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路广告的奇迹

宣传在现代社会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一位资深的美国记者曾这样说:“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我能使一块砖头被选为州长。”虽然这句话中很明显地有夸张成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广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

让我们看看宣传曾如何使濒临破产的“万宝路”起死回生,进而成为世界名牌的。

万宝路香烟是1924年在美国问世的。当时,生产商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明确把它作为专对妇女市场的牌号。可是,尽管当时美国的吸烟人数年年上升,但万宝路香烟的销路却始终平平,菲利浦公司为此伤透了脑筋。妇女们抱怨,香烟的白色烟嘴常会染上她们鲜红的唇膏,红点斑斑,很不雅观。他们就把烟嘴部分换成红色。可是,这一切努力并没有换回万宝路的命运,菲利浦公司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初停止生产万宝路牌香烟。

二战结束后,过滤嘴香烟开始问世,美国的吸烟人数继续上升。菲利浦公司认为时机已到,就把万宝路配上过滤嘴重新投入市场。但是销量仍然不佳,吸烟者中很少有抽万宝路的,甚至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极为有限。

一筹莫展但又心有不甘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派专人带着“万宝路”这个难题来到著名的利奥——伯内特广告公司,向该公司的创办人伯内特先生请教。伯内特在当时的美国广告界已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广告界的几位著名的大师之一,他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地调查后,大胆地向菲利浦公司提出:让我们忘掉那个带脂粉香气的女子香烟,而用同一万宝路牌子创出一个闻名世界的有男子汉气概的香烟来。

在伯内特和当时菲利浦公司总经理乔·卡尔曼的努力下,一个崭新大胆的广告计划诞生了:产品品牌保持不变,包装采用当时首创的平开式盒盖新技术,并用象征力量的红色作为外盒的主要色彩。不再以妇女为主要对象,而是用硬铮铮的男子汉,在广告中强调万宝路香烟的男子汉气概,按伯内特的创意,这种理想中的男子汉也就是后来在万宝路广告中充当主角的美国牛仔形象:一个目光深沉、皮肤粗糙、浑身散发着粗犷、豪迈英雄气概的男子汉,袖管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中夹着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

这个以牛仔为主角、男子汉气概十足的万宝路广告在1954年问世后,原来不断滑坡的万宝路香烟销售量奇迹般地在一年后提高了整整三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牌子跃为当时美国牌号销量的第十名。

伯内特公司在为万宝路找广告主角时,从来不用出名或不出名的所谓男子汉模特儿,而是经常派人到美国各处偏僻的大牧场去物色真正土生土长的牛仔。他们要的不是十全十美的广告主角,而是真正具有万宝路男子汉气质和潜力的美国牛仔。

万宝路香烟在牛仔广告帮助下,逐渐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个主要香烟牌子。到1968年底,万宝路香烟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达 13%,占全国第二位,仅次于RJR烟草公司的威斯顿牌香烟。

1971年美国政府决定全面禁止在广播电视中做香烟广告。万宝路的对手威斯顿香烟在撤出广播电视广告媒介后,转向报纸杂志。它过去的广播电视广告在运用广告歌曲上十分成功。“威斯顿拥有香烟所应拥有的一切”的广告歌曲被许多瘾君子哼唱。

