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孩子口无遮拦的坏习惯

生活中,有些孩子能说会道,但是因为说话不分场合、口无遮拦,经常使双方陷入尴尬,让别人觉得别扭,甚至让别人错误地理解了话意,造成矛盾。 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有个财主晚年得子,非常高兴。生日那天,大家都来祝贺。财主问客人:“这孩子将来怎么样?”

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大官!”财主大喜,给了赏钱。

财主又问第二个客人:“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

客人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财主又赏了钱。

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

客人丙说:“这个孩子终究要死。”财主气极了,叫人狠狠地把他打了一顿。

客人丙说得显然是大实话,毕竟每个人都是要死的呀!但这大实话在人家孩子满月的时候说,就显得太不吉利,不合乎规矩了,难怪财主把他打出去。无独有偶,生活中还不止一个不注意场合乱说话、被人哄的例子。

有一天,小邹医生要赶到好朋友小张家去参加小张的婚宴。

他拼命地蹬着自行车前往,但来到小张家时,已经迟到了一段时间,于是小张要罚他三杯酒。

小邹听了急得乱叫:“我不想迟到,谁知道送来了急诊病人,救了半天也没救活,死了。”大家听了,个个面有愠色,小张想改变一下气氛,连忙让小邹去见新娘,来到新娘面前,小张想介绍小邹和新娘认识,小邹得意地说,“新娘子嘛,跟她熟透了,她烧成灰我也认得!”

新娘立刻气得脸通红,满屋子的亲朋好友都尴尬极了。

最后,虽然小邹滴酒未沾,但大家一致认为他喝醉了,于是决定把小邹送回家去。可是,小邹自己还不知道是何原因呢!

小邹因为说话不注意场合,所以才落了个被送出婚宴的下场。可见,说话注意场合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场合随便乱说话,那么,就会像客人丙和小邹一样,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生活中,像客人丙、小邹那样“天真”“口无遮拦”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小王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参加同事的婚礼。

婚宴上,新郎带着新娘子逐桌敬酒,来到小王这一桌的时候,小王的儿子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新娘阿姨长得真丑呀,脸上都是疙瘩!”

一听这话,新娘原本笑容可掬的脸一下子拉长了,而小王尴尬得差点要找一个地洞钻进去。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孩子性格外向、爱表达、爱说话原本是好事,可是,如果说话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乱说,就显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了。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呢?

1.说话之前,应该先了解有关场合的一些知识

如“13”这个数,欧美人认为它不吉利,他们尽量避免与之打交道。而“4”和“9”是日本人的忌讳。原因是日语中“4”的发音同“死”相似,而“9”的发音与“苦”相近。

又比如,**在日本是天皇的象征,所以送日本人的礼物上,不能饰有**图案,否则会被认为是一种放肆行为。在拉美国家,**是最常用的葬礼之花,因此,看到**会使人联想到死亡。

而我国,禁忌语更是特别多,婚丧喜庆以及开会、交往、游乐等诸多场合,都各有各的特点和约定俗成的规矩,都应该让孩子认真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避免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来。

2.让孩子说话要看对象

要做到说话看对象,首先要了解交谈的对象。

孩子对家人、亲朋好友很熟悉,说话时自然会注意到个人的不同特点,但是与初次相识的人交谈就需要一些技巧。有些信息能够从他人的神情、精神状态上直接获得,有些信息则必须通过言谈话语去了解。因此,与陌生人见面时,要教育孩子不急于表达,而要先倾听对方的话语。如果对方彬彬有礼,就应该让孩子和气、谦逊、文雅;如果对方说话很直,不拐弯抹角,就应该让孩子直接、坦诚,想到什么就说出来;如果对方情绪低落,不爱说也不想听,就应该让孩子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总之,只有让你的孩子多了解对方,才能说出合适、有礼貌的话。

3.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你的孩子说话也是口无遮拦,家长不要当众斥责孩子,这个时候礼貌用语的建议比纯粹的斥责要好得多。家长可在事后教育孩子,有什么话可以悄悄地跟妈妈讲。同时,家长应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提醒孩子,如果别人当着自己的面说了让自己不爱听的话,你的心情会如何呢?此外,家长还应该进一步提示,经常这样说话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让孩子明白口无遮拦的严重性。

杜绝孩子的“粗言秽语”

李慧在客厅里一边织毛衣,一边听音乐。而她的儿子王阳此刻正在他自己的卧室里打游戏。

不一会儿,王阳的房间里发出“砰砰”的响声。李慧有些纳闷了,王阳在砸东西吗?她再仔细一听,吓了一大跳,原来是王阳在用力敲键盘,他一边“敲打”还一边骂骂唧唧:“去你的”、“他妈的”、“王八蛋”,听着一向乖巧的儿子用带着稚气的声音说出这样的语言时,李慧都快气炸了。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不文明的语言习惯呢?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说脏话、粗话,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学着说粗话

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遍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孩子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虽然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却跟着学了。

而许多家长刚开始的时候,往往觉得很好玩,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孩子也因此觉得新鲜好玩,故意用来取悦成人或表现自己。这样的行为强化了孩子说脏话的习惯。

(2)有的家长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孩子学用礼貌用语。如果家长偶尔又犯,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那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

2.被迫骂人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孩子讲脏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每一位做家长的都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儿童的心理和特点,要有耐心,要讲究方法,简单粗暴、过分严厉不能解决问题,放任自流也不能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家长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教育态度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讲脏话,就暴跳如雷,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有的父母甚至袒护自己的孩子,这两种教育方法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家长应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2.家长应该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

孩子好模仿,且缺乏是非观,他们往往从电视、电影中,从父母、同伴那儿学来许多脏话和一些不健康的儿歌、顺口溜。为此,父母应该做好表率,带头说文明语言,并且要慎重选择影视节目,引导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戏。如发现孩子和小伙伴说粗话时,应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

3.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让其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当孩子说脏话、粗话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以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4.采取恰当的态度和措施

对偶尔说粗话的孩子,家长应以文明的语言把孩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复说一遍,进行正确示范。如果孩子经常津津乐道重复一些脏话,家长就应严肃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文明、不好听,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喜欢的、尊敬的他人以及小英雄们是怎样说话的。利用榜样的力量,可使孩子产生说粗话不好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表达气愤、激动情绪和处理矛盾的文明用语和方法。和他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说:“你住口!”“请你走开!”“你不讲道理,我很不高兴。”或自己先走开等。

5.对症下药

家长要解决孩子爱说脏话这一问题,就应先了解孩子说脏话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果孩子说脏话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家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个能增强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机会,并加以利用,进而给其深刻而有力的教育。孩子做得对的,应给予表扬;错的,及时给予善意的批评。

通过正反教育使是非分明,从而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样,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够排斥不良影响,为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打下基础。

如果孩子说粗话是因为发泄不满,家长就要随时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家长可在孩子安静时告诉他如何表达心中的不满,如告诉对方:“你没道理”、“你这样说是不对的”等,甚至生气不理对方也行,总之比骂人更能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说脏话只是因为觉得新鲜好玩,故意说来取悦成人或表现自己,家长可在孩子每次说脏话时,表示出不高兴或觉得无味,几次下来孩子就不再津津乐道了。

当然,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明白了骂人不好的道理之后,脏话有时还会脱口而出,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他。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可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明确告诉他,如果不改掉说脏话的毛病,就会失去某些权利,如不带他出去郊游或者不带他吃他爱吃的东西等。这些都能很好地抑制孩子的坏毛病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