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谁都想做个明白人,然而人生的纷繁、人性的复杂,使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世界的全部内涵。于是便有人唱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并请求“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谁能借你一双慧眼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交织的、混沌的,你越是想看清,就越会发现自己看不清。看不清却偏要去看、去较真、去过细,结果徒生诸多烦恼。于是有聪明人就提出来了:既然看不清,那我们就不去较真,干脆糊涂一点吧。

在京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糊里糊涂牵扯上命案,被打入江宁大牢。得知皇上入狱的江宁知府刘墉这下可犯了难,拿皇帝审也不是不审也不是。因为审的话容易冒犯龙颜,刘墉小命难保不说,诛灭九族的祸事都有可能发生;而不审的话,难免给皇上留一个不勤政的印象,照样风险不小。怎么办?刘墉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秉烛夜审。在黑漆漆的大牢里点上一支蜡烛,微弱昏暗的灯光下审问与被审问的双方彼此都看不清。这样,既照顾了皇上的脸面,又尽到了地方官应尽之职责。在昏暗的灯光下,江宁知府刘墉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时的乾隆当然也从这怪异的审判方式中明白了缘由,但他也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糊涂来我糊涂去,在昏暗的灯光下俩人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人们需要“看不清”、装糊涂。在社会清明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学习一些“看不清”的糊涂术。即使是太阳下也有阴暗的角落,人身边的世界不可能总是那么干净亮堂。亲戚、配偶、同事、邻里之间的关系与来往错综复杂,一个将凡事都看得很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的人。难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由此而与人产生摩擦,引起他人的怨恨与自己的烦恼。

因为明白,所以糊涂

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新买的成箱方便面老是被室友图方便“帮忙”吃掉一些,有些是当面问他要的,有些是背后拿走了。这个孩子是一个明白人,当他发现自己在成箱地买方便面会吃亏后,就采取了零买的方式:要吃时才去买一包,买回马上就吃。他的“明白”让他不再糊里糊涂里损失方便面,但他也是有不少损失的:他得三天两头地往商店跑,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当室友们围着一包零食在“众乐乐”时,他却不再好意思分享……有一天,这个孩子终于明白了:就算自己每天损失一包方便面,一个月也就损失30元钱,而他为了堵住这30元/月的损失所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这些。一明白到这个层次,他就糊涂了,从此一箱一箱地买方便面,也不再计算与计较一箱方便面自己到底吃了多少。这个孩子后来说,他因此而得到的融洽、安乐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那些方便面。

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一样,人一旦真正明白,就糊涂了;而糊涂之后,和身边的环境就和谐了。糊涂有如一挑纸灯笼,明白是其中燃烧的灯火。灯亮着,灯笼也亮着,便好照路;灯熄了,它也就如同深夜一般漆黑。灯笼之所以需要用纸罩在四周,只是因为灯火虽然明亮但过于孱弱,还容易灼伤他人与自己,因此需要适当地用纸隔离,这样既保护了灯火也保护了自己和别人。明白也需要糊涂来隔离。给明白穿上糊涂的外套,既需要处世的智慧,又需要处世的勇气。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自认为自己很明白,缺乏“装糊涂”的明白与勇气。

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智者在参悟人生后,都发现了糊涂的影子。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释迦牟尼看见了,取名“忘我”;墨子看见了,取名“非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也发现了,但他提起笔时却又忘记了——他也真够糊涂的,只好语焉不详地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直到清代,才由名士郑板桥振臂一呼,呼啦啦地擎起一面“糊涂”大旗,高声地宣称:“难得糊涂”!

糊涂之难得,就在于搞明白它太难。糊涂是明白的升华,是心中有数却不动声色的涵养,是超脱物外、不累尘世的气度,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的潇洒,是整体把握、抓大放小的运筹,是甘居下风、谦让阔达的胸怀,是百忍成金、化险为夷的韬略。其实糊涂者哪里是真的糊涂,他们只是因为看清了、看透了,明白与清醒到了极致,在俗人的眼里才成了糊涂而已。

因为心中太明白了,明白自己不能处处明白,于是就装糊涂了。从揣着明白装糊涂,到懒得究真真糊涂,这才算达到了糊涂的最高境界。这种真糊涂,其实也是一种大明白。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一个人越早明白糊涂于人生的意义,就越会早早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而这种明白,就像饱尝“春运购票难”的人坐上列车,而列车开动的那一刻才会有的感慨。

然而,在我们身边,我们总是能见到一些自以为自己很明白的人。一点小的瑕疵逃不过他的眼睛,一句随意的话他也能解读出其中的各种深意,一点小小往事都能让他念念不忘……这些所谓的明白人“明白”得让与之打交道的人或小心翼翼,或敬而远之。

世界绝不完美,人性总有弱点,要那么明白做甚!一定要明白的话,不妨做到真明白:明白领导是因为摆官架子才教训了你一顿,明白朋友是因为爱面子才给你许了一个空口诺言,明白妻子是因为爱美才多花了三五百,明白孩子不过是因为不小心打了一个碗……人一旦真明白了,就开始糊涂了,觉得根本就没有多大值得计较的意义。而主动糊涂之后,自己身边的环境竟然自己变得和谐了。

糊涂其实是一种自得其乐

有一天,一个朋友慌慌张张地跑来对美国作家爱默生说:“预言家说,世界末日就在今晚!”

爱默生望着他,平静地回答:“不管世界变成如何,我依旧照自己的方式过日子。”

爱默生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他面对动**不羁的人生采取的是一种糊涂的态度,并从中获得了快乐。

爱默生的糊涂生活态度,仿佛是说在世上想要享受真正的生活,一定不要在乎那些自己所无法掌控的坏消息。就算哪天世界末日真的会降临到你的身上,你也无须为此担心,因为世界末日只会来一次,而现在世界末.日也还没来,更重要的是,你我都不会活着记得它的到来,不是吗?

就像某位哲人所说的:“我们不需要恐惧死亡,因为事实上我们永远不会碰到它。只要我们还在这儿,它就不会发生,当它发生时,我们也不在这儿了,所以恐惧死亡是没有意义的。”

在谈到人生哲学时,有位智者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人生如同美国的西部牛仔片。在嘈杂的酒吧里,恶徒坐着喝酒,流氓拼命打架,而弹琴的人就在这个混乱险恶的处境中照弹不误。你得学会这琴师的本事,不管在酒吧里发生了什么事,你都要照旧弹你的曲子。”

在混乱的环境中,保持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没有一定的糊涂功底是无法做到的。我们生活的旋律,太容易被外界所扰乱了。只有对外界的干扰迟钝一些,糊涂一些,才能够找到通往灵魂自由之路。

有天下午,张丽正在弹钢琴,7岁的儿子走了进来。他听了一会说:“妈,你弹得不怎么动听!”

不错,是不怎么动听,甚至任何认真学琴的人听到她的演奏都会退避三舍,不过张丽并不在乎。多年来张丽一直就这样不动所地弹着,她弹得很高兴。

张丽也曾热衷于不动听的歌唱和不耐看的绘画,她从前还自得其乐于蹩脚的缝纫。张丽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强,但她不以为耻,因为她不是为他人而活着,她认为自己有一两样东西做得不错就足够了。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眼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因此,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我们总是事事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时时都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往往把自己推上了一个永不停歇的痛苦循环。

事实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着。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是否能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和满足。只要你能够得到他人所没有的幸福,那么即使表现得不那么出众也没有什么。在这方面,许多人都应向张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