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韬光养晦,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也最为精彩的部分,它的意义博大精深。

无数实践证明,懂得韬光养晦,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作用都是十分重大的。可以说,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绝大多数都是深谙隐忍的高手。历史上,因为懂得隐忍而胜,因为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而败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韬光养晦是一种生存策略,有时也体现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能够迷惑对手,为自己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而一个骄傲自大、不知深浅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掩饰自己,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也可能就此失去了长远发展、取得突破的机会。

有道是: “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在很多情况下,当条件不成熟时,就需要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等待机会。这样可以麻痹对手或者转移对手的注意力,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同时,也使对手骄傲轻敌,以为自己软弱无能,其实自己在暗中使劲,然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使对手措手不及。懂得韬光养晦的人,会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然后等待时机,图谋发展。

韬光养晦的智慧既是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制胜结晶,又是人类社会谋生存、求发展、图强大的警世恒言,更是千年万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大法宝。

可见,没有背后的韬光养晦的历练,没有暗中的努力与等待,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意图的。

韬光养晦作为处世技巧中的应变术,主要是应付个人所处的不利环境,保存实力,以便他日东山再起。

一个人的成功欲望有多强,那么在忍耐时的克制就应有多强。在三种情况下应该暂且忍耐:第一种,敌人比自己强大;第二种,有利的时机尚未出现;第三种,自己尚未准备好。

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除了本身有政治手段外,还有一股坚忍不懈的忍耐力。武则天本可早日坐上皇位,但她没有冲动,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她忍耐住了。这是她聪明和智慧的表现。在唾手可得的情形下还能够节制自己,当然非一般人所能及。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名姬妾,地位低微,没有什么政治希望。李世民死后,大部分的姬妾都要出家为尼,以度残生。可怜而年轻的武则天也不例外,在附近的感业寺出了家。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武则天又碰上当年的太子即现今的皇帝唐高宗,他是到感业寺上香,纪念母亲五周年忌辰。武则天和皇帝的暧昧关系,为皇后所发觉,而当时的皇后,又陷于后宫的权力斗争中,她正和另一位姬妾萧惠妃争宠,于是皇后便想出了一个引狼人室的方法把武则天召回皇宫,希望利用她来对付萧惠妃。

武则天是何等角色,怎可以受制于普通人呢?入宫不及一年九月的时间,她便掀起了一场极大的后宫斗争,铲除了以前的皇后和萧惠妃的势力,将自己封为皇后,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武则天所追求的,不单是皇后的地位,她要得到皇帝的宝座。在后宫的斗争中,她的攻势凌厉而无情,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全面胜利了。但在争取皇帝宝座的斗争中,她却有极大的容忍力。虽然权倾朝野,帝位看似唾手可得,但她却仍智慧地去忍受和等待机会。她不得不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因为她知道如果时机尚未成熟而随便下手,招来的不仅仅是失败,而是更加残酷的杀身之祸、灭门之灾。这么一等,便等上了28年。当她坐上帝位的时候,已经是一名67岁的老太婆了。

虽然在那个时代,男权至上,特别是在中国旧礼教下,几乎人人都会反对她登上皇位的,但她却能过14年皇帝瘾,自然地死亡,也是非常寻常。

韬光养晦是处世之道,也是人生应变之术。其主要目的在于免得锋芒毕露,招惹是非。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不露锋芒,并不是销蚀锋芒,不是改变操守,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其实,这也是一种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学会以此来应变人生,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也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踏踏实实地走人生路的表现。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凡事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必四处张扬,与其使人早有准备,不如使人惊愕不已而出奇制胜。这样做,一来可以减少取胜的障碍,特别是人为的障碍;二来可以造成惊人的心理效应,增加胜利后的影响力。古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就是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认清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才是聪明能干的人。

人要想取得出色的成就,就要认清和善于利用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待时而动。落后于时势,见识少,处处受阻,便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反之,在客观条件不具备、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讲究策略,不善于韬光养晦,一味地硬拼蛮干,英雄倒是英雄,却可能一事无成或于事无补。

物极必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把握一个度,特别是在彰显自己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这一点。做人要懂得彰显自己,否则会影响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做人也不能过于张扬,否则还没到成功之时,就可能大祸临头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本可以幸福一生,就是因为不懂得韬光养晦之术,关键时刻不太小心,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落得了一个悲惨的下场。

位高权重是身份的象征,这一直是上班族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很多人拼命地表现自己,和所有的人竞争,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别人眼皮底下,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成了一张白纸。不过事实却证明了这样的人反而不能成功。他们越是竞争,越是表现自己,就和高位的距离越远。相反,那些不动声色、善于隐忍的人,却往往能获得重用。

刘哲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工作虽然算不上兢兢业业,但也还是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而对于其他的事情总是不闻不问,即便是同事的东西掉了,如果对方不要求,他也不会主动去捡。因此,在同事的眼中,他是有名的“懒汉”,人们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

可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一次意外中,刘哲的上司(部门主任)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并且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所以公司领导决定,重新提拔一位主任,并且考虑到业务的关系,决定在现有的人选中挑选。这下子整个办公室就炸开了锅,大家都为了争取这个机会而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动脑筋、走后门,方法是五花八门。可是唯有刘哲似乎对这个没有多大的兴趣,稳坐钓鱼台,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同事们都觉得很奇怪,但是都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没有理会他,因为他是一个公认的“懒人”。

不久之后,领导决定出来了:刘哲当选。原因很简单,刘哲成熟稳重,能做好分内的事情,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懂得忍耐。就在家人为刘哲举行的庆功宴上,刘哲道出了实情:其实他也想参与竞争,但是他懂得竞争并不一定要挤进“潮流”之中,那样自己的才华容易淹没在同事们之中,相反,如果忍耐一下,让自己的形象和同事们的形象完全区分开来,那么这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就使领导更容易看到自己了。

忍耐,让刘哲不仅赢得了主任的职位,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领导的器重,这也是一种韬晦之计。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真正到竞争的节骨眼上,很多人却又忘记了这个道理,一味地想表现自己,冲动而又莽撞,根本不懂得忍耐,不懂得韬晦。韬晦和忍耐是让自己避免受伤害的最佳手段,等到时机成熟,便可以大显身手,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懂得的生存和发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