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笃行不怠

伊犁被收复了,一直以来被动的外交局面,终于有了转机。整个清廷无不欢呼雀跃,称赞曾纪泽之功,左宗棠与郭嵩焘相继上奏,举荐曾纪泽,希望朝廷能够委以重任。然而,李鸿章虽然表面上,也称赞曾纪泽为国出使,不辱使命,为大清国国体贡献许多,可内心却始终对曾纪泽的种种“反抗”行为甚是反感。李鸿章想起曾纪泽奉命使俄之前,在伦敦致书自己,谈了关于伊犁、沙俄当时的军事、政治形势,以及英、俄之间的关系与一旦中俄交兵的利害关系等等,俩人曾有短暂的对话。

李鸿章道:“与沙俄国决裂,不会大有伤害,此去沙俄国谈判,不必过于看重伊犁之地。”

曾纪泽反驳道:“俄将高福满掌管西路各回部,对新疆虎视眈眈。去年地山议约时,沙俄国皇帝将他调回商议,他想要与左公决战,不愿送还伊犁,但是沙俄国皇帝和官员们贪图通商、分界的便宜,就同意了签订。今废除此约,另外签订新约,正合高福满心意。”

李鸿章心想:常言道“成王败寇”,如今曾纪泽与沙俄国谈判成功,又收复伊犁,居功至伟,只可惜他过于执拗,未来恐怕不能为我所用。晚间,他刚从衙门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颇感乏力。此时听到街道旁的茶馆中,有几个百姓围坐在一起,正在议论曾纪泽收复伊犁之事。有一个百姓兴奋道:“听说左大人抬棺去了,誓死要收复伊犁,没想到曾纪泽靠自己那张嘴就收复了,真是张仪苏秦在世啊!”

另一个跟着道:“反观我们朝中某位大臣,前面跟英国人,签了多少条约,都是给洋人好处的。这次听说他还直接责备曾大人,附和左大人准备武力收回伊犁的观点。还说什么边境左宗棠部下的数万人早就饥疲已甚,成为强弩之末,一旦开仗,首尾无法兼顾,到时候,再失数城,弄不好得达到京城!”

适才夸曾纪泽的那个百姓又道:“最可笑的是,他竟然还嘲笑左公喜欢吹牛!粮草军饷不足,沙俄国人压根就没瞧得起坐公。咱就是说,左公至少没跟洋人卑躬屈膝过,也没跟洋人签订那么丢人的条约,他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左公?”

李鸿章闻言并未气恼,知道百姓都在嘲笑自己,可谁曾明白,自己就算不去签订那些条约,国家就会发展得好?此刻这些百姓尚且可以闲聊,不还是自己这么多年跟洋人周旋换来的嘛,天天嚷嚷着跟洋人开战,银子从哪里来?到时候万一失败了,国家灭亡了,那得有多少百姓死于这些战争?

光绪七年四月,慈安皇太后因病去世。光绪八年正月,李鸿章母亲去世,他不得不回家丁母忧,朝廷下诏,百日后以大学士这一身份署理直督。李鸿章接到圣旨,多次上奏推辞,最后改为等待穿孝百日后,仍然是驻在天津督练各军,并担任署通商大臣。同年六月,朝鲜发生重大叛乱,由于京军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许久未领到军饷,加之平日与新军矛盾重重,就发动叛乱。同时大量汉城百姓乘势亦加入了起义队伍,防守的士兵抵挡不住。起义士兵和百姓焚毁日本公使馆,杀死几个民愤极大的大臣和一些日本人。他们之后还攻入朝鲜王宫,推翻了闵妃集团的统治,最后推戴大院君重新上台执政。

这次兵变迅速引发了中日两国高度重视,担心会影响整个朝鲜半岛局势。日本以此为由出兵朝鲜,由驻朝公使花房义质会,同陆海军一千多名士兵率先开赴朝鲜向叛乱士兵及百姓问罪,很快便抵达朝鲜仁川港。李鸿章听闻日本出兵,担心日本会借此吞并朝鲜,威胁自己的东北,上奏朝廷,建议改变昔日不干涉政策,转而积极干涉。清廷同意李鸿章的建议,派出三千淮军,由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和统领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赴朝鲜平乱。值得一提的是,吴长庆在点兵选将时,特意选了袁世凯,希望他历练一番,若能立得战功,他日也好为袁世凯请命提拔。之所以这么给袁世凯出人头地的机会,是因为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定,乃是吴长庆的拜把子兄弟,袁保定在弥留之际,让袁世凯前往在山东登州驻防的吴长庆,并告诉袁世凯,此人乃淮军名望很高的将军,跟其历练,他日自有飞黄腾达的一天。或许历史永远都是由小人物来书写,这么一个当下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可却在三十年后逼清王室退出历史舞台,一度权倾朝野,甚至妄想自己复辟成帝。

与此同时,法国入侵清朝藩属国越南,然后侵入中国的广西、云南。中、法之间矛盾激化,军事与外交活动频繁起来。随着法国摆脱经济危机且大清正与沙俄就伊犁问题争执不下,法国感觉底气已足,于是开始威胁清政府总理衙门,表示将按照《第二次西贡条约》依法履行对越南的保护义务。李鸿章认为,此时不欲在与沙俄国对峙时再惹怒法国,只得承认法对越有保护权,但仍不放弃对越主权。远在国外的曾纪泽在给总理衙门的信函中,写过自己曾于本月十六日阅读新报所载的香港文章,听闻法国军队袭据越南顺化都城,并在十六、二十三日申刻两次与法国外部尚书佛来希尼谈判,谈论许久。

光绪八年秋,处理完对俄谈判事宜的曾纪泽来到巴黎,与法方交涉,他对法国代表指责道:“越南很早以前就为大清属国,任何对越条约如无大清允许皆无效。恳请贵国早日离开越南,不要再就此事纠缠!”

