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的毛病要不得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习惯,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总是磨蹭,所以,他们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完不成的任务,当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罗彦就是这样一个“小磨蹭”:

罗彦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他是一个让人心急的“小磨蹭”,做起事来总是慢吞吞的。从吃饭穿衣,到画画儿、写作业、做游戏,他都是磨磨蹭蹭,慢慢悠悠,永远也不知道着急。

每当需要为某事做好准备时——上学、上床、洗澡、去亲戚家,如果妈妈不冲他大叫“现在,就现在马上做!”他是绝不会做好准备的。

对此,罗彦的爸爸妈妈很是发愁,担心小罗彦的脑袋比其他孩子“笨”。

小罗彦除了个人生理上的原因之外,与其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关系最为密切。而孩子之所以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又恰恰是家长干涉过多造成的。如家长不放心孩子做某件事情,家长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形成“磨蹭”的坏习惯。因此,要让孩子远离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孩子知道高效率地做事情就是珍惜时间

孩子之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控制,做事喜欢磨蹭,与他们不懂得时间的宝贵,缺乏时间观念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孩子做事有效率,家长需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而高效率能帮助自己节省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画画、跟小伙伴一起玩等。

2.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起来。这就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在孩子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时,家长不要再追加任务,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由安排生活的权力,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3.增加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一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一些计时性活动,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与孩子一起商定好,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孩子吃饭磨蹭,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就不许他再吃,而且要狠下心来,不到下顿饭不许孩子吃东西;孩子做作业磨蹭,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就不许他再做,让他等着第二天挨老师的批评吧!

4.拒绝包办代劳

现在的孩子享受了家长太多的精心照料与服务,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了,于是便习惯性地形成了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即使面对一些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他也会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磨蹭着,等待家长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家长由于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依然在一旁慢条斯理的,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家长就必须剔除对他多余的关爱,让孩子远离对家长的依赖,更不能因为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劳。

5.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动机,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家长必须改变对孩子的评价。

如果家长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会更出色”,“你看你做得多快”,“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家长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另外,为了使孩子更有动力,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或者当他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家长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加一颗小红星,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6.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磨蹭所带来的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儿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之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这样孩子以后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