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主要类型

1. 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沟通,其实就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转移信息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有时人们也用交往、交流、意义沟通、信息传达等术语。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感情和知识,也可以消除误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沟通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在沟通中,我们不仅传递了消息,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不快之情,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沟通信息就可分为:事实、情感、价值观、意见和观点。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类型的理解与发送者不一致,就会导致沟通障碍和信息失真。在许多发生误解的问题中,其核心都在于接受人对信息到底是意见观点的叙述还是事实的叙述混淆不清。例如,“王梅常常在单位组织的会议上发言”和“王梅爱出风头”是两个人对同一现象做出的描述。但其意义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所以说,一个良好的沟通者必须谨慎区别基于推论的信息和基于事实的信息。也许王梅真的是爱出风头,但也有可能是她关心集体事业,畅所欲言,踊跃给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沟通者也要完整理解传递来的信息,既要获取事实,又要分析正确发送者的价值观、个人态度,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沟通可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类型。

言语沟通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又可细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交谈,也就是口头沟通。日常中最常见的口头沟通包括演说、正式的一对一讨论或小组讨论、非正式的讨论以及传闻或小道消息传播。书面沟通包括备忘录、信件、组织内发行的期刊、布告栏等任何传递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

前者沟通形式灵活、生动,反馈迅速;后者沟通形式正式、规范,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能够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保存的长期性。

但是,口头信息沟通也存在着缺陷。信息从发送者发出信息的一段段接力式传送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失真可能性。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偏好增删信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信息,当信息经长途跋涉到达终点时,其内容往往与最初的涵义存在着重大的偏差。如果组织中的重要决策通过口头方式,沿着权力等级链上下传递,则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所以,重要的决策一定要用书面方式来表达。

而书面信息沟通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首先,书面记录具有有形展示、长期保存、法律保护依据等优点。一般而言,发送者与接受者双方都拥有沟通记录,沟通的信息可以长期地保存下去,便于事后的查询。一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计划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大量工作,以书面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使计划的构思者在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依据。

其次,书面沟通更加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书面语言在正式发表之前会反复修改,直至作者满意。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能被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减少了个人情绪、他人观点等因素对信息传达的影响。

其三,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传播,有利于大规模的传播。

当然,书面沟通也有缺陷。首先,相对于口头沟通而言,书面沟通耗费的时间较长。同等时间的交流,口头比书面所传达的信息要多很多。

此外,书面沟通还缺乏内在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地提供信息反馈,其结果是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确保接受者对信息的解释正好是发送者的本意。发送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了解信息是否已被接收并被准确地理解。

非语言沟通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

在礼节性拜访中,主人一边说“欢迎”,一边不停地看时间。客人便该知道起身告辞的时间已到。事实上,在更多的时候,非语言的信息往往能够更有力地传达“真正的本质”。扬扬眉毛、有力地耸耸肩头、突然离去,这些都是非语言沟通,能够交流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激动人心的会议备忘录,甚至一字不漏的正式文件,都会使人读起来十分枯燥,因为它们抽去了非语言的线索。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经过研究认为:在人们沟通中所发送的全部信息中仅有百分之七是由语言来表达的,而百分之九十三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来表达的。

非语言沟通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物体的操纵等。

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手势语言等身体运动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形式来实现沟通。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即观察到了身体语言沟通现象,他明确指出“高贵和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敏,傲慢和粗俗,都能从静止或者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反映出来”。

人们首先可以借由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身体姿态来传达攻击、恐惧、傲慢、愉快、愤怒等情绪或意图。例如,在你最忙碌时,有位职员来造访,讨论一个问题。你和他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这位职员还是不走,并把话题转向社会时事。你的内心里,很希望立即终止这个讨论而继续工作。可是在表面上,你却很礼貌地听着,然后,你把椅子往前挪一下,并坐直了身子且整理你桌上的公文。不管这举动是潜意识的抑或故意的,都反映出你的感觉并暗示这位职员“你该离开了”。谈话很可能因彼此间的默契,而获得结束。除非这位职员没有感觉或太专注于自己的话题。

沟通者的服饰往往也扮演着信息发送源的角色。例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十分注意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饰。在外交场合,克林顿穿笔挺的深色西服,系深色的领带;而在会见选民时,他则穿浅色的休闲服,以显示亲民色彩。

副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语词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或者停顿等来实现的。心理学家称这种非语词的声音信号为副语言。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副语言在沟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往往不仅决定于其字面的意义,而且决定于它的弦外之音。语音表达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语调的变化,可以使字面相同的一句话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一句简单的口头语“真棒”,当音调较低,语气肯定时,表示赞赏;而当音调升高,语气抑扬时,则完全变成了刻薄的讥讽和幸灾乐祸。

