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可以引起情感共鸣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逻辑、用理性,然而,当我们要去影响别人、让他们认同我们的时候,除了逻辑,我们还需要故事。因为只有故事,才能达到共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链接、让他们站在你这边。

因为人类有一个弱点: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答案”,人们更喜欢自己通过某种途径去思考,然后自己悟出答案!所以,你要讲故事让他去思考,他的感受会更深刻!

古时候,犹太人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真理,她一丝不挂,饥寒交迫。村里没人肯收留她。她的**让人们不寒而栗,不敢直视。

寓言,发现了真理,见她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战栗着,饥肠辘辘。寓言心生怜悯,扶起她,将她带至家中。

寓言用“故事”这件外衣,把真理严严实实地装扮起来,待她暖和过来,将她送出门外。

身披故事的真理,再次叩响了村民的大门。人们见她不再**,马上将她热情地迎进门,并且丰盛招待。后来,家家户户纷纷邀请真理到家中喝茶做客,把屋里的炉火烧得旺旺的,把可口的美味捧出来,她们以能够邀请到“真理”为荣!

是的,真理,有了“故事”这件外衣才有力量!

在你想说服别人的时候,没有比讲故事更有效的方法了。有时候真话会刺痛别人,需要你用故事来包装你的真话,因为故事没有那么直接,更婉转。

运用故事思维,实际上是将道理、事实、需求等必要信息,从多个维度丰富起来,关注人们的情感因素,关注细节,让人们能够从听觉、视觉、情感、想象等多方面来共同体验,得到更真实丰富的多层次的感知。这些融入信息的故事与单纯的信息之间的差别,就如同交响乐的丰富层次的听觉享受之于单一乐器的听觉享受。当人们得到多维的丰富感知时,更容易体验到“身临其境”的认同感,也就更容易接受随之产生的影响。

我国古人很懂故事思维,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运用故事思维的例子。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赵太后宠爱小儿子,拒绝要求,并拒绝大臣的劝谏。

触龙面见赵太后时,没有开口就强行劝谏,他理解赵太后的做法都是出于爱子心切。于是他先询问赵太后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这种诚恳的关心让赵太后的抵触情绪缓解下来。紧跟着,触龙提出提携自己儿子的要求,这让赵太后产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放下了怒气和敌对情绪。

随后,触龙提出“爱护子女就要为子女从长远考虑”的观点,并拿出其他王侯子孙没能维持长久富贵的例子做解说,委婉地道出长安君到齐国为质这件事对赵国和长安君个人将来的意义和长远的好处。触龙的话,都是从赵太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进行考虑,这种同理心让赵太后顺利接受了他的劝谏。

赵国的其他大臣都直言劝谏,没能说服赵太后,因为他们只注重道理的正确性,却忽略了赵太后作为一个母亲的个人情感因素,把国家利益与赵太后的情感对立了起来,形成矛盾。触龙采取讲故事的方法,对症下药,从赵太后的个人健康和母子感情角度入手,把互相对立的劝谏关系,转化为情感的理解和引导,帮助赵太后把情感与国家和子女的利益统一起来,化解了矛盾,顺利达成劝谏目的。

说服高手都善于通过讲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故事打动人,用故事提升说服效果。当然,好的故事除了有趣、有料外,还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篇幅很小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听故事的心态和审美不一样了。同样是半个小时,过去你可以像说书一样,讲一个很长的故事,或者只讲故事的一个开始,人们也会饶有兴趣地倾听。现在,现在很少有人会耐着性子听你“说书”。平时,讲故事不要长篇大论,最好三两分钟讲完,讲的时间长了,对方会逐渐失去耐心。比如,20分钟的交流,你用15分钟来讲故事,即使故事很感人,很精彩,那你怎么来陈述你的观点?故事讲得好不好,不只在于情节,也在于篇幅。

2.能听懂话语

小刘出国待过一段时间,英语有了一定的长进。回国后,经常参加一些朋友圈的活动,他说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中英结合”。一次,他讲起自己在国外的经历时,喜欢每句话中都掺杂一些英文单词,如:我那时觉得这个idea(主意)很nice(不错),所以我就Call(打电话)他……自己觉得这样说话很有范儿,很时尚,其实大家的意见很大:洋不洋,土不土,这也算一种语言风格吗?

讲故事不能像说书,故事除了要简短,还要通俗易懂,在情节与语言的编排上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特,不要过分包装你的故事。否则,最后搞得大家都听不懂,或是理解出现偏差,那这个故事就讲烂了。这就像有些人讲话,总是爱用一些时髦的,或很显水平与档次的词语,结果说出的话不伦不类,让人觉得怪怪的。

3.要牢记在心

什么样的故事最容易让人记住?肯定情节是简单的。再长、再曲折的故事,其实都可以浓缩成一个小故事,即把故事的几个要素表达清楚,适当丰富一下情节,故事就很完整了。在演讲时,不要把故事往复杂、啰嗦了讲,你讲的越简单,听众越容易记。比如,你讲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不要做太多铺垫,情节也不要展开来讲,也不要牵扯太多的人物,把主要情节交代清楚就可以了,否则,听众抓不住重点,还可能觉得你说话绕。

4.产生共鸣

故事一定要符合对方的口味,讲过之后,要能够引起对方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故事就是好故事。那什么样的故事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呢?肯定是有杀伤力的,有杀伤力的故事主要有三种:悲伤的故事、高兴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想让别人信任你,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你是谁,你的故事。讲好故事,才能抓住说服的魂——故事可以从逻辑上串联起点、线、面、体,只有点、线、面、体都有了,那你展示的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观点,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故事可以渲染主题,可以隐射观点,可以引发共鸣,当把故事放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中去讲,更能增加语言的高度、厚度、深度和力度。

可以说,任何想要说服别人、激发对方情感的场合,你都需要故事。以故事喻理,以故事煽情,不但会提升语言的感染力,也会起到很好的启示、说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