了万木萧萧的冬日。山寒水瘦,枯叶飘零,偏又落了几场冬雨。我窝在冰冷的家中淡读着地摊上淘来的《红草梅》。寂寞的阅读被急促的电话铃打断,久违的朋友再次约我为《龙湖》副刊写篇短文,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政协报要停了。经历了春天与夏天的历程,《龙湖》副刊已显示出了成熟与丰厚,却要在这新年到来之际告别读者,真不知该写些什么才好。

这一年我很少动笔了。一个名气不大的散文家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看看世上有那么多经典文章,何须我写?瞧瞧生活中有那么多狗屎文章,写有何用?我常常就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这写与不写的两难境地。不写东西过平常日子很舒心,平常日子里好处是不压迫自己,也不难为别人,再也不会像过去编杂志那年月:接到稿子燃烧自己,预约稿子折腾别人。虽然写得少了,但挥之不去的编辑情结依然丝丝缕缕地缠着我,关注文坛,关注着报刊杂志的潮起潮落,关注着宣传出版的进进退退。这几年,我亲眼目睹了《昆仑》、《漓江》等大型刊物匆匆陨落,也亲自经历了《太阳》的无疾而终,生活以百变之势使人们来不及调整和适应。但我们必须学会调整,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如通俗歌里唱得那样,“不必追寻结果,快乐享受曾经。”小小的一片绿园,浓浓的一杯醇酒,沉淀的时间里会散发出恒久的馨香。《龙湖》副刊曾经愉悦读者,《龙湖》副刊曾经传播文明,这就足够了。

想一想严寒过后,新年的钟声一记一记地敲响,想一想年初一依然会升起一轮崭新的太阳,我们不必说再见,因为扑面而来的还有许多新春的日子,那些日子充满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