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始皇帝

议帝号

秦始皇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接下来,他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国家的统一,如何让江山千秋万代都姓秦。

于是秦始皇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秋召开国是会议,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廷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以及文武百官皆与会,共同商讨若干重大国政之抉择。

秦始皇坐在殿上,志得意满,神采奕奕,用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向群臣扫视一周,傲然地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灭暴乱,依赖祖庙之灵验,使我大获全胜,使六国都得到应有的结果。现在天下已得统一和安定,都在寡人的治理之下,如果不把原来‘秦王’的称号改成别的尊称,就与我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相称,也不能使我的功业传于后世。现在大家议议,看我取一个什么新帝号好啊?”秦始皇雕像经过热烈的讨论,由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重臣代表全体与会臣属向秦始皇政禀奏说:古时候的五帝,所管辖的领地不过千里,至于分封在外的诸侯和夷族部落,是否服从或向帝王朝拜、进贡,天子是管不着的。现在陛下领导正义之师,诛除了诸侯的残余势力,平定了天下,把四海之内的领土划分为郡县,统一了法令、法规,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丰功伟绩,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帝”都望尘莫及的。臣等讨论后认为,古有“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前二者是主宰天地,泰皇是人类至高无上的主宰。臣等冒死罪向陛下建议,就用“泰皇”这个尊称吧!

可是秦始皇对此仍不满足,便说: “那就把‘泰皇’的‘泰’字去掉,取其‘皇’字。而且朕所建立的统一天下的功绩,是古代五帝所未及,那就把‘帝’的尊称也用上,尊称朕为‘皇帝’,含‘德兼三皇,功包五帝’的意思——这样才与朕现在身份相称啊!”

“陛下圣明,用您自己决定的‘皇帝’称号,才能真正而全面地体现出您的旷古烁今的英明伟大!"听秦始皇这样一宣布,整个朝堂泛起一片阿谀奉承的颂扬声。

至此,最善于揣测和附会君主意旨的廷尉李斯,便耸肩蹑足出班跪下,向秦始皇禀奏说:既然您的尊称确定为“皇帝”,那么很多用语都必须专化,以适应您的至高无上的尊严。

秦始皇立即高兴地表示说:廷尉你就给朕拟定一下吧!

李斯便振振有词地说:我建议皇帝的一般指示由“命”改称为“制”;而专门指示的,由“令”改为“诏”,这样就显得规范而且尊严。

御史大夫冯劫也严谨地建议说:还有“朕”这个词,就请定为皇帝的自称用语,其他的人就不能再僭用了。

秦始皇微笑点头,接受了李斯、冯劫二臣的建议,立即由冯劫做了记录,并晓谕与会的群臣遵行恪守。秦始皇为已经确定且被臣属拥戴的这一“皇帝”称号自我陶醉地品味了一番。他想自己之所以能有今日,都是因继承了父王庄襄王之位,将祖宗基业发扬光大才取得的,缅怀遗泽,应该对父王追封相应的尊称才是。

因此,他宣布说:既然朕改尊称为“皇帝”,先王则应追封为太上皇,诸卿以为如何?

丞相王绾小心翼翼地对秦始皇说:先王现在的称号是由先前“庄王”和死后追谥的“襄王”组合而成“庄襄王”的全称。如按陛下的想法,不是会把“庄襄”两个字都取消了吗?

秦始皇正色地说: “朕就是听说在上古时代帝王只有号而无谥,到了中古时代,帝王不但生前有号,而且死后追谥一称呼。这是让儿子来评论父亲,臣属来评论君主,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所以朕主张追封先王为太上皇,以表明是朕的父亲,而不加任何后辈的评论。”

国尉尉缭和御史大夫冯劫又惴惴然问秦始皇说: “这样一来,把谥号取消了,又怎么来辨别各代君主的辈分呢?"

秦始皇爽朗地笑着说:“诸卿想想看,古代的贤明君主追封了谥号的不过三四十年就又出现一代新的谥号。即使是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圣主明君,以其累代相传的盛德,作为传给子孙的基业,也只传了二三十世而已。但是帝王死后追谥尊称,如孝、穆、昭、襄、文、武,等等,因字很有限,会造成父子、祖孙称号相似或沿袭使用的现象。可是朕的事业是要传上一万代,而称号是不能重复的。”

国尉尉缭和御史大夫冯劫显得为难地说: “但是我们所使用的字总共只有几千个,怎么能到一万而不重复呢?

“你们真不会想”,秦始皇自得地笑着说, “以朕为例吧,以数字来称谓则为‘始皇帝’,顺序下去号称‘二世’、 ‘三世’……以至‘万世’,不是不会发生重复的现象了吗?”

“圣上真是睿智英明,用数字顺序来记述辈分和朝代的延续,真是再简明不过了,既便于史官记录,更使臣易于记忆。”朝堂之上立刻又泛起一片谄媚奉承之声。

听着这番话,秦始皇顿生得意与满足之感。

秦始皇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词,古即有之。《尚书·吕刑》有“皇帝哀衿庶戮之不辜” “皇帝清问下民”等。这是现存文献中“皇帝”称谓的最早用例。

对于《吕刑》所说的“皇帝”,古代学者大多认为是对尧、舜等前代帝王的尊称。在功盖“三皇五帝”的意义上使用“皇帝”一词,并将这顶桂冠加在当代君主的头上,显然始于秦始皇。

自从秦始皇确定了皇帝的名号,并且自定为始皇帝,从此这个始皇帝成为他个人独有的称号或专有名词了。

秦始皇的父亲公子异人,因华阳夫人之命,改名叫子楚,所以,秦人都得避讳楚字,凡遇楚字,如对楚国,则不能说或写楚字,而改为荆字。秦始皇统一天下而成为天下的皇帝后,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人,也绝不许直说或直写楚字,也都得用荆字代替了。

另外,秦始皇是正月出生,因而取名为政,他当上秦王后,秦人都不能读正字的政音,而改读为征音。他统一天下后,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人,对正字又都得随着而改读为征音,并一直延续下来,人们对一年之后的正月都读之为征音。而本来正月是首月或始月,秦则又规定说正月为端月。

皇帝不仅要有自己专用的称呼,还要有属于自己专用的器物;这些器物的形制和名称,同皇帝本人一样,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秦始皇将“玉玺”规定为皇帝专用。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玺,上有龙虎兽纽,并没有很严格的等级意义上的区分。自此后,玉玺为皇帝所独享,臣民不得以玉治印,亦不得称玺。按照水德终数为六的说法,秦始皇为自己准备了所谓“乘舆六玺”、皇帝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除此之外,还有所谓“传国玉玺”。秦始皇得到了一块出自蓝田的美玉,令李斯书文以刻之,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块玉玺,历代皆以为重宝。

除玺印外,服饰也是标志天子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周天子地位日益低下,诸侯和卿大夫遂“奢僭益炽”, “竞修奇丽之服,饰以舆马文络玉缨象镳金鞍以相夸”。秦始皇攻灭六国,兼并天下,自然不容许此种现象再继续下去,遂慢慢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以标志等级,区分贵贱。例如,秦始皇郊礼所服,皆以构元,以从冕旒,前后邃延。此制为后世之朝所沿袭。又有所谓通天冠,是皇帝的常服,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直下,以铁为卷梁,前有卷筒。类似此类的服饰,臣民绝对不能穿用,否则便是一死。礼仪之邦也好,法治之国也罢,在这方面,为君父者对僭越者从来都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