与之相反,万宝路香烟虽然也曾主要靠电视广告打出形象,但烟草广告不准在广播电视媒介上出现的禁令,反帮了它的大忙。因为万宝路广告的牛仔从来就未在电视台中开过一次口,他的形象主要是靠图像,而不是靠声音来传递的。可以说报刊、杂志、路牌等是万宝路的牛仔广告最为理想的广告媒体。撤出广播电视广告媒介使万宝路有机会将其当时近三百万美元一年的广告费转向相对比较便宜而对其形象又十分有效的报纸杂志和路牌广告,从而再次利用广告赢得了大量的忠实消费者。其后不久,万宝路香烟终于取代了威斯顿成为美国销售量最多的香烟。此后,万宝路又利用广告一面维护国内统治地位,一面又向国外发展,终于成为今天世界上最著名、销售量最大的香烟牌号。如今万宝路每年在世界上的销售量达三千多亿支,用五千多架波音707飞机才能装下。世界上每抽掉四支烟,其中就有一支是万宝路。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偏爱万宝路香烟呢?曾有人进行过调查。许多被调查者明确无误地说他们喜欢这个牌子是因为它的味道好,烟味浓烈,使他们感到身心非常愉快。但是当调查者以半价提供给被调查者简装的万宝路香烟时,却只有21%的人愿意购买。尽管这些人知道这些简装、外表看不出是万宝路的香烟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厂方已出示证明这些香烟确为真货并保证质量同商店里出售的万宝路香烟一样。这也许可解释为这些人要的是被广告、包装宣传过的万宝路,而不是简装的万宝路,虽然后者的口味质量同者前完全一样,但却不能给他们带来某种满足感。调查者还发现,这些万宝路的爱好者每天要将所抽的万宝路烟拿出衣袋20~30次,万宝路的包装和广告所赋予万宝路的形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相认的标志,用千百亿万美元的广告费树立起来的万宝路牛仔不仅使一家默默无闻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世界第一的巨头,给它带来每年三十多亿美元的利润,而且据美国《广告市场周刊》最保守的估计,光万宝路这个牌子目前就至少能卖三百多亿美元。

万宝路的例子是否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假如你自信自己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但是由于不屑进行宣传而境地不佳的话,那么,你最好去找一家名誉好的广告公司,你会发现,广告真的能帮助你创造奇迹。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因此,科技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1996年,海尔推出中国第一台“即时洗”小型洗衣机。这种叫“小小神童”的洗衣机,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成为引导消费者的一个热门产品。像上海,最热的时候一天要换洗两次衣服,频次高而量很少,5公斤的洗衣机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小型洗衣机,将会有一个大的市场。其实,这就是从消费者的消费细节而产生的一个产品创意。

经过上百次的技术论证,开发“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方案成熟了,海尔又专门向用户发出“咨询问卷”,没想到一下收到5万份回信,信里不单有热情洋溢的鼓励,还有渴盼能够尽快买到这种洗衣机的希望,有的用户甚至还迫不及待地把钱直接汇到厂里。用户的心声、市场的需求让开发人员心里有了底,他们加紧工作,经过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终于让“小小神童”走下了生产线,最终也获得了成功,销售情况非常好。

海尔洗衣机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时刻注意倾听市场的声音。有人说“小小神童”虽好,可惜没有甩干功能,这一细节又让海尔人抓住了,于是,技术人员继而又研发出具有甩干功能的新型机,一下子形成了又一个市场新卖点。此后,不断有新一代的“小小神童”问世,而且每一代都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1996年,一位四川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才发现,这位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泥沙大,当然容易堵塞。服务人员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帮助顾客加粗了排水管。顾客感激之余,埋怨自己给海尔人添了麻烦,说如果能有洗红薯的洗衣机,就不用烦劳海尔人员了。

这个细节问题令张瑞敏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一种洗红薯的洗衣机。1997年海尔为该洗衣机立项,成立以李崇正为组长的四人课题组,1998年4月投入批量生产。这种洗衣机不仅具有一般双桶洗衣机的全部功能,还可以洗地瓜,水果甚至蛤蜊,价格也倾向于农村市场而采取低价政策。首先生产的1万台投放农村市场后,立刻被抢购一空。

张瑞敏说:“经营者必须想到所有用户,这个产品可能不赚钱,但你赢得了用户,赢得了市场,最终会赚钱的:”他要求科研人员“以用户的难题为我们开发的课题”,而这样做有两个原则,一是设计的人性化,二是使用的简单化。就是要用最简便的方式,满足每个人每个时期的不同需求。“设计人性化”原则包含三点:一是以生产者为主体,二是以消费者为主体,三是以生活者为主体,每个企业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在诠释“使用简单化”原则时,张瑞敏说:“用户要的不是复杂的技术,他们要的是使用的便利,我们要把复杂的开发研究工作留给自己,把简单便捷的使用留给消费者。”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海尔建立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新产品开发机制,要求产品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总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这些细节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场潜在的需求点,据此开发出的产品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可以说市场中每个有待完善的细节,都是产品创新的课题。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了用户需求,就是占领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