物体的操纵是人们通过对物体的运用和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的非言语沟通。在中国古代,如果主人在会客时端起茶杯却并不去喝茶,便是在暗示送客的时间到了。在今天的企业中,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位车间主任,他在和工长讲话的时候,随意地拾起一小块纸屑。他刚一离开,工长就命令全体员工加班一刻钟,清理车间卫生。而实际上车间主任并未提到关于清理卫生的任何一个字。

总之,尽管语言沟通起到的是一个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但是,事实上非语言沟通才准确地表达了传递信息的真正内涵。概括地说,非语言行为在信息沟通中不但起到了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沟通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替代语言行为。

2. 单向式沟通与双向式沟通

根据向式意义理解,沟通应该分为单向式和双向式两种。单向式沟通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变(单向传递),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这种方式会使信息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不高,有时还容易使接受者产生抗拒的心理。也就是说,单向式沟通是主方以一己的意愿向对方发布讯息,对方不必提问,只有接受。

单向式沟通的模式在上下级关系中使用得最为普遍。例如,演讲、讲课、作报告、发布命令等就属于单向式的沟通。单向式沟通是指令式的,不涉及对方的讯息反馈。如老师向学生布置作业,又如企业老板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或者向部门负责人交代工作等等,这些都属于单向式沟通。单向式沟通有命令式的意义,所以在实行单向式沟通时,发送者要特別注意沟通渠道和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你的语言是不是完整地表达出发送方要向对方表达的意图。

在双向式沟通中,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地交换,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来面对接受者的,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地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双方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直到双方的目的明确和满意为止,如交谈、协商等。其优点是沟通信息准确性较高,接受者有表态和反馈意见的机会,产生平等感和参与感,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也就是说,双向式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沟通权与话语权的前提下的讯息交流。

双向式沟通没有特定的规则。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是比较认同双向式沟通的,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一个讯息,发送者先传达过去,对方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是有什么意见,就会反馈回来;然后你再传达过去,他再反馈回来,它是一个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双方的意见达到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双向式沟通就是有效的。

双向式沟通最好的武器是说话。现代人都想成为说话高手,想借言语来说服别人,但却忽略了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和谐地相处,不是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例如,在办公室里,上司找属下沟通常是为了说服,可是如果你越是沟通,就越生鸿沟,这就难以达成“双向”的沟通。

如果在言辞之间挑战到了他的自尊心,不妨以真正的灵丹——赞美来开头。甜言蜜语人人都爱听,鼓励的功效应该胜于批评,不要让任何负面的言语不自觉地从口中滑出,这是双向式沟通应该注意的地方。

3.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通过项目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正式沟通是随着正式组织机构的产生而产生的人际沟通,一般在团队的报告、请示、预算、会议等场合出现。优点是比较严肃规范,目的明确,约束力强,可使信息沟通保持特有的权威性,具有较好的整体效果等。缺点是速度慢。正式沟通一般常出现在团队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在团队内部,按着讯息的流向,正式沟通又可细分为上行式沟通、下行式沟通与横向式沟通三种。

(1)上行式沟通。指团队里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向领导反映情况,让领导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领导能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或改善团队内部所面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即自下而上的沟通。此外,团队内部员工直接找上司(指顶头上司)进行交谈。在这种亲近沟通的语言中,他们紧张的情绪和所受的压力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使沟通顺畅一些。

(2)下行式沟通。下行式沟通是团队依照组织机构的系统原则,将讯息由领导分阶层地传至下属,最后由部门主管阶层传至执行阶层的员工。即领导者对员工进行的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的优点是上下级之间的地位距离较近,能使执行者理解、赞同并支持领导层所做出的决策,这有助于团队的团结合作,减少心理对抗的可能性。

(3)横向式沟通。指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平行阶层之间的人际沟通。保证平行部门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是减少部门之间冲突的一项重要措施。按国家行政级别划分的行政职务,常常会有各种级别的会议召开;在团队里,同样如此。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形式沟通中常常出现的不到位的情况,减少了冲突,使各部门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自觉地积极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各部门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部门之间互不通气是重要原因之一。

与正式沟通相对应的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这种沟通的优点是沟通方便,沟通速度快,且能提供一些正式沟通中难以获得的信息,缺点是容易失真。

非正式沟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随意性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团队正式沟通的不足。非正式沟通形式不拘,途径繁多且无定型,如同事之间的传闻、熟人之间的闲谈等,均可称其为非正式沟通。它的显著特点是不拘形式、难以控制、直接明了、传递迅速,但信息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甚至会被有意无意地误传,非正式途径而来的讯息越新鲜离奇,人们议论的就越多,被人们称为传闻、绯闻之类,都是始于非正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