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美髯公程昱,曹营中义薄云天的大胡子

却说曹仁与李典回许都,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操曰:“胜负乃军家之常。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曹仁言是单福之计。操曰:“单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比较令人郁闷的桥段。徐庶在刘备那里干得好好的,曹操硬是横插进来一杠子,把人家老娘绑架了,迫使徐庶来投奔自己。实事求是地说,这个主意太龌龊。这让我当初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对程昱一直没有什么好感,认为他是一个相当阴损的人物。不过后来看正史《三国志》的时候,才发现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先来说说徐庶其人。我们熟悉的徐庶是进曹营一言不发,对刘备有情有义的义士。徐庶进曹营确有其事,不过时间上并不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

徐庶也是人才窝子颍川出来的,他从小便任侠好义,武功也是极高,有一次他为人报仇,闹出了人命,几乎要被定为死罪了,但后来还是蒙得好友相助。

这次劫难让徐庶明白了武艺只是单打独斗的技艺,从此他开始弃文从武,虚心读书,学问大有长进,熟知经史、义理。很快他和诸葛亮、石韬这些南阳名士做了好朋友,后归附刘备。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徐庶和诸葛亮同随刘备逃难。曹操追到长坂坡,掳得徐庶老母,徐庶没有办法,只好与刘备和诸葛亮辞别。

刘备和诸葛亮深知徐庶为人,也不挽留,徐庶就这样投降了曹操,至于到曹营之后徐庶是否真的一言不发,不得而知。有史料记载的是徐庶在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从地方转到了中央继续当干部。

好了,这篇文章不是考证徐庶的,是要说说程昱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既然徐庶的母亲被抓是一场意外,那么毒计也就并非程昱所出,我们必须拨开演义的烟云,重新理解程昱这个人物。

美髯公

程昱,字仲德,本名立,后被曹操改成了“昱”字(原因后边说)。老家在东郡东阿,也就是今天山东阳谷。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长着漂亮的大胡子,《三国志》称其“美须髯”。

很多人看《三国演义》时有个印象,文官和武将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不同职业,其实在三国时代,很多人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文臣武将间的界定。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鲁肃是一个厚道老成的知识分子角色,其实在《三国志》中他是个颇负武勇的人,而曹营的毛玠,我最早看《三国演义》时一直还以为他是个武将,后来看《三国志》才知道他其实是个偏向于文臣的角色。

在《三国演义》中,程昱是个标准的谋士形象,大家可能不知道,正史中的程昱,还是个颇为勇武的伟丈夫。

黄巾之乱的时候,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过起义这种事,未必所有人都抱着正义的想法,很多人都是为了在这乱世中捞上一笔。

程昱老家的东阿县县丞王度就是这么一个投机分子,他一听说黄巾贼乱,心想自己这样的小吏一年俸禄不过那么一点,不如铤而走险,响应起义,当年刘邦就是这么起家的,自己如果运气不错,是不是也能弄点好处呢?

抱着这种想法的王度反了,为了表明心志,他把县中的仓库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然后宣布起义。

东阿县令胆小如鼠,见王度造反,连夜翻墙跑了,而东阿的老百姓见县长都不见了,纷纷拖家带口向东面的渠丘山逃去。

可是逃跑的人心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家贫如洗,在哪呆着都一样,而一些有钱的大户自己的财产家业还都在东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程昱也在逃跑人员之列,但他很想回去,倒不是因为万贯家财难以割舍,而是从一开始他就知道王度难成大事。程昱一直派人暗中监视王度,发现虽然王度得到了东阿县城,却不可能守住这座城池,因为王度竟然在离东阿五六里外的地方屯兵,为的是去抢劫更远的州县。

程昱知道这是个机会,很有可能一举夺回东阿的控制权,便找到了县中大户薛房等人商量:“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势可以测知。他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坚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们为何不相继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果运气好,能找到县令来和我们共同坚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时向他攻击,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人急于要保住城中的财产,都同意程昱的建议,但是这事跟其他没有走的官吏和百姓们一说,却没人愿意跟着一起干。

程昱一阵气恼,怒吼道:“愚民不可共计大事!”可是干事情不能光靠吼,还要有勇有谋。

冷静下来之后程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偷偷派几名骑兵来到东山上,然后高举旗幡大呼:“贼兵来了!”

