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22 如何打造一个高效团队

现在已经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需要每个团队之间的大力配合。如果没有一个超级团结合作的团队,企业将造成大量内耗,人力资源成本也将受到大大的浪费。

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对任何一个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企业都是必须的,那么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团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呢?

一、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职责

没有明确的分工,员工的职责不明确,就会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敷衍了事的事件。企业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要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员工互相指责或推卸责任会造成团队的内讧,使工作效率大大下降。所以,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职责是建立一个高效团队必须做的事。

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进行详细的职务设计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能遏制互相推诿扯皮的事件,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才能有效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每个组织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任务构成的,这些任务可以组合为职务。组织中人们所承担的职务并不是随机确定的,企业管理层应当对职务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哪些职务可以废除,哪些职务可以整合,哪些人适合做哪些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地使团队运营高效化。

特别提醒

请注意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团队去完成,有的任务让个人单独完成效果会更好,更节省时间,更容易让员工产生负责的精神,对于这样的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尽量安排合适的个人去做,并且给他提供完成任务的保障。

二、避免“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说的是企业员工存在着旁观者的心理,对待工作也是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别人的反应,而不是以主人翁的心态主动承担过来。这样一来,企业中就会出现有工作没人做的现象。就像是现在报纸上经常报道的“旁观者”一样,看到暴力或者需要救助的事件,旁观者只会互相观望,认为这么多人旁观,总会有人去管这件事,可是最终在这种心态下,竞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的手。而事后,这些旁观者会认为又不是他一个人看到那件事,别人都没做,自己也没什么可内疚和自责的。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企业中,那么,就会无形中降低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避免“旁观者效应”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

1.把所有工作都分配给个人,不要遗漏

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有确定的责任人,就不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2.培训积极分子

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培养积极分子。大家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事情,在众人的旁观者中,如果有人肯站出来,那么有很多旁观者会被带动起来。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增强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误解是团队杀手之一,可以造成团队的不团结甚至分崩离析0所以,减少工作中的误解,是增加团队效率的润滑剂。增加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性可以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误解,使团队合作更加融洽、士气更加高涨、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而沟通不畅只会增加彼此的猜忌,阻碍团队的发展。

那么,如何促使企业员工克服沟通障碍呢?

1.运用反馈

很多沟通问题是由于误解或不准确造成的。如果管理者在沟通过程中使用反馈回路,就会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这里的反馈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

当管理者问接受者:“你明白我的话了吗?”所得到的答复代表着反馈。但反馈不仅仅包括是或否的回答。为了核实信息是否按原有意图被接受,管理者可以询问有关该信息的一系列问题。

但最好的办法是,让接受者用自己的话复述信息。如果管理者听到的复述正如本意,可增强理解与精确性。

反馈还包括比直接提问和对信息进行概括更精细的方法。综合评论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接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另外,绩效评估、薪金核查以及晋升都是反馈的重要形式。

当然,反馈不一定以语言的方式表达,行动有时比语言更为明确。比如,销售主管要求所有下属必须填好上月的销售报告,当有人未能按期上交此报告时,管理者就得到了反馈。这一反馈表明销售主管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应该阐述得更清楚。

同理,当你面对一群人演讲时,你总在观察他们的眼睛及其他非语言线索以了解他们是否在接受你的信息。

2.简化语言

不可否认,大多数的沟通和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语言又是最可能成为沟通障碍的交流方式。因此管理者应该选择措辞并组织信息,以使信息清楚明确,易于接受者理解。管理者不仅需要简化语言,还要考虑到信息所指向的听众,使所用的语言应该适合于听众并且易于听众的理解。

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信息被接收,还需要信息被理解。通过简化语言并注意使用与听众一致的语言方式可以提高理解效果。我们大家都知道,军事用语简单明了,清楚有力,非常易于接受和理解。企业管理者也不妨吸取其中的精髓,加以运用。

另外,在所有人都理解其意义的群体内,所谓的“行话”也就是专业术语会使沟通十分便利,但在本群体之外使用却会造成很大困扰。

与前面反馈的观点一致,在传递重要信息时,为了使语言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可以先把信息告诉不熟悉这一内容的人。比如,在正式沟通之前让接受者阅读有关信息的文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有助于确认含混的术语、不清楚的假设或不连续的逻辑思维。

3.积极倾听

讲述的人采用了简化的语言,讲清楚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但还要学会倾听。倾听与听不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而单纯的听则是被动的。在倾听时,接受者和发送者都在思考中。

我们中的不少人并不是好听众。因为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而且常常当我们有主动性时才会做得更为有效。事实上,积极倾听常常比说话更容易引起疲劳,因为它要求脑力的投入,要求集中全部注意力。

我们说话的速度是平均每分钟150个词汇,而倾听的能力是每分钟可接受将近1000个词汇。两者之间的差值显然留给了大脑充足的时间,使其有机会“神游四方”。

一个积极倾听的听众并不急于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判定,而是先认真聆听他人所说的,这使得信息不会因为过早而得出不成熟的判断或解释而失真,从而提高了自己获得信息完整意义的能力。

正是由于人们带着情绪进行交流,所以我们经常因为彼此的语言造成的误会而导致彼此不合,如果认为管理者总是以完全理性化的方式进行沟通,那未免太天真了。我们知道情绪能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或失真。

当管理者对某件事+分失望时,很可能会对接受的信息发生误解,并在表述自己的信息时不够清晰和准确。那么当管理者遇到情绪不稳定时,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就要暂停进一步的沟通,直至恢复平静之后,再重新开始。

特别提醒

让自己处于发送者的位置,可以提高积极倾听的效果。不同的发送者在态度、兴趣、需求和期望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积极倾听更易于理解信息的真正内涵。

四、清除企业内部的“螃蟹”

去过水产市场的人应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水产商们装螃蟹的桶是没有盖子的。水产商说,桶里那么多螃蟹一只也不会跑出去。原来,只要有一只螃蟹开始往桶外爬,那么其他螃蟹就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这样,第一只想爬出去的螃蟹最终被拉了回来,当然一只也不会爬出去。

在一个团队里,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企业里常会有一些人,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进行破坏与打压。如果企业不把这种人除去,久而久之,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