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使用与培养

许多小公司为谋求人才绞尽脑汁,但是人才到手以后却往往束之高阁,很难发挥他们的实际作用。这样的企业可谓善聚贤而不善用贤。那么,人才到手后企业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呢?以下几点就是公司在用人时应该注意的。

1.不拘一格,用人如器

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擅长各种工作,但每个人都具有某一两个方面的特殊才能。对管理者来说,用人就是要用人的这一部分才能,把他们安排在各自合适的岗位上。所以管理的要旨无非就是用人之长、纠人之短。即使是才能十分全面的人,他也必然有自己尤为突出的地方。管理者就应该让他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作用,重点培养他的核心技能,而不必处处倚重。这才是真正的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因此“用人如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只不过是要注意将“器”摆在合适的地方罢了。

2.不必求全责备,允许犯错误

《左传》中有一句话值得每个企业领导深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想交没有缺点的朋友,那他就得不到朋友。人总是在失败中奋起,在错误后前行的。总是不犯错误的人,既然不是“圣人”,那就一定是“庸人”。所以企业领导人一定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具有长远眼光,树立辩证思想,以全面、辩证的观点认识人才,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

3.重视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这是企业人才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很多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不能直接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一矛盾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来解决。即使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急剧变化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条件下,同样需要加强学习,在原有的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并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自由地驾驭已有的知识去探讨新知识,开拓新的领域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4.促进人才的合理交流

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但是单纯拥有人才并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归根到底企业要利用人才的学识、经验和技能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此不宜将他们过度地局限在某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人才的交流,锻炼他们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以培养其整体观和大局观,祛除惰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使人才流动性更广、发展更全面,才更符合企业培养接班人的需要。如今许多大公司都推行了“轮岗制”,无疑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举措。

5.奖惩适度,赏罚严明

也就是说企业一定要重视对人的激励,明辨是非,宽严有度。一般来说对员工赏罚的依据是视其对公司贡献度的大小,而且所有员工务必一视同仁,如此方能让人心服口服。人是有思维、有感情,且富有理性的,往往由情绪左右自己的行动,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用人就是要激发人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服务。当然,奖惩一定要适度,无功受禄和无过得咎是用人的两大忌。

6.切实有效、完善可行的企业内部人员晋升和遴选制度

企业中管理人员的新陈代谢是绝对必要的,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员工晋级制度和岗位主管的遴选制度,并且长期贯彻执行。此外,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职位提升,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对保持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有相当大的好处。人都是在特定的岗位上和一定的环境中得到锻炼的,因此,企业也要给每个员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合理授权,适时提拔,这才能使组织永葆青春。

7.注重企业成员的合理搭配,发挥整体优势

组织的目标不是单凭个人就能实现的,它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即使企业中每个人都很优秀,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只会有损于将来的事业。因此企业在用人上应该尽量将志趣相投、性情相似的成员安排在一起,以便互相取长补短,避免内耗。此外,注意专业层次、学科结构上的互补也非常重要。如果某一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不仅是人才的浪费,同时也会使组织应变能力差,遇到特殊情况就会使手足无措。

8.用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人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光使用不培养,人才就会枯竭。据统计,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大学生毕业4年后,在校所学的知识54%就要过时、老化。教育不再仅是学校教育,而是向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发展。因此,看得远的企业,都将培训工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