薛房等人远远望见,以为是王度打来了,便再次召集身边的官吏和百姓,对他们晓以利害,总之一句话,你现在不去拿下东阿县城,那么就只能在这等死了。

生死攸关的事含糊不得,所有人都跟着薛房去打县城,而途中又遇到了越墙逃跑的县令,更是喜上加喜。

一支半职业化的部队浩浩****地开进了县城,县城竟然一点防御都没有,人们这才开始佩服程昱的判断。

听说东阿城丢了,王度实在是难以遏制自己的怒气,所以率兵回来攻城,妄图再次攻下东阿城。不过东阿百姓知道,如果城关被攻破的话,自己的性命必然不保,所以纷纷奋勇守城,王度竟然不能攻破。

其实,王度所率部队中大部分是些失去土地的流民,战斗力可想而知,而站在城关的百姓个个都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战,那些贵族大户目的更是明确,他们要保住自己的家业,不舍命,更不舍财。

打仗如果有了动力,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东阿的官吏和百姓们现在就有一种打仗的欲望,想要把王度一举歼灭的欲望。

先坚持不住的是王度,他见眼前的这座城池是这么难以攻克,便萌生了退意,可是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程昱的眼睛。

程昱开始征集城内的年轻的壮士,准备对王度实施反突击,因为前一次的正确预测,大家都很信任程昱,报名的人数很多。

程昱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东阿吏民,对王度军实施反突击。

王度大败而走,而东阿也得以保全,这就是程昱,你不能只把他理解为一个简单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他更是一个型男,颇为英勇的人物。

明珠绝不暗投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对策,一来可以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二来可以摆脱“啃老”的恶名。

其实,这种事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曹操阵营中的许多谋士都有短暂的在其他诸侯处工作的经历,不过程昱是个例外。

初平中(汉献帝年号,具体时间不祥),兖州刺史刘岱想招程昱到自己的帐下效力,程昱嫌刘岱这座庙小,成不了大气候,死活不肯去。

刘岱是个比较会搞裙带关系的人,他先后和袁绍和公孙瓒和亲,与二人都是亲家。袁绍和公孙瓒也都非常信任他,袁绍的妻子儿女甚至都寄居在刘岱那里,而公孙瓒则派从事范方带兵帮刘岱坚守兖州。

当然,也不是两位枭雄多看中刘岱,实在是兖州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可是谁都知道袁绍和公孙瓒不和,两个人从一开始的小矛盾,演变成了局部的冲突,后来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一开始,公孙瓒占据战争的主动,他击败了袁绍军,然后遣使向刘岱索要袁绍的妻子,令其限期送上,并要求刘岱与袁绍绝交,否则将撤回兖州军队,待平定袁绍后,再去攻打刘岱。

公孙瓒的这些要求令刘岱非常为难,他不想和任何一方撕破脸皮,无论是公孙瓒还是袁绍他都得罪不起,可是他又不能不决断,如今公孙瓒已经提出要求,自己再也当不成两面派了。

兖州别驾王彧向刘岱推荐道:“程昱有谋略,能断大事。”刘岱知道程昱有谋,要不自己也不会去请他来做幕僚,但是程昱不肯来做幕僚,这次会来帮助自己吗?

刘岱再次叫人去招程昱前来,程昱知道刘岱虽然不是自己要效忠的人,却也算对自己十分礼遇,还算给面子,闻听事情的经过后,献计道:“如果放弃袁绍这个近援而求公孙瓒为远助,这等于向很远地方的人求助拯救溺水的儿童一样。而且,公孙瓒亦非袁绍之敌,如今虽稍胜袁绍军队,但最终必为袁绍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势而不思虑长远的计划,将军您必败无疑。”

刘岱听从了程昱的建议,毅然拒绝将袁绍的家眷送给公孙瓒。范方一听,气急了,领兵归去。可是他的兵马还没回到公孙瓒的领地,就闻知公孙瓒的大军为袁绍所破。一切都与程昱所料丝毫不差。

刘岱对程昱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上表奏天子封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身体有病请辞。

后来刘岱为黄巾军所杀,兖州成为了曹操的地盘。曹操兵临兖州,招请程昱,正当大家都以为程昱会再次拒绝的时候,他居然一口答应下来,美滋滋地去曹操那里报到去了。

程昱将行之时,乡人十分疑惑,刘岱礼敬有加,封官加爵程昱都不去,还以为他是要做隐士呢,没想到曹操一叫他就去了,便问他:“怎么你前后的行为如此相背?”程昱却只笑而不应。

