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四种品质

注意力即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广度的问题。1830年,心理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这方面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一般人在1/10秒内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当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注意广度。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广度要比成年人小。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及有意识的训练,注意广度会不断得到扩大。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如长时间看电视、读一本书等。但人在注意同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对注意对象保持固定不变。例如,把一只表放在耳边,保持一定距离,使他能隐约听到表的滴答声,结果是时而听到表的滴答声,时而又听不到。注意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广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在广义的稳定性中,注意的具体对象可以不断变化,但注意指向的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例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跟随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记笔记,一会儿读课文,虽然注意的对象不断变换,但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在许多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强调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如看完一堂录像教学课,要求学生转而互相讨论。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注意的分散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如果两个学生在看教学录像的过程中交头接耳,互相说笑,而没有关注录像的内容,显然是注意分散的表现。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

在注意的四种品质中,注意力的稳定性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良好的注意品质既要求孩子能够持久地稳定注意,又要求孩子能够主动、迅速地转移注意。

当然,每个孩子的注意品质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注意广度比较好,有些孩子注意稳定性比较好,有些孩子则是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比较好,这些差异都是因人而异的。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过于强求孩子每一种注意品质都很杰出。只要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