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创新

有些人将创造与创新混为一谈。要区别创造与创新,我们先需要区别发现与发明。

发现是对客观规律、事物的首先正确认知。发现的结果原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后来才被人们所正确认识。比如物质的本质、现象、运动规律等,不管你是否发现,它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后来你首先认识到了,就是发现。

发明属于科技成果在某领域中的新创造。通常指人们做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这种成果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方法等,其特征是这些物品或方法在发明前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技术研究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多属发明。发明注重首创性,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发现是认识世界,发明是改造世界。发现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等问题,主要属于非物质形态财富;发明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有什么用”等问题,主要是知识的物化,体现在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创造与创新

创造就是人们为了实现开发前所未有的独创性成果目标,借助有灵感激发的高智能劳能,产生新社会价值成果的活动。这个成果是指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要求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

创新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不同情况下,常有不同的含义。最早将创新与创造以独特的含义严格加以区分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他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他的创新理论的一些重要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

1.循环流转

假定经济生活中有一种“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产过程循环往返,周而复始,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不存在资本利息,也不存在企业家。

2.创新与企业家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目的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利润。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入新组合。实现了创新的发展,才有企业家,才产生实际的利润,才有资本和利息。

3.创新与破坏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即不断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破坏是指对旧的资本的破坏,一批企业在创新的浪潮中被淘汰。没有这种淘汰,经济就无法再发展。

4.创新与经济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由于创新而得到发展,创新是内在因素,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创新成功,企业获得利润而得到发展,也引起社会性模仿活动,继而引起创新浪潮,使更多的企业得到发展,于是经济走向**。

以后有众多学者对创新的概念有多种解释,达40多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创新是新设想(或新概念)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阶段。因此,一般意义上讲,创造强调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创新则强调的是创造的某种实现。现在常讲的创新,从广义上援引了这个概念,比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等。

创造着重指“首创”,是一个具体结果。创新是创造的过程和目的性结果,侧重宏观影响的结果。如蒸汽机的出现是发明,而将它应用于其他工业,则是创新。创新更重经济性、社会性。

◆创造与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创造心理活动的基本部分,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化的概念,以一种系统性能力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潜能的性质。创造力人皆有之,可以开发。创造能力是创造力的一种成分和表现形式,是创造力的外在表现。

创新能力是人们应用发明成果开展变革活动的能力。这个变革活动是指包括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

创新能力大小由人的创新素养所决定,创新素养主要由创新人才的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创新技能和方法三部分构成。创新不像个人发明,它是一种企业行为或社会行为,组织内部的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着创新活动的推进。创新力的锻炼与提高,就要具体剖析这些因素的构成,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并努力去实施的过程中实现。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创新的基础。想象是指人们能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新形象。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人们很重视智力投资,但成功只有20%来自智商,其余80%来自情商,创造、创新能力的很大部分也来自非智力因素。

创造、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科技发明家或创新活动家的专利,而是一种可以培养和磨砺的能力。虽然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先天条件,但完全有能力通过训练、锻炼得以开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