其实,用《史记》中陈胜的那句话,回答最合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程昱初至曹营,曹操便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程昱对答如流,给曹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遂以程昱为寿张令。

当然程昱是不是一颗明珠,也不能光靠嘴皮子功夫,关键还要看行动。

“说”守三城

很快,曹操就给了程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荀彧篇里曾讲过,曹操征徐州时,令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那时张邈等军作叛,迎吕布入兖,四周郡县响应,唯有鄄城、范县(今山东梁山西北)、东阿不动。

前面我只说了荀彧在这场保卫战中的作用,现在把程昱的功劳也具体地说一下。

有吕布的降兵向程昱报告,说陈宫已经要带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县,两地的吏民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荀彧很清楚,这三座城池是曹操最后的资本,一旦丢失,曹操将彻底沦为丧家之犬,所以务必要保住三城。

荀彧看了看程昱,说道:“如今兖州作反,唯有此三城得以保全。陈宫等以重兵临城,如果不能同心结力,三城必震动。而您是吏民之望,如今回去向他们游说,一定可以成功!”

程昱就是东阿人,其他两地都离东阿不远,而程昱早年在此地的作为人尽皆知,粉丝众多。派程昱去稳定军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程昱二话没说,率领少量兵马向东阿前进,经过范县的时候,特意去找了范县县令靳允。不是靳允不够忠诚,是因为吕布抓住了靳允的母亲。

捉拿别人母亲这招,很多人都用过,项羽捉过王陵的母亲,后边曹操捉过徐庶的母亲。不过说实话,这招是在太过龌龊,所以效果都不好,王陵母亲为让儿子安心效忠刘邦自杀而亡(后来演义中徐庶母亲的情节与之相似),而徐庶大家也知道结果了。

按理说,母亲是最至亲的人,当母亲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儿子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何况靳允是个有名的孝子。

可是程昱就是让靳允安下了心来,坚守范县。他知道靳允是个忠义之人,只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才会摇摆不定,所以程昱说道:“我听说吕布抓走了你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儿女,作为孝子这实在是难以忍受的!但是,你一定要冷静,现在天下大乱、英雄并起,乱世出英雄,一定会有拯救天下、平定战乱的人出现的。有头脑的人都应该为自己选择一位英主,得到明主就会发达,失去明主就会灭亡。陈宫反叛,迎接吕布百城皆应,似乎能有什么作为。但是依你看,吕布是什么人?他举止粗鄙,不讲礼数,不过是个有点勇力的匹夫罢了!陈宫等人都是些因形势所迫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怕是也不会真正重用你的。他们现在兵马虽多,但是终究会一事无成的。再反观曹公,他的智谋策略举世无双,这是上天所赐的才能啊。你现在死守范县,而我马上赶到东阿去,那么就可以立下像战国时齐国名将田单那样的旷世奇功了。您要仔细考虑一下啊!”

面对程昱的苦口婆心,靳允潸然泪下,他坚定了信念,要帮曹操守住范县,但是同时他可能也会永远失去那些亲人。

靳允擦了擦脸上的泪珠,坚定地对程昱说:“你走吧,我对曹公绝无二心!”

可以想像,此时程昱的袖筒里恐怕正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只要靳允有丝毫的不坚定,恐怕匕首已经扎进靳允的胸膛了。可是靳允坚定的眼神打动了程昱,他相信靳允能守住范县。

程昱的眼光是准确的,靳允不只守住了范县,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当时已经投靠吕布的氾嶷比程昱早一步来到了范县,并率先和靳允接触,告诉靳允,他的家人都在吕布手中。

为了向程昱表明心迹,靳允假意再次接见氾嶷,并设伏兵将氾嶷杀死,以明其志,之后便义无反顾地集合军队坚守范县。

见范县的局势稳定了,程昱又派一支骑兵占住仓亭津的渡口,这个决策非常关键,因为陈宫就在渡口附近,得不到渡口便不能渡船过来。

一切就绪后,程昱才回到了东阿,没想到这里的形势要比其他的地方好得多,东阿令枣祗已经率吏民拒城坚守。而此时兖州从事薛悌来到东阿协助程昱,三城终于在众人众志成城的防守下守住了,他们等到了曹操的回归。

