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冲动的孩子学会自控

《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曾刊登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个常常登台领奖的小学生竟成了杀人犯,就是因为他的一时冲动:

杨明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他的学习成绩顶呱呱,老师和家长都经常表扬他,以致杨明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的个性。稍有不称心的事,就骄横无理,大发雷霆。

在一次文艺演出时,拿着表演用的大刀的李东不小心把杨明最爱穿的阿迪达斯衣服划破了,两人发生了争执。杨明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抄起旁边的铁棍将李东打得头破血流,倒地不起。最后,杨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培根曾经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故事中的小杨明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一生!这样的代价似乎过于惨痛。

生活中,像小杨明这样喜欢冲动的孩子有很多,在他们冲动时,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失去理智,做出让我们十分失望的事。孩子偶尔冲动在所难免,如果经常出现冲动逆反的情况,其危害就不容忽视了。

1.冲动不利于身心健康

人在冲动、发怒时,体内的各个脏器与组织极度兴奋,会消耗血液中的大量氧气造成大脑缺氧,为了补充大脑所需要的氧气,大量的血液涌向大脑,使脑血管的压力激增。在大脑缺氧以及脑血管压力剧增的情况下,人的思维会变得简单粗暴。此外,人在冲动、发怒时,精神心理会过度紧张,造成心脏、胃肠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常,时间长了,必然要引起多种疾病,对身心健康大为不利。

2.冲动影响人际关系

冲动的人往往脾气比较暴躁,与其他人交往容易产生矛盾。而引起矛盾的诱因多数是因为一些小事,话不投机半句多,轻者发生争吵,重者拳头相向。在一个集体里,每个人都必须和周围的人接触,如果因为冲动和别人闹得不愉快,势必影响一个集体的团结。大家在一个环境里生活,都希望有一个和睦相处的氛围,更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而性格冲动的人往往认为以声压人,以拳服人,就能建立自己的威望。其实恰好相反,如果一个人性格冲动,动不动就跟周围的人过不去,别人自然会厌烦他,对他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不仅得不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理解,还会失去朋友,不免会孤独和寂寞。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冲动的人难以获得进步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都想在这个集体里获得进步,取得好成绩。但如果孩子的性格过于冲动,就很难获得进步。

一方面,冲动的孩子容易受挫折。有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表现不错,就是爱冲动,他们脾气比较暴躁,经常和周围的人争吵,甚至打架……这样的孩子轻则受批评,重则挨处分,个人的成长进步自然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

另一方面,性格冲动的孩子很难得到老师喜欢,长大以后更难得到领导的认可。每个集体都有严格的纪律,性格冲动的孩子往往没有办法忍受纪律的约束,受到批评或者委屈时,会变得冲动,喜欢跟老师或者领导顶撞,次数多了,必定会引起老师和上司的反感,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

4.冲动的孩子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所有导致严重后果的冲动中,对社会、对自己危害最大的莫过于“**矛盾”。在谷歌中以“**杀人”为关键字搜索文章,有近二百万篇相关条目,大都是因为冲动而动手的。比如,有因为受到侮辱而操刀的,有因为言辞冲突而动手的。无数惨痛的事实与血淋淋的教训,一再告诫家长:一定要改变孩子性格冲动的弱点。

一般来说,孩子容易冲动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孩子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很不平衡。因此,一旦他们遇到紧张刺激,就会非常激动而不能自控。比如,三四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虽然都有发展,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引起兴奋,不能约束自己,从而发生冲动行为。

社会因素往往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使他的冲动行为得以强化。其次,就是家长过分地“保护”和限制孩子。比如,不允许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等,时间长了,孩子会很封闭,缺乏集体合作的体验,于是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一旦有什么不满就会表现冲动。此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家庭气氛的紧张,家长对待孩子教育的不一致,缺乏双亲配合的爱以及遇有疾病或外伤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孩子的兴奋而产生逆反和冲动。

除了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外,还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好冲动,遇到喜欢的事就愉快,遇到厌恶的事就不高兴,他们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如,几分钟前还在大哭大闹,几分钟后就“雨过天晴”,笑声朗朗了。

当孩子因冲动而失去理智时,很多家长可能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专家建议,对待爱冲动的孩子,家长不妨试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孩子合理地宣泄

自控并不等于压抑,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合理宣泄的基础上的。孩子受了委屈,伤心地痛哭,有的父母就说:“好孩子要坚强,不许哭。”孩子受到了老师表扬,得意地对父母笑,父母又说:“好孩子不要骄傲,多想想你的缺点。”这样的孩子很可怜,他们的情绪似乎被父母“剥夺”了,这种压抑并不是自控,情绪的自控来自于合理的宣泄。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东西,如哭泣、运动、诉说、在纸上乱画一阵、大声唱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

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和他讲道理,也不要粗暴地控制,先要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引导孩子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

在上海市闸北区安庆幼儿园一项关于“幼儿宣泄渠道”的研究中,幼儿园在活动室的附近设立了“宣泄室”。宣泄室中有自制的发泄袋、海绵玩具、发泄球、废报纸、毛绒玩具、涂鸦墙(墙面用报纸贴满)、蜡笔等,供孩子选择。“发泄球”和“涂鸦墙”是孩子选择最多和操作时间最长的发泄工具,经过这两种活动后,孩子进行安静游戏的时间也最长。家长也可以借鉴一下,在家里,将一个角落做成“涂鸦墙”,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让他在上面任意涂抹。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对他进行教育。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家长应善于调控自己的举止行为,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改掉那种动辄打骂的教育方法。

3.耐心引导

如果孩子出于好奇心而引起冲动,把东西搞坏了,家长不要打骂孩子,而应耐心地引导他,给他讲清楚东西损坏了是很可惜的,要求他以后做事要细心、认真,并启发和帮助他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索。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两个孩子正为争一个玩具而哭泣时,可以用另一种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融入另一种游戏的快乐中,就会破涕为笑。

5.告诉孩子遇事三思而后行

家长应教给孩子,在做出行动之前要多思考,耐心地从多角度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急着行动。

6.教孩子学会忍耐

一个人情绪容易失控,主要是“忍”字功做得不到家。所以修炼忍耐功夫是自控的有效措施。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告诉他一些可以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可以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再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值得爆发,也可以通过掐自己的“虎口”穴位以制怒。

7.父母的管教方式要一致

面对孩子的冲动,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是很不好的,这会让辨别力不强的孩子陷入迷茫,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一致。同时,在对孩子的爱中还应提出要求,使孩子懂得为所欲为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时父母要有修养,不急躁、不愤怒,要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8.教给孩子心情平静法

家长应教给孩子,当血液又开始涌向四肢时,可以选择以下的方法来平静心情:

(1)深呼吸,直至冷静下来。慢慢地、深深地吸气,让气充满整个肺部。把一只手放在腹部,确保呼吸方法正确。

(2)自言自语。鼓励孩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让孩子在愤怒时默数“1、2、3……”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从而避免冲动行为。

(3)采用水疗法。让孩子洗个热水浴,可能会让孩子的怒气和焦虑随浴液的泡沫一起消失。

(4)延迟满足法。当孩子因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产生积极的思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的。”

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尝试美国心理学家唐纳·艾登的方法:想着不愉快的事,同时把指尖放在眉毛上方的额头上,大拇指按着太阳穴,深吸气。据艾登说,这样做只要几分钟,血液就会重回大脑皮层,人就能更冷静地思考了。

总之,家长只有认真对待孩子的冲动,才能避免他们因冲动而失去理智,惹出祸端。父母可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孩子在平和安静的气氛中静心阅读或制作手工类的活动,从而减少发生冲动行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