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不可不知的音乐会礼仪

鼓掌是听音乐会的一个很大的学问,因为适当的掌声是观众对演奏者的响应。但是过于热情或是不合时宜的掌声则会扰乱演奏者的情绪,这就要求听众了解鼓掌的礼仪。音乐会的演出并不是一直以来都俨然有序的,在西方音乐史上,观众的反应、剧场的秩序同样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早先的音乐会,曲目构成也相对随意,艺术家即兴表演的成分占有较大比例,观众群体更是鱼龙混杂,音乐会更多的是一个娱乐和社交的场所,演出过程中的交头接耳、乐章之间胡乱鼓掌的现象绝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以,在现在听音乐会应该何时鼓掌呢?相信这个问题对很多刚刚听音乐会的家长或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既简单又保险的方法;那就是:等到别人鼓掌的时候再鼓掌。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小知识。

乐章间的掌声绝对禁止

首先,一部音乐作品必须具备完整性,乐章间的停顿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如果加入掌声无异于人为地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正所谓“一条鱼搅得满锅腥”,更有些激进的看法认为这是对艺术的亵渎;其次,乐章间短暂的停顿还可以使表演者调整一下心态,更好地进入下面的演出,而莫名其妙的掌声将直接干扰表演者的注意力,使表演者尴尬,进而怀疑观众的欣赏水平,如果把这种情绪带到之后的表演中去,势必影响演出的整体质量。

对入门者来说,重要的是不必急于鼓掌,先看看周围的反应,再观察一下表演者的动作,其实表演者的动作可以起到很大的提示作用,其中是有规可循的。比如指挥双手完全下落;提琴手的琴弓离开琴弦,双手同时自然下垂;钢琴表演者的双手彻底离开键盘等等举动,都可以从中加以判断。当然,一定要注意“完全”、“彻底”的含义,否则还会造成误会。

套曲体裁中,乐章数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一般来说,交响曲有4个乐章,奏鸣曲和协奏曲有3个乐章,某些乐章结束时会出现明显的**,这样的例子有:贝多芬的《克洛采奏鸣曲》第1乐章、勃拉姆斯的《德语安魂曲》第6乐章、老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3乐章等等,这些乐章结束时一定不能鼓掌。除此之外,管弦乐组曲(如比才的《卡门组曲》)、声乐套曲(如舒伯特的《冬之旅》)的间隔部分也不能鼓掌。另外,单乐章的作品也有一些中途有间隙的例子,如威怕的管弦乐曲《邀舞》,没听到弱音千万别鼓掌。

掌声要取决于做平性质和演出类型

同样是古典音乐作品,但它有很多类型,反应的内涵也多种多样,落实到感官效果上,有抒情缠绵的、有高亢激昂的、有悲哀绝望的、有神圣庄严的,还有诙谐幽默的……

用同样的掌声对应不同的作品就不见得合适,这还要取决于作品的性质。比如音乐会的加演曲目往往是欢快热烈的,对于这类曲目,观众可以尽情拍手称快,即使曲目没有结束,随着节奏打拍子也不为过。但古典音乐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应宗教题材的作品,遇到这样的曲目,鼓掌就要格外谨慎。

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在欧洲文化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对音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带有宗教情结的作曲家不胜枚举,像巴赫、布鲁克纳等人本身就是神职人员,他们在音乐史上的成就不可质疑,其作品自然是要反应宗教的。这类作品往往带有极其强烈的圣洁感,至今仍然被用于各种宗教仪式。要知道,教堂里的音乐结束后是不可能有任何掌声的,而在西方音乐厅里上演这类曲目,观众一般至少不会马上鼓掌,很多曲目的尾声反应升入天堂的意境,乐曲往往在无限弱音中结束。单纯从音乐角度讲,尾声中那一丝一缕、若隐若现的“余韵”既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作品最完美的境界,体味其中的“余韵”恰恰成为观众至高无上的享受。如果这时突然有人拍手,无疑是对音乐乃至神灵的亵渎。

已故大师旺德指挥的布鲁克纳《第9交响曲》,全曲结束后全场安静得令人窒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两分钟后才有个别观众从“余韵”中醒来,开始出现零星掌声。之后,全体起立,排山倒海的掌声逐渐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另一位指挥大师切利棒下的布鲁克纳,通过现场录音也可以感受到同样效果,这时的掌声决非乞求加演,而是由衷的感激。而切利在演出完布鲁克纳的《弥撒曲》后,真是没有一位观众鼓掌,直到大家纷纷退场。这反映了宗教的力量,更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根据艺术家的演出情况作出判断

舞台上的艺术家毕竟是音乐会的主角,艺术家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演出的成败。当艺术家超水平地发挥时,观众的掌声是一种肯定和感激,从而激发艺术家的热情,继续为大家呈现精彩的节目。这样的掌声甚至可以打破音乐会的惯例,比如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在第1乐章结束时,如果有人鼓掌说明音乐会取得了极其圆满的成功,海菲茨、霍洛维茨都接受过这样的礼遇,这并不说明观众外行。因为,只有在艺术家与观众产生了高度默契、全场观众得到了同样感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以上特例。这样的情况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生能有一两次体验实属万幸,而我们平素欣赏的音乐会绝大多数只是公式化的演出。

尽量全面兼顾

鼓掌不但是一种礼节,还要尽可能讲求礼数。音乐会并不是一个演奏家的天下,红花还要绿叶衬。很多作品中,伴奏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乐队的指挥更是灵魂人物,甚至乐队的某些首席成员也对演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只为观赏某些明星,这无异于“追星族”,因为一场成功的演出,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帮助才能完成,比如歌剧、芭蕾演出后,都会特地邀请编导、服装、舞蹈编排、化妆人员谢幕,无论是台前的焦点还是幕后的英雄,作为观众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感谢。

欣赏音乐会不同于在家听录音,聆听音乐会是听众与艺术家在同一个空间下的情感交流,而掌声似乎成为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掌声,正是音乐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会成功的钥匙;掌声,如同点睛之笔,缺少了掌声,音乐会无异于闷在罐头里的录音,不会鼓掌就好像不会点睛,这样的爱乐人也无异于叶公,而钟爱的音乐也永远不可能成为活生生的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