曹操回到兖州之后,深情地握住程昱的手说:“若不是程卿之力,我真的就无家可归了!”曹操上表汉献帝,封程昱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战争结束了,曹操、荀彧、程昱三人在一起聊天,荀彧给曹操讲述了程昱的故事,原来在兖州保卫战前程昱本叫“程立”。他少时常梦到上泰山,两手捧日,这事他只跟荀彧说过。曹操闻后大喜,说道:“程昱可终生做我的心腹啊!”曹操就在程立的名上加了个“日”字,更名为“昱”。

可以说,曹操对程昱是彻底信任的,而这种信任,终其一生也未曾改变,程昱也用自己的忠诚回报了曹操这种信任。

正版空城计

曹操的三座大城虽然保住了,可是兖州大部却在吕布手中。

曹操很快与吕布在濮阳交战,但前边说过,结果挺不理想,数度失利。正当两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濮阳周围闹起了蝗灾。

在古代,蝗灾是一场绝对的灾难,因为那时特效农药还没有发明,这些看似弱小的昆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千亩良田吃得一点不剩。一向缺粮的曹操知道这意味着在濮阳附近可能会征集不到任何的粮食,而吕布就是流寇,更是靠抢粮为生。

双方见濮阳已经不可能给他们的军队提供更多的粮草的时候,他们决定暂且罢兵,各自引兵而去。

此时袁绍掺和了进来,他派人来游说曹操迁居于邺城。当时,虽然曹操勉强保住了根据地,但是对他来说形势是比较危急的,况且他出兵攻打吕布也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现在是兖州未抢回,粮草又快吃完了,故此曹操想答应袁绍的要求,暂且归附,再做计议。

正在曹操准备做决定的时候,程昱正好从东阿赶回来,听说袁绍的建议后,急忙向曹操言道:“我听说主公您想遣居迁邺城,与袁绍连和,有这样的事吗?”

曹操点头称是。

程昱一言不发,沉思许久,曹操看着程昱也不敢问话。

程昱休息了片刻才对曹操说道:“我认为将军您只是一时害怕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否则又怎会如此不深思熟虑呢?袁绍是什么人啊?他现在手握燕、赵之地,有吞食天下之心,只是他的智商不够,不可能做这么大的事。曹公你愿意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吗?昔日田横据地千里,拥百万之众,完全可以称王于天下,见汉高祖刘邦一来却立即投降了,做俘虏是件多耻辱的事情啊!况且将军你有龙虎之威,可以做韩信、彭越他们这样臣服于他人的事吗?如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可守。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荀彧字)还有我们这些人,并收城池士兵而加以运用,则霸王之业可以成就了。现在投靠袁绍,即便您不觉得耻辱,我都觉得脸上无光,愿曹公能深深考虑一下吧!”

曹操认真考虑了程昱的话,当时的形势确实危险,但是如果投靠了袁绍,很可能就不会再有翻身之日了,于是打消了去邺城的念头。

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其时兖州尚未完全收复,曹操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太守,都督兖州事。

建安元年(198年),刘备被吕布占了徐州,前来归附曹操。程昱劝曹操杀刘备,曹操不听。转过年来,曹操派遣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程昱急得直跳脚,与郭嘉一起向曹操说道:“曹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借之以兵,他必定会有异心。”曹操后悔,但已追之不及。果然,袁术病死后,刘备去到徐州,杀车胄,举兵背叛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程昱被升为振威将军,派驻鄄城,他一生最精彩的计谋也就诞生于此。

当时袁绍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西北)准备移兵南渡,而黎阳的南面就是程昱驻守的鄄城。此时鄄城的总兵力不过七百多守卫,如果袁绍真的攻打鄄城,即便程昱再勇猛顽强也绝对不是袁绍大军的对手,到那时,曹操失去的就不仅是鄄城,还有心腹程昱。

曹操勉强抽出了两千兵马,命人去告诉程昱:我马上去支援你。

见到来人后,程昱询问了准备增援的兵马数量,随后让来人赶紧回去告诉曹操,千万不可增兵,如果不增兵鄄城兴许还有救,倘若这两千兵马真的来了,那鄄城可就真的完了。

在给曹操的回信中,程昱说道:“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敌。他若看到程昱带的兵少,却敢独占鄄城对抗他,一定以为其中有诈,必不敢轻易来攻。但如果您增加了我的士兵,袁绍见兵马来援,就知道鄄城空虚,必然前来攻打,我军微薄的兵力不可能防住袁绍,最后只会落得个城丢了、兵也没了。愿曹公你不要怀疑,把这里交给我就行了!”

