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打打气,让孩子大胆说话

心理学家分析,孩子之所以在人多的场合不敢讲话,或者即便讲话了,但也表达得不是很理想,这跟他们害羞、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心是大有关系的。培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爱说话,多说话,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变得爱说话呢?专家认为,要培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家长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家长应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当孩子讲话遇到困难的时候,请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当孩子的口才锻炼遭遇"瓶颈"时,请相信他依然有潜力;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请相信他会用加倍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的信任更能鼓舞他的勇气、保持自信了。

在孩子因为好奇而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的时候,耐心地跟他一起查找资料,解开他脑袋中的疑惑。在孩子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的时候,给他一个温和的笑容,轻声提示下面要说的内容。

不要因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烦恼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脆弱得不行,父母一句不经意的否定就有可能击毁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

2.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需要父母不断为孩子打气

当孩子给父母讲述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时,当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个故事时,不论孩子讲得如何,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首先要肯定孩子讲话的勇气,再鼓励一下孩子,使孩子保持讲话的积极性,这对孩子的语言训练、口才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对于孩子说话积极性的培养,小崔夫妇是这么做的:

上小学以后,女儿的书包里多了几本儿童读物。每天在饭桌上,小崔夫妇都要和女儿进行长时间的交谈,到了该收拾饭桌的时候,妈妈就鼓励女儿从书包里拿出那些儿童图书,为大家读几个故事。

为了刺激女儿的讲话欲望,一开始,小翠夫妇装作对她的读书能力表示怀疑,或者直接问她:"你能看懂吗?"

女儿很自信地说:"当然了!"

他们又问:"你是只能看懂几句话呢?还是真的看明白了整个故事?"

"我可以看懂整个故事呀!不信,我读给你们听听!"小女孩得意地回答爸爸妈妈的话。接着,她绘声绘色地把书里的故事讲了出来。

听完女儿讲的故事,小崔夫妇故作震惊地说:"真不敢相信!我家的宝贝讲得真棒。太了不起了!谁教你的呢?”

女儿一听更高兴了,便情不自禁地炫耀道:"是我自己看懂的,要不我再给你们读几个故事,读完了再讲给你们听?"

这正是爸爸妈妈想听到的。此后,小崔夫妇给女儿买了很多故事书。借助字典,小姑娘每天都认真阅读,然后再讲给爸爸妈妈听。后来,女儿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在别人嘴里普普通通的话,她说出来就绘声绘色。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喜欢听她讲故事!

小崔夫妇正是通过不断为女儿打气,引导孩子讲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断加强。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为孩子讲故事,却不懂得引导孩子、鼓励孩子讲故事。实际上自己一味地讲,而不让孩子讲,不仅家长劳累,效果也不一定好。

相反,给孩子打气,让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从孩子哪里"学"到很多。在孩子讲话或是讲故事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瞪大眼睛,微笑、大笑。当然,也是在享受孩子的故事。听完了故事,父母该做的就是赞扬孩子,对孩子说一句"小家伙讲得真棒"会使孩子很想再讲下去。

在孩子讲得好的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赞扬和肯定,在孩子讲得不好的时候,孩子更需要肯定和鼓励。明智的父母总是慈爱地鼓励孩子,温柔地说:"孩子,你说得挺好的,再说慢一点就更好了。”

给孩子打气,鼓励孩子说话,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多和父母说话,也是为了培养孩子与伙伴、同学说话的积极性。试想,如果父母否定一孩子的口才,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孩子不但不会愿意和父母说话,也会把自己与他人沟通的心门关闭。这可是孩子锻炼口才的大忌。

父母可以让孩子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意见,使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孩子的语言才会更加有条理。待孩子进入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后,孩子就能够独立寻找和整理资料充实自己的语言。

通过不断给孩子打气,鼓励孩子主动参加学校的演讲、朗诵等活动,使孩子的口才得到锻炼。

多给孩子打气,对他们的努力要有具体的表扬,如"我很喜欢你描述的人物,很生动,你能不能再多讲一点?"还可鼓励孩子在亲友前讲笑话或与他人分享个人的特殊生活经历,如度假,旅游等;这样孩子从小在大庭广众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语言发育和口才的形成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