法国代表亦很强硬,回答道:“我们占领此地,亦和贵国签有协约,你怎能随意教我们离开?”

双方针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休,中法之间的谈判进展不大。就在这时,越南局势遽变。法国将领李维业率军在进攻黑旗军时,突入中越边界。清廷深感事态严重,仓促之间,只能下令备战,命清军进入北圻。同年年底,清廷命李鸿章全权负责与法交涉事宜。李鸿章与法国代表进行了反反复复多轮谈判,最后的结果是由中、法分别驻军北、南圻,共同保护越南,并开放云南边境进行通商,将黑旗军调回国内。

李鸿章问道:“既然如此,那是我们大清继续对越行使宗主权,还是你们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

法国代表坚持不放弃对越南的控制,最后双方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李鸿章最后也只得悻悻离场,内心极为不满。

此时,法国内阁换届,强硬派茹费理上台,法军随后攻占红河入海口南定,使越南局势骤然紧张。清廷不得已,只能应战,紧急调湘淮军精锐入越参战,并公开支持黑旗军。清军虽然占据地利,然而毕竟军事实力不如法军,而且准备不足,最后一败再败,山西、北宁、太原、兴化接连失守。光绪十年春夏之际,慈禧以清军失利为借口,对以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面更换,可是,此次政治变革之后,清军在对法的战争中,无一胜绩。清廷无奈,只得请求和谈,再令李鸿章与法方斡旋善谈。

此时,曾纪泽恰好担任驻法大臣。他在病重的情况下,坚守岗位,李鸿章听闻这位恩师之子病重,也是亲自前往探望,他没想到未等自己开口,曾纪泽率先开口,竟然向李鸿章提出与法国军队抗战到底之策:“李总督,中法之战虽说未胜,但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终不能向法国卑躬屈膝!”

李鸿章闻言不喜,但瞧着曾纪泽面色苍白,身体又瘦了一圈,他不好直言反驳,只得转移话题道:“纪泽,我给你带来了你最爱吃的点心,吃点儿吧,你瞅瞅你,又瘦了不少!”

曾纪泽见到桌上的点心,却是家乡特有的,自己多年在外,已经很少吃到,他不禁触景生情,一时之间哭泣起来,他激愤之余,一把将点心尽数扔在地上,随即跪倒在地,向李鸿章恳求道:“纪泽深知李总督隐持外交大权,足以左右中法交涉谈判之局,今日在此斗胆向总督力主抗争。纪泽在法多年,深知法人之性,欺软怕硬,此战恐怕会很持久。我们清军初时备战仓促,失败尚可理解。可之后为何屡战屡败?窃以为,始终误于三个字,曰柔,曰忍、曰让。倘若我大清早示威严,则法国人岂敢如此放肆?我大清岂能受此屈辱?纪泽不见礼于法庭许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这一腔愤血,早已许国!可惜我并非一介武夫,只能向英、法绅民及新闻报馆求助,利用报纸表我之情理,张我之声威,希望可以增强我们的气势,让他们的政府感到恐惧!”

然而,李鸿章此前因为曾纪泽是恩师之子,虽说对他不听自己的意见不满,但终究是看在恩师面上,没有公开指责。

此刻,李鸿章见曾纪泽如此“执迷不悟”,批评道:“你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我都阅读过,大多是一些愤激之谈,你可计算过中法交战,需要白银几两,大米几石?你这般胡乱言语,你可知你是驻外公使,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是整个大清!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现在我即将与法国人福禄诺谈和,你好好想一想,明白了,再来找我!”

李鸿章随即拂袖离去,曾纪泽却是看透了李鸿章的立场,他致函给李鸿章表明自己立场绝不改变!

然而,福禄诺来函中告诉李鸿章:“这位曾公使属实厉害,你们一日不调开他,法国一日不与中国商议此事,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李鸿章闻言,畏惧法国人再次开战,只好奏报朝廷,建议撤去曾纪泽驻法大臣一职,慈禧觉得奇怪,问道:“曾大人外交能力极强,听说法国人很是畏惧,为何要撤掉他?”李鸿章解释道:“曾纪泽身为驻外公使,在报刊上撰文抨击法国,法议院闻之,愤怒至不可忍,多次致函给臣,臣也劝说过曾纪泽,可惜他未能听我劝说,如今法国议院上上下下对他甚为不满,想要倾国之力为难他。”

慈禧听闻词语,一心想要和谈的她最后接受李鸿章的建议,下旨撤掉曾纪泽驻法国使臣,另以驻德公使李凤苞担任驻法使臣。李鸿章“提醒”李凤苞道:“你是奉旨兼署,与由公使派委不同,不要认为是曾纪泽委任。此事不要再提,日后与法国交流沟通,有什么想法,要先和我沟通。”

次年二月,左宗棠也提出请辞两江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