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向大海进军,作为第二国土开发

1994年11月,作为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世界各国为了扩张海洋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世界151个临海国中,122个国家将200海里宣布为“排他性经济水域”(Exclusive Economic Zone),对公海的利用也因联合国的主导而受限制。特别是国土狭小,陆地资源贫乏的韩国,与周边海域相连的中国、日本展开了激烈的扩张海洋领域的竞争。为此,政府将地球村整体转换成海洋产业的新基地,并为了呈现“第二藏宝库时代",而促进多种实策。

首先积极开发太平洋深海底的矿物资源。1994年8月,韩国继6个发达国家之后的第七位,确保了太平洋深海底矿区15万平方公里面积。此外,对西太平洋岛屿马绍尔共和国、马里亚纳等排他性经济水域内,自然存在的海底矿物资源,现正实施着缜密探测。此海域埋藏着镍、锰等可用于尖端产业的金属,当时计划从2001年开始进行实质性开发,可以获得200年以上的实用的数量,估计年获利超过10亿美元。

今后日趋活跃的南极开发,将搞活对南极的研究。南极有韩半岛60倍大的面积,并具有丰富的资源,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堡垒”。1899年挪威在世界上首次进入南极后,到现在已有28个国家建立了42个科学基地。政府将继续通过1988年2月竣工的南极世宗科学基地,促进对南极所藏石油、甲烷等能源及水产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同时,为了搞活对南极的研究,当时计划于1998年年底与智利设立"共同研究中心”。

此外,为了确保南太平洋海域的海底矿物与水产资源,计划于1999年上半年设立“韩·南太平洋共同研究中心”。同时,为了共同开发超高速线、水中机器人、深海潜水艇等核心技术。当时预定至2000年设立“韩·极东俄罗斯共同研究中心”。

韩国进出口货物的99.7%由港湾处理,所以是韩国经济中的核心基础设施。韩国在地理上位于世界大型集装箱航船运行的主航线上,并位于世界上具有极大经济发展前景的中国、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中心地带。所以,国民政府将充分发挥韩国港湾的有利条件,把釜山港、光阳港与中国上海以北、日本西岸及东俄罗斯之大陆横断铁路(Trans Siberia Railway,Trans China Railway,'Frans KoreaRailway)相联接,使之成为集装箱转换中心。现在韩国港湾设施较之竞争对象的日本福冈、中国台湾高雄等要落后。所以,至2011年在釜山新港与光阳港大幅扩充48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同时,在釜山、光阳港后方设置大规模物流基地,使之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国际物流流通港湾。与此同时,扩充港湾设施,并使之现代化,这样就能使韩国港口确保与临近国家与地区港口的竞争力。

如果韩国港口发展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港湾,对与此相联的金融、信息通信、船舶注油、造船等高附加价值相关产业,也会产生很强的波及效应,由此对韩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作用。处理1个集装箱,获利相当于出口一辆汽车。

为了将韩国发展成为东北亚中心基地,在海运港方面与朝鲜探索多方面及实质性协作方案。此外,为了与欧洲的鹿特丹、东南亚的新加坡、香港特区比肩成为世界性港湾,在新港湾设立东北亚运输协作机构。同时,为了协商海运服务自由化等共同性海运港湾政策,设立国际论谈。

今后要加强韩国海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了让海运相关产业创造出高附加价值,而建立海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希望通过此系统,迅速获得、分析、提供海运实况、船舶买卖、用船、船舶金融、造船等海运市场信息和国际机构及世界各国海运政策动向等相关信息。此外,将依存于海外的船主责任保险(R&I)引入国内运营,创造海运产业稳定增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