曹操明白程昱这是拿性命在赌,可是自己已经没有筹码再给程昱做赌注了。曹操知道程昱说得有道理,便不再派兵,一切听天由命。!

见程昱兵少,鄄城上下却有条不紊,丝毫没有慌乱之意,袁绍很是郁闷:曹操一向奸诈,这会不会是曹操布的陷阱,就等自己往下跳了呢?

袁绍最终没有去攻打鄄城,鄄城就这样被守住了,这才是历史上正版的空城计。只是在《三国演义》中,程昱换成了诸葛亮,袁绍换成了司马懿。

程昱没有诸葛亮的苍鹰羽扇,身边也没有琴童,更没有那几个扫大街的大爷,有的只是他的从容和淡定!

事后,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实在是惊人啊!”这事如果放做一般人,早就六神无主,难以冷静了,可是程昱就敢在袁绍眼皮底下耍心眼。

公爵难封

建安八年(203年),打败袁绍后,程昱征集精兵数千人,于是引军与曹操会师黎阳,开始为讨伐袁谭、袁尚做准备。

曹操派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但魏郡太守高蕃在河上架起浮桥,将兵马屯于河上,绝了水道。

曹操对李典和程昱说道:“若船不能过,那就改走陆路!”所有人都知道曹操每次打仗总是受粮草制约,所以他对运粮的速度非常关心。

李典与诸将商议道:“高蕃虽然把持水道,但是他的军队装备不行,而且很怕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程昱点头表示同意。曹军强渡大破高蕃军,运粮水道得以畅通,这为曹操打败二袁奠定了物质上的基础。二袁败走后,程昱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这样的功劳并未写在程昱自己的传记中,而是写在了李典的传记里。但我们应该知道,当时曹操已经下令走陆路,李典等人强渡的行为如能成功尚可,万一失败就变成了大罪过,倘若没有程昱拍板,估计李典是不敢轻易行事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打荆州,刘琮投降,刘备投奔东吴孙权。曹营中很多谋士都认为,孙权肯定会杀了刘备,程昱却摇着头对曹操说道:“孙权刚刚坐上江东之主的位置,知道他的人不多,所以他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刚刚又踏平了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素有英名,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之后分道扬镳,刘备已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又不能轻易杀了刘备了。”孙权果然补给军兵于刘备,以抵御曹操。一切都如程昱所料,刘备不但没事,小日子还越过越滋润。真理总要实践去验证,当刘备与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时候,所有人都对程昱当初的判断非常佩服。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讨马超,曹丕留守,程昱作为肱骨老臣留守后方,任参知军事。

曹操这边有个特点,曹操在许都时,周边的小鬼一个都不敢动,而一旦曹操出征,许都周边的野心家们就会蠢蠢欲动。这次又是这样,曹操前脚刚走,田银、苏伯等人就在河间造反。

曹丕马上派将军贾信平叛。反叛军见到了政府军马上崩溃,有千余人来投降。曹丕一时也没想到这股叛乱军队会这么不堪一击,跟当年的陈宫等人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朝中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按照旧法,把这些叛乱者都杀了。

程昱大怒,痛骂了这些人,然后对曹丕说:“杀戮投降者,在局势扰攘之时才做。战乱四起时,总要费力将叛军围住他们才肯投降,杀他们是为了向其他叛军示威,使他们惊惧,没等我们前去攻打就来投降,那样我们才不会每每都要围城做攻坚战。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定了,战事也在国与国之间,而不是内战了,这些叛贼都是必降之贼,杀他们也没有可以震慑的地方,有什么用呢?所以臣认为这些人不能诛杀,应该先请示曹公定夺。”

对于程昱的建议,众人嘘声一片:杀几个降兵就这么唧唧歪歪的,这哪还是当年独当一面的程昱啊?这些人都说:“军事方面我们可以专命,不需每每启奏于上。”

