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一鸣惊人

齐威王是战国时齐国的国君。他在继任之初,不理国政,沉湎于酒色之中,经常做彻夜之饮。当时,邻国不断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一些忠于国事的大臣很是忧虑,可是,谁也不敢向他进谏。

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他便也住在齐国。此人个子不高,但语言机智而风趣,他也很为齐国的现状焦虑。他知道,如果直接向齐威王提出看法,必定再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齐威王好猜谜语,淳于髡便给齐威王出了一个谜说: “咱们国都之中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廷之中,三年多了,不飞也不呜,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齐威王回答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立即传令将全国72个县令都召集到国都临淄开会。他先点名叫出即墨县的大夫,对他说: “自从你到即墨就任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到即墨县去暗访,发现你们那里庄稼茂盛,百姓丰足,官府办事不拖沓,边境也很平安:看来你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员,只是不愿意对你身边的人行贿以求取名誉罢了!”说罢,当即给他以万户的重赏。

接着,他又叫出阿城的大夫说: “自从你到阿城做官,每天都有人来夸奖你,可我派人到阿城去,看到你那里田地荒芜,百姓贫苦,赵国进攻,你不能救助,卫国夺取了你的土地,你竟然一无所知,你完全是靠花钱行贿求人替你鼓吹的呀!”当天下令把这个不顾百姓死活,只求自己升官的贪官烹杀,同时,还将那些替阿城大夫鼓吹的近臣烹杀。

齐威王的举动令齐国朝野及邻国为之震惊。原来,他在沉湎于酒色的幌子下,对朝廷内外的官员进行详细的考察,他真可谓“一鸣惊人”。从此谁也不敢再弄虚作假了。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在中国人的人生智慧中,十分重视深藏不露的方圆术,即自己的行动目标,不能轻易暴露,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掩饰。

为人处世的智慧当如水一样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像水一样灵活,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机敏灵活,又不能为人所厌恶,所以就有了藏巧用晦的各种处世应变的方法。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说的是: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其间从容行事。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取了谋臣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积蓄力量,最后一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对于一般的官员,也应该有包藏、凝重的胸怀与气度。一个人在官场上,为人处世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特别是重大事业,只有在成功之后才可以论说其成功之谜。那么,如何在人生实践中把握自己的志向目标,便成为一个正确运用韬略的问题。

使用深藏不露之策而显示人生智慧的一个突出例证,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的表现。那时刘备在吕布与曹操两大势力争夺中无法保持中立,只好依附曹操。

曹操在许田围猎时故意表露出有篡位的意图,以试探臣下的心态。届时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只有关羽“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倒是刘备“摇手送目”,拦住关羽,还要用语言恭维曹操说: “丞相神射,世所罕及!”体现出深隐的心机。于是当董承、王子服等人凭汉献帝血写密诏结盟讨伐曹操时,便把刘备也拉入这个政治集团之内。刘备签名入盟后,“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不想曹操何等精明,他想刘备这样志向远大的英雄突然种起菜来了,一定有什么重大事情影响了他。于是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将刘备请至丞相府,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演出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戏剧。

当时,曹操几乎明知故问,要刘备承认自己本怀英雄之智。刘备则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让人看不起的袁术,曹操斥之为冢中枯骨。刘备又举出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唯独不提参加了董承为首的讨曹联盟的马腾和他自己。曹操自然不满意,干脆直言相告: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所担心的是讨曹联盟之事暴露,听到曹操称自己为“英雄”,以为事情已经暴露,手中筷子也掉在地上。为避免曹操进一步怀疑自己,只好推说是害怕雷声所致。不想曹操认为这样一个连雷声都害怕的人,或许根本不是什么“英雄”,反而将戒备的疑心放下。这为后来刘备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发,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奠定了基础。

深藏不露之策实际是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阻挠、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采取的假象策略。

这一策略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它又有极强的进取性,虽然在表面上有许多退却忍让,却更显示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又因其极大的隐蔽性,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它往往攻其不备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