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战胜说话自卑的心理

孩子除了因为害羞、胆怯不敢说话以外,还有一些是因为自卑而不敢说话的。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严重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自身角色的一种异常心理。生活中,常有这么一些孩子,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导致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自卑心理;还有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办事畏缩、回避交往、害怕交往、同样也形成自卑心理;更有一些孩子因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遭受过挫折,这些挫折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导致他们自卑、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总之,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由于后天长期对自我的不当评价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生理缺陷或者长期遭受失败体验而造成的。

孩子说话的时候自卑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自卑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见到那么一些孩子,他们口齿伶俐,说起话来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在这些强势的说话者面前,那些内心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很有压力。他们可能会想:我说话不流利,声音也不好听,如果我发言了,一定会被其他同学笑话的。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这样,孩子在心理上被别人的说话优势"吓"倒了,因此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2.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自卑

在我们的课堂上,那些口齿伶俐、有个人独到见解的学生总是备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的。听他们发言,对整个课堂来说无疑是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老师们总是喜欢请这些"优生"发言,冷落了那些原本就不善言辞的孩子。而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他们总觉得别人说得那么好,自己比不上人家,还是保持沉默的好。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发言权"。变得越加自卑、不爱说话了。

3.在别人的心理优势面前自卑

说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简单地用嘴表达,更有个人的思维、心理活动参与其中。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活动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常常影响到他的说话水平。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比如,我们的孩子和他自己的同学说起话来,可以做到妙语连珠、气畅语酣。但一有高年级的同学或老师参与其间,他们就会觉得对方说话水平就是高自己一筹。所以孩子还没开口说话,在心里已经泄了气。

4.因过往的说话失败的经历而自卑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有过一些说话失败的经历。比如,在课堂上发言的时候,因为结结巴巴、漏洞百出,遭到了同学们的耻笑,从此,这个经历在孩子的心灵中埋下了阴影。只要他准备表达的时候,就会不自觉中想到了自己的失败经历,于是,索性不说了。因为说了会被别人取笑的。

总之,每一个说话自卑,不敢当众发言的孩子,都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要想纠正孩子自卑的心理,让孩子变得敢说话。家长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让孩子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孩子就能变得越来越自信,从而敢于大声说话和大胆、积极地展示自己了。

小钰是个自卑的孩子,在同学面前说话时,她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有一天,老师不耐烦了,就呵斥小钰:"你就不能大点声说话吗?你想想蚊子的叫声我们听起来能喜欢吗?"一时间,班上的小朋友哄堂大笑起来,还有一些孩子恶作剧地冲着小钰喊:"蚊子,蚊子,说话嗡嗡嗡的蚊子!"小钰可怜兮兮地站在讲台前,着急的哭了起来。

后来,小钰索性不说话了,有什么问题就只是点头、摇头的,这让爸爸妈妈很是着急。最后,小钰的爸爸妈妈不得不带着小钰去请教心理医生。或者这种情况,心理医生告诉小钰的爸爸妈妈,多赞美孩子,告诉孩子她的优点,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找回自信。

在心理医生与爸爸妈妈的努力下,小钰慢慢地恢复了自信,变得开朗起来了,说话也变得大声了。

事实上,孩子的自我评价的形成依赖于外界,如老师、家长、小朋友等。家长和老师应对孩子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样,孩子才能变得乐观、开朗,敢说话了。

●引导孩子看清楚别人和自己的优势。

孩子说话的时候自卑,从本质上说是对别人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让孩子加强对别人的认识,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或自己身边的同学,同时不要人为地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还会自卑吗?

●让孩子每次说话打退堂鼓的时候,都要坚持三秒钟,一切都会好起来。

让孩子明白,在别人出色的表现面前打退堂鼓草草收场,不仅让自己尴尬,还会给以后的说话也带来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只要坚持下去,哪怕说得不好,甚至因为思路混乱得已经不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坚持下去决不退却,自卑心理就会得到克服。

●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消极的环境暗示,会造成孩子的消极。就好像一个家长如果不懂得正确的家教,他总在说,我的孩子不大方,胆小,我的孩子不爱说话,我的孩子懒怠,我的孩子做事不努力、不积极,这种反复说法就是一个不良暗示,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消极和不积极。同样,如果一个家长经常暗示孩子,说他大方,说他自信,说他勇敢,说他敢于表现自己,说他敢和陌生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说他是最棒的,结果孩子就可能会变得积极。所以,做为家长要在生活中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排除消极的暗示。

永远不说孩子不行;

永远不说孩子不大方,不自信;永远不说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给孩子成功的说话经验。

如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举行一些个人朗诵会、个人故事会等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说的话被大伙欣赏、认可。当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稍有一些进步,家长就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欣喜,以后他们当众讲话,便不会过于自卑了。

●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

孩子的听众和交际对象绝大多数情况是父母、老师和同学。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时候,即使说话出现问题,成年人也会给予孩子宽容和指导,然而孩子之间却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相反地,总会有一些孩子带头嘲笑和讽刺自己的小伙伴。在孩子登台之前,父母提醒孩子可能要面对某些"打击",做好心理准备,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自然慢慢学会泰然处之。

如果孩子的当众讲话不幸遭遇了失败,父母应该以及时的安慰来驱赶孩子心中的失败阴影,让孩子有勇气接受挑战,通过努力获得成功。针对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弥补,才能对下一次讲话充满信心。在不断的成功中积累自信,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孩子集中精力准备下一次演讲的时候,失败的记忆会慢慢被淡忘。

总之,要克服孩子自卑的说话心理,家长应给孩子足够的自信。以自信为前提,我们的孩子才能表现的更加出色,才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而毫不退缩、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