程昱闻言就不再说话了,曹丕知其有未尽之言,在讨论结束后,特意单独召见了程昱。

“公是不是还有话没说啊?”曹丕笑道。

程昱还是一脸的严肃,答道:“凡所谓专命,都是指有临时之急,需要决策于呼吸之间之事而此。如今内贼已制在贾信手上,绝不可能再生变故。因此老臣不愿将军进行专命之事。”

一句话点醒了曹丕,几个降兵不是重点,杀不杀他们,能否震慑别人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曹操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曹操必然不想看到曹丕擅自做决断。

程昱非常了解曹操,曹操生性多疑,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他不喜欢别人猜透他的心思,也不希望有人替他做主,这是所有统治者的通病。

曹丕叹道:“程公你考虑的妥当啊!”

曹丕把这件事情写成请示报告,派人交给曹操,曹操果然下令不诛降者。曹操还都后,知道内情后十分喜悦,对程昱说道:“君不止是明于军事计略,亦善处人事于父子之间。”

在曹操的努力下,天下已有三分之二归于曹氏,曹操抚着程昱的背说道:“兖州之败,如果不用君言,我又怎可以来到这里?”

这句话让程昱一惊。

他知道曾经有个人说过这话,那就是帮助曹操打败袁绍的许攸,而许攸的下场是死得很惨。正当程家的族人们为程昱举办宴会庆祝的时候,程昱却说道:“我这辈子知足了,看来我可以功成身退了。”于是把自己所有的兵权交出,阖门不出。

曹操身边许多重要的谋士早早就封侯了,可是程昱没有,虽然以程昱的功劳甚至封个公爵都不为过。

都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程昱没有被封侯肯定不是因为他的功劳不够高,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说法各种各样,比如郭颁的《魏晋世语》上说,程昱因为曹军缺粮草,竟然在征粮时,在粮草里夹杂了大量人肉下锅,所以失掉了天下士人的心。这个故事显然不太可信,之前的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过此事。

还是《三国志》上的说法比较靠谱,程昱生性刚戾,与人多有不和,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他,还有人常常诬告他妄图谋反,曹操却对其赐待益厚。不过,一个人人如果时常得罪人,搞不好和别人的关系,早晚是要倒霉的。程昱这么聪明的人,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程昱懂的,想在曹操这样精明的领导身边混,没能力不行,但是需要注意凡事只出主意,永远让领导自己决定。

还有一点最关键的是“君子不党”,程昱之所以故意搞恶与同事们的关系,也是做给曹操看的,让他知道自己绝无结党之心。

213年,魏国正式建立,程昱为卫尉,后因与中尉邢贞争威仪,遭到罢免。程昱这一歇就是七年。曹操像是突然遗忘了程昱,没有给他任何的补偿。

而一切真相都在220年时被公布了,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帝,程昱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共有八百户。程昱终于被封侯了。稍有政治经验的人都会明白曹操用意之深,他是想把这个恩典留给自己的儿子,因为无论怎么看程昱都是最适合辅佐曹丕的人。

而不幸的是,曹操虽然善谋,曹氏却没有那个福分。正当曹丕想晋封程昱为公爵的时候,程昱却去世了。

在曹魏谋士中,程昱是最忠义的一个,也是最识大体的一个。他的每一个计谋都十分有分寸,即便在最危急的时刻,也绝不越礼行事,给了曹操最起码的尊敬。而曹操也与程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这种情谊源自于男人彼此间的信任。

都说刘、关、张情同兄弟,其实曹操和程昱又何尝不是呢?

程昱的悼词:

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种活法,你可以为了自己而活着,也可以为了功名利禄而去挣扎。可是有一种人,他是为了别人而活着。

这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管仲和鲍叔牙,刘备、关羽、张飞,当然还有曹操和程昱,都是这种人的代表。

可以说,程昱就是曹操阵营的关羽、张飞,他一生不曾投效过他人,因为他知道自己只为曹操而生,终生只为曹操献计,虽九死而犹未悔。

不为爵位,不为利禄,不为名声,只为一个人!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呢?

不能说他高尚,这种境界不能和荀彧的那种理想相比,但是却需要我们崇敬,因为这是中国人心目中人与人相处的最高意境。

这种境界,就叫做义!不是像刘备、关羽那样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对知音、知己的人间之义,程昱就是三国中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大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