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

我们很多时候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人其实也该像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鸟儿应有的生活,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

翅膀上系有金块的鸟儿飞不高,承载太重的船儿易搁浅。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理想的彼岸前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只能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可放下的东西果断地放掉。而所谓的豁达,只不过是明白自己能正确地处理去留和取舍的问题。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名利、职务、待遇,有的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工作也在所不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的人成天费尽心机,利用各种机会去捞一把,结果却是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的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怕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件败露,后悔莫及……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时刻在取与舍中做着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盘算,学会放弃。盘算之际,总有挣扎有犹豫,并且没有人能够为你决定什么该舍,什么该留。所谓的豁达,也不过是明白自己能正确地处理去留和取舍的问题。丢掉一个应该丢掉的东西之后并不会对你产生多大影响,你还会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得比丢掉的更好,我不怕找不到更好的!

其实有时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心里都很、楚,只不过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权衡利弊,哪样都舍不得放手。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在同一情形下势均力敌的东西,它们总会有些差别,因此,你应该选择那个对自己长远利益更重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你以为这次放弃了,就不再会出现,可当你真的放弃了,你会发现它在日后仍然不断地出现,和当初它来到你身边时并没有什么大不同。所以那些你在不经意间失去的并不重要的东西,完全可能重新露面而被争取回来。

佛家总喜欢说“舍得”。是的,有“舍”才有“得”。一只壁虎遇上了危险,会毅然舍去尾巴以换取生命。连壁虎都懂得“舍得”,人又何苦那么执著,那么放不下、舍不得?

虚己处世的哲学

虚——天地之大,以无为心;圣人虽大,以虚为主。虚己待人就是能接受他人的做法,虚己接物就是能容纳万物,虚己处世就是能圆融于世。只有先虚己,才能承受百实,化解百怨。虚已是处世求存的良策之一,人能虚己无我,就能与人无争、与物无争,而不争如水润万物,不争而全得。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的虚体,宽虚无物,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它是那样深沉,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它磨掉了自己的锐气,不露锋芒,解脱了纷乱烦扰,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于尘俗。它是那样深沉而无形无象,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老子又说:圣人治理天下,是使人们头脑简单、淳朴、填满他们的肚腹,削弱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健康体魄。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使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从而考察它往复的道理。这些都说明了静虚的大作用。从道家的观念看来,他们处世,贵在“以虚无为根本,以柔弱为实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顺万物的变化”。

虚,就能容纳万事万物,无就能生长,就能变化;柔就会不刚而能圆融,弱就是不争胜而可持守。随同时间的推移,能不断地变化而自省,顺应万物,和谐相宜。只有虚己待人,才能接受他人;只有虚己接物,才能容纳万物;只有虚己用世,才能转圜于世;只有虚己用天下,才能包容天下。

虚己的能量,大的方面足以容纳世界,小的方面也能保全自身。虚戒极、戒盈,极而能虚就不会倾斜,盈而能虚就不会外溢。

鲲鹏歇息六个月后,振翅高飞,能扶摇直上九万里。做官不懂息机,不扑则蹶。所以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没有危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都是如此。到了最极端而不可再增加,势必反轻。处在局内的人,应经常为自己保留回旋的余地;伸缩进退自如,这才是处世的好方法。

虚而不实、不争,才不致受外物迷惑引诱,才能坚守内心的真我,保持本色的风格。虚己能随时培养自己的机息,处处保留回旋的余地,任凭纷争无限,皆可全身而存。“虚”能不骄不娇,接受万事万物的挑战,从中领受有益的养分以滋养自身,充盈自我。虚怀若谷,就是不自负、不自满、不黏糊、不停滞、不武断,学习他人之长,反省自己之短,如此则他人才会乐意助你。

能够虚己的人,自然能随时培养自己的机息,处处保留回旋的余地,不仅能全身进退,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度量。

虚己处世,求功千万不可占尽,求名不可享尽,求利不可得尽,求事不可做尽。如果自己感觉到处处不如人,便要处处谦下揖让;自己感觉到处处不自足,便要处处恬退无争。

据历史记载:东汉时期建初元年(公元76年),肃宗即位,尊立马后为太后,还准备对几位舅舅封爵位,太后不答应。第二年夏季大旱灾,很多人都说是不封外戚的原因。太后下诏谕说:“凡是说及这件事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以便得到福禄。从前王氏五侯,同时受封,黄雾四起,也没有听说有及时雨来回应。先帝慎防舅氏,不准将其安排在重要的位置,怎么能以我马氏来比阴氏呢?”太后始终不同意。肃宗反复看诏书,很是悲叹,便再请求太后。太后回道:“我曾经观察过富贵的人家,禄位重叠,好比结实的树木,它的根必然受到伤害。而且人之所以希望封侯,是想上求祭祀,下求温饱。现在祭祀则受四方的珍品,饮食就受到皇府中的赏赐,这还不满足吗?还想得到封侯吗?”这不仅是马后居高思倾,居安思危,处己以虚,持而不盈的处世态度,而且还能使各位舅氏也处于“虚而不满”之中,以避免后来的嫉妒与倾败的远见。从这段话中,能看到她公正无私、眼光长远的胸怀。

才在于内,用在于外;贤在于内,做在于外;有在于内,无在于外。这就是以虚为大实,以无为大有,以不用为大用的道理。人们取实,我独取虚;人们取有,我独取无;人们都争上,我独争下;人们都争有用,我独争无用。这是道家处世的妙理。争取的是小得、小有、小用,不争的才是大得、大有、大用。

所以庄子说:“山上的树木长大了,自然用来作燃料;肉桂能食,才会遭到砍伐;胶漆有益,所以受到割取;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作用,而不知道无用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以精神去寻求利益,不要以才能去寻求事业,不要以私去害公,不要以自己去连累他人,不要以学问去穷究知识,不要以死劳累生。

河蚌因珍珠珍贵稀少而受伤害,狐狸因皮毛珍贵而被猎取。有虚己之心的人,应该隐藏起意愿而不刻意彰显,把有形隐藏到无形之中,把拥有隐藏到虚无之中,做到如古人所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境界,才能体会到虚已的妙用。

像庄子一样逍遥

逍遥,指的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当然,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还是需要的。也就是说,逍遥是一种基于心灵大自在之上的行为大潇洒。逍遥表现在自然个性的呈现、精神思维的自由和言谈举止的洒脱。

史上最著名的逍遥派大约就是庄子了。这个逍遥派掌门人,在《庄子·齐物论》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庄子)。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人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人呢?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亘古以来的千年追问。有人认为拥有至高的权位最爽,可以享受支配他人的快感;有人认为拥有金山银山胜过所有,因为金钱可以换取很多东西;有人认为拥有好的名声最重要,即使死了也还会活在人们心中;更有人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美人……

但是庄子飘然而来,把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扬,便击碎了尘世中的所有牵绊。他说:快乐至上。他在《庄子·至乐》中说:“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这意思是说: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劳,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能保住权位和厚禄,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若长寿的人整日里昏聩不堪,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能死去,那是多么痛苦啊!

人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人可以改变一些事物,但对于大的命运却经常无能为力。一个下雨的早晨,再多公鸡的鸣啼也唤不出太阳。与其空喊、抱怨与诅咒老天,不如撑一把雨伞来个雨中漫步,给自己找一份悠闲与浪漫。当追求幸福的人因求之不得而苦恼的时候,只要换一种心态,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逍遥的快乐。当一个人与幸福失之交臂的时候,也许恰好具备了逍遥的条件。得到和失去一样能够快乐,这就是生活的公平、公正和微妙。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不必精心处世。这就是返璞归真之人生大自在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