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天下无敌

人生于天地之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磨炼,忍常人不能忍受的事情。忍耐是抑制人性的东西,要把自己的棱角磨去,圆融处世,等待时机。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风雨就好比人们经历的挫折。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只是有人来得早些,有人来得晚些。经历了挫折就难免会吃亏,不过吃这些亏并不见得是坏事。

秦朝末年,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韩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人物。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无余财,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蹭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 “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 “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昕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 “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

韩信忍**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只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而受到律令的制裁,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命,这才是最贬低自我的做法。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其实韩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自己会有出头之日。

在后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韩信攻必克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

东汉末年,王莽改制搞得社会一片混乱,民不聊生,爆发了著名的黄巾大起义。刘秀这时在其兄长刘缤的率领下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

地皇四年,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缤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刘秀的大哥后,又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刘秀忍住悲痛,没有对更始帝发作,到了河北之后就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先后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趁机镇压和收编了几十万农民军,最后建立了东汉政权。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忍为上”,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 “小不忍则乱大谋”,要修得秘密之身,需悟一悟忍的智慧。

“忍”是一种自保的形式,是为了生存和实现更高的目标。如果因为咽不下当时这口气,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理想和抱负呢?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要想在人前扬眉吐气,就必须将自己在心理上与意气用事的人划清界限,这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它与好高骛远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事方式,即要敢做别人之不敢做,也要忍别人所不能忍。

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以便养精蓄锐。一旦时机成熟了,就如同水底潜龙般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所以,为人切忌心高气傲,也切忌遇事动怒。正是韩信的巨大忍耐力,使其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者莫不懂得这样一条道理:百忍成钢。在成大事者眼中,任何临降于其身上的困苦、灾难、委屈都不能让其心灰意冷。相反,他们因此往往更能鼓舞斗志,立下要做一番大事的志向。

可是有不少人,会为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元气大伤。每个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个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碰石头,可能只是做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时候,就需要忍耐,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不妨拿出一块心地,专放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忍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学会忍耐、婉转和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就可打遍天下无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