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代替命令

发号施令之前先应学会说服。

——[古希腊]梭伦

有一次,我极荣幸地与资深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尔共进晚餐。我谈起正在写这本书,于是我们便讨论起如何与人相处这个重要话题。她告诉我,在她写《欧文·杨传》的时候,曾和一位与杨先生共事3年的人谈话。这位先生宣称,他从未听过杨指使别人——他只是建议,不是命令。譬如,欧文·杨不会说“去干这个,干那个”或“别这么做,别那么做”,他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你觉得那样有用吗”……他常常在口授一封信之后说:“你觉得这样如何?”在接过助手写的信之后,他会说,“也许这样写比较好些。”他不教助手做什么,而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在错误中学习。

这种办法容易让一个人改正错误,保持个人的尊严,给他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这样他就会与你保持合作,而不是背叛。无礼的命令只会导致长久的怨恨——即使这个命令可以用来改正他人明显的错误。宾夕法尼亚州有位教师丹·桑塔雷利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学生把车子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因而挡住了别人的通道。有个老师冲进教室很不客气地问:“是谁的车子挡住了通道?”等汽车主人回答之后,这位教师厉声说道,“马上把车子移开,否则我叫人把车拖走。”

这个学生是犯了错,车子是不该停在那里。但是,从那天开始,不只那个学生对那位老师心存不满,甚至别的学生也常常故意捣蛋,使他过不好日子。

如果这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一事情,结果如何?他可以好好地问:“谁的车子挡住了通道?”然后建议这位学生移开车子,以方便别人进出。相信这个学生会乐意这么做,也不致引起其他学生的公愤。

伊安·麦克唐纳是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总经理。这家工厂专门制造精密机器零件。有人愿意向他们订购一大批货物,但要麦克唐纳先生确定能如期交货。由于工厂进度早已安排好,要在短时间内赶出一大批货,连麦克唐纳也不敢确定。

麦克唐纳没有催促工人赶工,他只是召集了所有员工,把事情详细说明了一番,便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这批订货?”

“有没有人想出其他办法,看我们工厂是不是可以赶出这批订货?”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一下时间或个人分配的工作,以加快生产进度?”

员工们纷纷提出意见,并且坚持接下订单。他们用“我们可以做到”的态度去处理问题,结果他们接下了订单,而且如期赶出了这批订货。

作为一位有效的领导者,如果你想说服他人,第四项原则是:

以提问的方式来代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