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会有讲究

听音乐会不单是享受一场精彩纯正的艺术盛宴,更是听众个人修养的集中体现。因此,每位家长都应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位举止得体,修养高尚的音乐听众。这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更需要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听音乐会的礼仪和常识。

听音乐会前做好准备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听交响乐都是要西装革履的,其实在中国大可不必。毕竟,西服不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服装,只要干净整齐、不邋遢,星级宾馆大堂允许进入的穿着,音乐厅里都能够接受。有些古典音乐家的演出服饰花哨得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小提琴演奏家肯尼迪等人,他们的演出服饰一向都很有个性。随便、舒适、休闲不仅是现代服装的潮流,也应该是音乐厅着装的必然趋势。当然,也有一些特定的音乐会有着特定的着装要求,是必须要遵守的。

在音乐会上,有时可以看到,妈妈们聚精会神地陶醉在音乐中,爸爸们昏昏欲睡,孩子在两个大人中间手舞足蹈,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是因为对孩子来说,听音乐会的兴奋点在于听到熟悉的乐曲,他们喜欢旋律是自己听到过的、自己也会哼的,而对陌生的旋律,他们往往会摸不着头脑,也就坐不住了。

因此,爸爸妈妈们应该这么做:在听音乐会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多搜集、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网络、CD来给自己和孩子建立一些前期联系,加深对乐曲的熟悉程度。如在听音乐会的前一天,爸爸妈妈们不妨把第二天要听的内容给孩子讲讲。如听民乐前,可以给孩子讲讲高山流水、梁山伯和祝英台、瞎子阿炳的故事;听交响乐、钢琴演奏会前,给孩子讲讲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莫扎特、德彪西、肖邦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如《天鹅湖》、《睡美人》等,让孩子有所期待。

听音乐会过程中的4个原则

·学会守时。一定要尽早赶到音乐厅附近,务必提前入场。提前入场有很多好处,可以平静自己的心气,从容等待音乐的沐浴,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节目单上的有关乐曲、乐队、指挥的详细介绍,避免演出过程中的匆忙翻阅等等。万一迟到了,最好在门外等待一曲演奏完毕再进去。通过这些细节要让孩子知道听音乐会一定要准时,也是对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最起码的尊重。

·学会倾听。听音乐会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小声地给孩子讲解,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可以跟孩子说:“听,这里听上去像什么声音呢?”“对,是流水的声音,是用竖琴演奏的。”再比如:“这一段比较激烈,是什么声音呢?”“哦,你听着像火车的声音啊,再听听看。”“听听像不像雷电呀。”这样,既引导孩子认识了乐器,又让孩子认识了各种不同乐器表现的内容。因此,爸爸妈妈在听音乐会前做一些预习功课,有助于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同时在倾听过程中,爸爸妈妈也可以适时引导孩子,如一首乐曲结束后,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好的欣赏行为进行表扬。

·学会鼓掌。一般说来,鼓掌的恰当时机应该是在整首乐曲结束时,但初听音乐会的人无法把握哪里是结束。有时,乐曲分为几个乐章,中间可能有停顿,如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速度分别为快——慢——快,每个乐章之间有短暂的间歇;一部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结构为快——慢——舞曲节奏——快,在各个间歇一般不宜鼓掌,会破坏音乐的气氛。但不是所有的协奏曲、交响乐结构都一样,如《梁祝》是不分乐章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三、四乐章之间是没有间歇的;还有一些进行曲、波尔卡,如《拉特斯基进行曲》、《雷电波尔卡》等,一气呵成,也没有间歇。对这些作品,可以根据演出时的情况来判断,如演出前熟悉节目单、了解作品的乐章,演出时用心数乐章,注意观察指挥和演奏家们的休整动作。而且,一般全部乐章演奏结束后,指挥一般都会转过身来鞠躬谢幕,此时你就可以尽情鼓掌。

·学会尊重。交头接耳、翻看节目单、喝水、嗑瓜子、大声交谈、接听手机等小动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周围的人聆听和欣赏音乐会。因此,只要指挥站到指挥台上,就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节目单上规定的曲目演完以后,可以鼓掌要求加演,这是对乐队演出水准的评价和鼓励,也是满足我们自己未尽之兴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聆听音乐会也是与音乐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所以鼓掌、喝彩是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一个正规乐团在常规音乐季演出里,正式曲目结束后,乐团和指挥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奉献出他们最擅长、最精彩的经典曲目,而他们的加演表现、加演曲目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掌声、喝彩声的热烈程度。出于礼节考虑,只要乐队首席(坐在第一小提琴最前面的那一位)没有起身退场,观众最好不要匆忙起身退场,人家万里迢迢地赶来为你倾情演出,我们也不应该着急赶这几分钟的路程吧!

听音乐会后还有什么可以做

听完音乐会后,不妨和孩子交流与讨论,了解孩子的聆听感受,或者讲解一些音乐会的背景,还可以故意问孩子一些问题,让他回忆一些刻骨铭心的时刻,讲一下对这场音乐会的看法等等。

·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音乐内容。可以问孩子:“你最喜欢哪首曲子呢?”“在这里听音乐和平时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可以和孩子聊聊在整场音乐会中最关心的问题,如:“你觉得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你觉得什么乐器最吸引你?”“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和妈妈分享吗?”

·可以引导孩子与同伴、朋友交流自己的聆听感受,让孩子给朋友们谈谈听到的曲子,说说感想。

开展与音乐会相关的教育活动

·选择相关背景音乐。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这些背景音乐可以来源于孩子喜欢的CD、音乐会中的作品。让音乐伴随着孩子生活、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许多作品较为熟悉。

·选择乐曲,引导孩子将身体当做乐器。用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动作来演绎音乐,告诉孩子用这些动作和声音可以创作出一个节奏类型来。例如:击掌、拍腿表示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用击掌、拍腿、跺脚、拍腿表示4/4拍的强弱次强弱,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同时,鼓励孩子创作出他自己的节拍。

·鼓励孩子自己填写歌词。在聆听了儿童歌曲或儿童剧后,爸爸妈妈可以找出作品,鼓励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词,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掌握节奏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自己创作、组成乐队。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试着制作乐器,如用碗、锅作为打击乐器,筷子作为鼓棒;用几根橡皮筋组成弦。和孩子一起来演奏,如跟着音乐旋律,练习节奏,并加一些音符。如果欣赏的是儿童剧,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自己编故事自己演,以此熟悉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