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孩子不依赖教师、家长,通过独立学习、钻研而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它不但能让孩子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且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

自学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课本资源的能力

利用课本来学习,这似乎是最起码、最“土”的学习方法,按理说应该人人都懂的。然而现在有不少孩子或者一天到晚看参考书,做怪题、难题,把课本丢在一边;或者没有掌握使用课本的技巧,书读了好几遍,可都是囫囵吞枣,书中的重点却一点儿也没有掌握;或者拿起课本只知道用眼睛看,却不懂得用心去思考……以上这些都是孩子在使用课本时的错误习惯。要想避免孩子养成这种错误地使用课本的习惯,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用好“课本”资源。做到:课后不要急于做题,而是要先看一遍书,边看边回忆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对照笔记,抓住重点,把书上的内容厘清,进一步弄懂不理解的问题,记住一些必需的概念和公式。这样,做题时就用不着做一道题,翻一次书了。

2.预习的能力

“预习”,即孩子要在老师上课之前把学习的内容预先温习一遍。预习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要做好预习工作,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好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1)课前运用工具书看注释,扫清阅读或理解的字、词等一般障碍。

(2)找出本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展开联想。

动笔用不同符号画出重点和难点。重点对知识的衔接记忆和复习有益;难点清楚,就会打好有意定向注意的基础,可以有针对性,集中精力予以突破。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产生的联想,用简单的词语或图示,写或画在书的空白处,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同学的回答印证自己的理解、体会。

(3)看相关课外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预习要把握好“度”,一般来说,预习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对于难点,不要费很多时间去突破,带着难题上课,课堂上教师一点拨,可能很快就解决了。

3.复习的能力

一个人要做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必须通过课后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将其牢牢地印在心中。对于孩子来说,课后复习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记忆。此外,课后复习还能够帮助孩子尽快弥补不足,激发灵感,梳理知识的链条,形成系统,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应让孩子养成复习的习惯。

一般来说,课后复习应遵循这样的步骤:

(1)尝试回忆。尝试回忆,就是让孩子做到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再回顾一遍。也就是说,课后不妨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有哪些已经搞懂了?哪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这样做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提高记忆力,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2)回归课本。看教科书时,要根据前面回忆的内容,重点注意当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或印象模糊的部分。同时,可用记号笔把书上的重点部分、新概念或容易忽略的部分勾画出来,并在书的四周空白处记下简要的体会,高度概括课本的内容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快速抓住要点,回忆起关键内容。

(3)精读教材。所谓熟能生巧,反复阅读的目的就是通过熟读而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对学习内容理解得越深越透,作业就会做得越快越好,越节省时间。精读教材,既要全面,也要突出重点。对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问题更要作为重点来看,直到弄懂为止。如果孩子掌握学校的功课比较吃力,父母也可以在家里帮助他。有时,几分钟就可以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当然有时候家长需要预先做一些准备。

(4)整理笔记。笔记不仅包括课堂笔记,还包括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经忘记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生字、句子、知识点,以及听课或看书时发现的问题,对某个知识点的联想、感悟等。这些都要做好整理,理清思路。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重温课堂内容,也是整理思路,提出看法的思考过程。

(5)看参考书。在把课本知识弄懂弄通,整理清思绪后,为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延伸,可选择一些好的参考书看看。

(6)做练习、作业。当孩子完成了以上五个复习步骤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已经把所学知识内化了的基础上,动笔做练习。做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为了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做练习时既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也要注意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

以上几个步骤是课后复习的一般过程。只要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这些复习步骤,持之以恒地进行复习训练,对促进学习成绩就能有很大的帮助。

4.做笔记的能力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好的记忆”,这句话就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记笔记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克服头脑中的记忆和储存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记笔记还能够防止遗忘,积累资料,便于今后的复习和巩固。

笔记如何做?记什么?笔记一般记以下几类内容:第一,规律、定律、准则等总结性的东西。第二,典型例题和重点知识的详解。第三,解题技巧,自身体会和容易犯的错误。笔记如何使用?可以在课后用作复习,也可以在考前用作复习,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和课后穿插着看。总结和归纳好的笔记,就是浓缩的精华。

5.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查找,怎样去运用工具书。也可以这么说,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知道自己所需要学的东西在哪里,这就是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读书看报时,总习惯向家长问这问那,而家长们如果总是对于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势必没有办法让孩子养成自己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所以,专家建议家长应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获得答案。例如,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查过了吗?”或者回答他说:“我记得在某某字典上说得很清楚,你自己去查一查。”等孩子发现依靠自己查询工具书可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后,慢慢地,他就会养成积极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而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