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作为家长,我们会频繁地面对孩子的测验或考试成绩。然而,不同的孩子在向家长汇报学习成绩时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家长的关注点也大相径庭。那么怎样面对才是正确的呢?

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类型一:

孩子告诉家长自己的期末考试分数:90分。接着,孩子主动分析自己的10分丢在哪里。比如,3分是没看清题目,答非所问;2分是计算错误;4分是根本不会做;另外1分是书写不工整造成的。家长认真聆听,等孩子分析完了,与孩子一起探讨今后应该在哪方面努力。

类型二:

孩子告诉家长期末考试的分数:90分。家长问:“为什么会失分呢?”孩子茫然不知,或根本不愿去想。家长追问:“你考完也不认真分析分析自己为什么丢了分数,这样怎么可能进步呢?”孩子不耐烦地回道:“老师判的卷子,我怎么知道!我要是知道错在哪里,不早就做对了嘛!”家长气结。

类型三:

家长催问孩子分数,孩子支支吾吾地回答:“83分。”家长追问:“怎么才考83分呢?你看隔壁的小红,人家怎么就能考95分呢?”孩子有些不耐烦了,回答:“我都考83分了你还不满意,我们班还有人考30分呢!”说完,不高兴地走开了。

暂且不论哪种家长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更正确。单从孩子对考试成绩的不同态度,我们便可瞧出端倪:第一种孩子更懂得学习,因此,他(她)的学习成绩肯定差不到哪里去;第二种虽然成绩不错,但不善于总结,所以他(她)所掌握的知识也不甚扎实;而第三种孩子则因为家长只关注分数,根本没有分析分数中那些值得探究的东西。以至于孩子以为自己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家长就应该满足了,因为班上有不少比他(她)更差的学生。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自身对分数的认识。因此,家长应该辩证地看待孩子的分数,要认可孩子的成绩,还应该让孩子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即在看到成绩后习惯于关注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做对了什么;习惯于分析出错的原因,而不是置若罔闻;习惯于寻找纠正的方法,而不是找到推脱的借口。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动力,这是保证孩子成为好学生的前提。

专家建议,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做到:

1.有一个正确的分数观

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总以分数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其实,考试难度对分数影响很大,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相对分数,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分数的位置。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要把孩子的全面素质培养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

2.具备正确的成败观

如果孩子考不好,家长态度粗暴,甚至动手打孩子,或在亲朋好友面前数落孩子,只会让孩子低落的情绪更加低落。当孩子学习、考试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应当鼓励孩子,帮助他修正学习目标,并帮助孩子寻找、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对于经常遭遇失败的孩子,要用肯定的方法来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如果孩子考试一直比较顺利,则要在适当时候有意地给他制造一些困境,让他经历挫折和失败,引导他培养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3.有一个正确的奖惩标准

有的家长对孩子许诺,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拿了第几名压岁钱就多,如果考不好就少。其实,这并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而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

4.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为了考试,加班加点记下来的东西都是快餐式的,过后忘记得很快。中小学时期,是孩子兴趣、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孩子除了应该会做考试题目,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做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这样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追求高分,很可能会让孩子错失培养能力的机会。如一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厌学情绪日益滋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谈何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又怎么可能保证稳定的学习成绩?因此,重视孩子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培养孩子学习的品质才是家长应该追求的。

5.客观评价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

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弄清哪门功课、哪些内容有困难,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当父母的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那就最好有针对性地去正规机构进行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注意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问题的测查,以便给孩子的学习能力作出一个客观评价。

此外,家长还应做到有耐心,帮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要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他努力了,父母都一样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