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入乡随俗的规矩

入乡随俗,是对对方的尊重,是达成有效沟通的前提。

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这也是涉外交往中的重要因素。

东西方的文明各有所长又存在着不少差异,刚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不便,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尴尬。许多国家都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规矩、习惯和习俗,如看病、购票、拜访以及理发等公私事宜都需预约、预订,得到应允才可前往,并要做到守时、守信。若不能按时赶赴,要提早电话告知,说明事由,以取得谅解。此外,还有比如庆祝节日、当地民间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文化传统,不问别人隐私、与人交谈时直视对方眼睛并注意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以及不闯红灯、自觉的环保意识等生活习惯或行为规范。

这些事情看上去无足轻重、无关大局,但却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当地民众,熟悉他们的生活,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亲善友好之意。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在与当地人交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入乡随俗,避免产生冲突。如果与当地人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应该以尊重文化差异为前提,避免在“无知”的情况下口无遮拦。此外,在生活方式、文化传播、经济观念等许多方面,中西方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走出国门后都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容易与人打成一片。

不仅在与外国人交往中要做到入乡随俗,在国内也要做到入乡随俗。

重庆有个卖奶茶的小店,经常是几十人排队购买,营业员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店至少一天要卖1000杯奶茶,小杯3元,中杯4元,大杯5元,以平均每杯4元卖价计,就是4000元。除去原材料成本、水电、人工工资、租金等,利润约有30%,一月纯利润在4万元左右,一年利润四五十万元。

这个奶茶店最初是另外一种经营模式,开奶茶餐厅,每个餐厅营业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先后在两个区开铺。由于生意不太好,老板很着急,想了很多方法来提高营业额,例如发代金券、免费品尝等,但是仍起色不大。

一年后,老板经营奶茶换了一种模式,转而开始在繁华地段开街边奶茶店,小亭子面积在一二十平方米之间,短时间迅速走红。原来重庆人不仅喜欢喝奶茶,还把喝奶茶当成是一种时尚。

据称,开小亭子的利润比开茶餐厅的利润大得多,相比之下,街边模式不仅租金更便宜,人力成本也小,只需要两三个人就可以打理一个店。关键是,重庆人不喜欢坐下来喝奶茶,而总是风风火火地端着奶茶就走,这完全符合重庆人的性格和习惯。

这就是遵照“入乡随俗”而获得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周围的环境不会因个人而改变,只有让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才能获得发展。经商要入乡随俗,沟通也是如此。只有入乡随俗,才能与人顺利地进行沟通。

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人们都**着身体,所以,这个地方人称“裸乡”或“裸国”。一次,有外地的兄弟二人去裸乡经商。

弟弟说:“今日我们来到了裸乡,这里没有佛法,是道德观念比较落后的地方。我们前往这里,和他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入乡随俗,进退要遵循对方的规矩。”哥哥说:“礼教不可丢,我怎么会因为他们**,就放弃我的礼教呢?”

弟弟说:“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我们的礼教道德啊!再说,这仅是权宜之计。我们还是一起进去吧!”哥哥说:“还是你先进去看一下,之后回来告诉我具体情况。”弟弟答应了。

十天后,弟弟返回来告诉哥哥:“必须要遵循当地的习俗。”哥哥听后勃然大怒:“你这样做,我偏不这么做!”于是弟弟又回到裸乡。

弟弟随从那里的风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国王很喜欢他,国民也非常敬重他。国王以高价购买他的商品。哥哥乘着车也来到了裸乡,但他执意坚持礼教,指责当地人这里不对,那里不行。国王非常生气,国民也特别讨厌他。有人还抢了他的商品,赶他出国。后经弟弟求情,才免于更大灾难。

二人辞别裸乡的时候,祼乡的人民夹道欢送弟弟,却痛骂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