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本身进行攻击——可能是由于它不再认识它本身的“士兵”。了解了这个,我们需要熟悉关于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身”还是“异体”(非己)之间区别的有关问题。

免疫系统识别敌我的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正常人胚胎时期逐步发育分化的各种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免疫能力,能对外来的抗原起反应,也能对自身组织抗原起反应。直到出生前后,那些针对自身组织起反应的淋巴细胞才被破坏或遭到抑制。这些被抑制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只能有节制地产生有限的抗自身组织抗体,协助人体清除衰老或受到损伤的组织细胞,不断除旧更新,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状态,这就是自身免疫反应。

也就是说,一个正常人的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抗原物质是“自身”还是“异体”的能力。通常只对异体的抗原物质起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细胞则不产生免疫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身组织细胞也可以获得抗原性,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当这种免疫反应强度太大,导致严重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表现在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原是来自自己的组织细胞,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抗原则是外来物质。

具有防御功能的白细胞怎样知道对什么进行攻击和对什么进行保护呢?回答就在于精确控制的计算机——胸腺。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给你的每一个细胞一个“身份卡”和一个打开自身“记忆库”中的密码。想像你的身体就如同一个国家,那里的每一个细胞已被教会说本国的语言。你能够立即确认从其他国家来的某些个人,因为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当你的免疫大军认出了外来者,便立即采取就地进攻拘捕入侵者并消灭它。

这里有三个问题:

(1)外来者可能不是敌对的,它可能是为了帮助治疗,例如新近移植的心脏。为了停止对一个被认为是外来器官的攻击,医生给予病人免疫抑制剂。

(2)一个法国人可能进入中国并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我们可能不会认为他是外国人。一个相似性质的情况,如果发生一个病毒进入你的身体,并且在被抓住之前设法进入你的一个细胞,免疫系统认识你的细胞但未必认识入侵者,因此不能对它进行攻击。同时病毒接收你的细胞的DNA并将其加工组合装配成为自身。因此你的细胞制造了成百上千的新的异己(病毒)。免疫系统的一种细胞——细胞毒T细胞可以识别这种欺骗,并消灭病毒和宿主细胞。这有赖于一个有效的免疫系统。

(3)第三个漏洞就是全部免疫细胞认为这个细胞是自己人并留下他。引起梅毒的细菌——密螺旋体属就像这样。在其表面的抗原或“身份卡”,就像你的心肌细胞表面的心脂质(心肌磷脂)一样。在密螺旋体被控制之前,它们在体内引起破坏。当最终免疫系统认清了它们造成的危险时,免疫系统就攻击它,但是这样仍然会损伤心肌细胞,因为心肌细胞有相同的密码。在机体识别密螺旋体为外来者之前的这些日子,消灭它是很重要的,否则免疫系统会继续攻击心肌细胞直到这些细菌被消灭。

下面从自身抗原的形成、免疫细胞的突变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方面来探讨自身免疫疾病问题。

1.自身抗原的形成

自身抗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介绍如下。

(1)隐蔽抗原的释放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曾与淋巴网状系统接触的组织被识别为自身组织,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相反,未接触淋巴网状系统的组织则被认为是异体组织。有些器官和组织,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晶状体、**等在胚胎发育期间没有机会与胚胎免疫器官接触,因此不受免疫系统的保护,但这些器官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不与相应免疫活性细胞接触,不致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当发生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这类原来被隔绝的“隐蔽抗原”被释放入血液或淋巴液,就可能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刺激淋巴网状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形成自身抗体,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自身细胞特性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有识别能力,可是在多种外因的作用下常常引起自身细胞的一些特性的改变,成为自身抗原。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正常的自身组织可能因冷、热、强烈日照、电离辐射、外伤、烧伤、感染、化学品或药品作用发生变异而被免疫系统识别为非自身组织而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的破坏。比如人的红细胞表面的某些部分(红细胞膜上的Rh系统的e抗原)可因药物(如长期服用a-甲基多巴)作用发生改变而获得新的抗原性,刺激人体产生抗红细胞抗体,导致血球溶解。

微生物感染机体,破坏组织细胞造成自身组织改变,使之成为“非己”的物质而产生自身抗体。例如感染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出溶酶体酶,改变了自身IgG的分子结构。这种变性的IgG可以作为“非己”物质刺激机体产生IgG抗体,这种抗体主要是IgM成分,形成IgG - IgM凝聚体,即类风湿因子。

此外,物理因素,像寒冷、紫外线辐射,能改变皮肤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失去原有特性,变成自身抗原,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与自身抗原具有共同抗原性的交叉抗原

某些微生物的抗原与自身抗原组织成分有共同抗原性,因此,在感染这些微生物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对有关的自身组织也可产生免疫反应。例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壁抗原和胞质膜抗原与人肾脏基底膜及心瓣膜、心肌的间质及结缔组织相似,因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有密切关系。又如大肠杆菌O14与结肠黏膜有类似的抗原性,它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2.免疫细胞的突变

临**可见到有的人虽然贫血现象严重,但检查红细胞却毫无毛病。这是因为患者自身产生的红细胞抗体不断地溶解自己的红细胞,以致造血组织保质保量地按时生产供应红细胞,还是赶不上需求。这种敌我不分的抗体来源于突变了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突变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有害射线、化学物质或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突变了的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失去了自我识别能力,产生攻击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患有免疫缺陷病时,可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这种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或结构不全,削弱了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不能控制突变的免疫细胞或有效地抑制那些本来就能产生自身抗体的淋巴细胞群。

3.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胸腺、骨髓、淋巴组织等是人体免疫反应稳定功能的重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出了毛病,如胸腺萎缩、胸腺瘤、淋巴组织肿瘤、骨髓瘤等,都可使免疫功能紊乱,原来已经被抑制的免疫细胞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与自身组织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液或细胞免疫缺陷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先天性或获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者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可高达14%,而正常人群(指无免疫缺陷)中的发病率仅为1:10000~100000。细胞免疫缺陷常同时伴有肿瘤与自身免疫病的高发现象。

临**早就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家族史倾向。遗传因素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先天的体质在抗病免疫作用中是决定因素。因此,为了国家的富强,家庭的康乐,个人的幸福,在婚配问题上,在生儿育女中,对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应有足够重视。此外,年龄、性别及内分泌等方面和发病也有关系。例如,临床观察老年人中自身抗体检出率增高,在60 ~ 7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50%以上可检出自身抗体。临床也观察发现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妇女,据统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性比男性多9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