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以夷制夷

三天后,在淮军将士三军齐用命之下,整个上海滩进入李鸿章之手。看到这个出色战果,何伯、士迪佛利、乔治·戈登三名上海领事馆职位最高的英国人,果断答应了李鸿章的合作请求。

为了能尽快肃清上海周边,以及江苏全省之太平军,李鸿章一面命令手下将领加紧扩兵、练兵的速度。一边绞尽脑汁地拼凑今后所需的大量军费开支用度。成功占领整个上海后,李鸿章以江苏巡抚的身份,在上海道台衙门接见了包括上海道台在内的富商、官绅代表。这些富商、官绅代表一致表达,他们愿意每月资助淮军十万两白银的军费。这和他们之前承诺给曾国藩的条件一样。然而现在,随着李鸿章也新的不断膨胀,每月十万两白银的军费,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扩军需求,以及今后的军费开支了。然而他也不可能强行索要,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这些上海富商、官绅聊着,今后有关上海的管理事宜,偶尔透露两句自己军费紧张的话,来点拨这帮人。

这些常年混迹于上海的富商、官绅一个个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如何能听不出来李鸿章话里话外的意思。眼看自己等人不出点血,这个新上任的江苏巡抚大人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们也只好忍痛,又许诺每月给李鸿章增加两万两白银的军费用度。李鸿章依然不满足,他还是不明说,吃完午饭后又和这帮富商、官绅扯皮了一下午。临到晚上,李鸿章又强留他们在道台衙门内共用晚膳。期间,李鸿章又把刘铭传、潘鼎新这两名淮军悍将叫来,给这帮上海滩的绅贵老爷们陪酒。

刘铭传和潘鼎新早就得到了李鸿章的暗中授意,在陪酒的过程中佯装醉酒,然后开始拉着一个个上海的绅贵们诉苦,一边说他们淮军将士军饷少过的有多不容易,一边酸溜溜地说你们这帮上海大老爷多有钱过的有多舒服。在刘铭传和潘鼎新二人半是纠缠半是威胁之下,这帮上海富商官绅只好承诺每月会给淮军捐纳十五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看到这帮富商官绅快要被自己压榨到了极限,李鸿章又把头转向坐在自己身旁的上海道台:“张道台,明日我会派人去接管你的上海府库,以及今后上海的一切关税、商税,你今夜赶快整理一下旧账,明日也好与我交接。”

张道台脸色瞬间难看起来,反问道:“巡抚大人,这恐怕不妥吧?”

李鸿章脸色一寒道:“这有什么不妥的?我是江苏巡抚,上海不是历来就归江苏管辖吗?”

张道台虽然官职没有李鸿章高,但是由于上海近些年来越发富足,也越发被朝廷重视,上海道台的实际地位并不比江苏巡抚低多少。

再加上能在上海这个大清最富足之地当道台的自然灾害朝廷中也有着很大的后台,因此,张道台不卑不亢道:“巡抚大人一直在其他地方为官,对于上海的情况不太了解。上海虽然名以上归属江苏管辖,但是近十几年来,上海一直处于自治,上海的关税、商税都有上海本地官员管理,然后直接上交京城,并不与江苏有何瓜葛。”

李鸿章从袖口中掏出了朝廷给他的册封招数,交给张道台:“你念一下这个。”

张道台不解,只好照着招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李鸿章为江苏巡抚统领管辖江苏省一切大小事务。鉴于当下,乱贼为祸,通信不便,江苏省内若有特殊事宜,一切可由李鸿章见机行事、自行决断,事后如实禀明朝廷,讲清个中缘由即可。钦此。”

听张道台念完后,李鸿章指着这道诏书的最后两句话,道:“张道台可看清楚了,对于江苏省内的一切事宜本官可见机行事,有自行决断权。”

上海是朝廷的赋税重地,谁管理控制上海的关税、商税都能从中暗做手脚大捞一笔,这无疑是个肥缺,张道台肯定不想轻易交给李鸿章。

于是继续找理由拒绝道:“这诏书上只说了有特殊事项时,巡抚大人,您有临机决断权。可是上海的关税、商税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规程,也算不得是什么特殊事项吧?”

李鸿章猛地一拍桌子,怒斥一声道:“你在教我做事?什么事是特殊事项,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张道台即不敢顶撞李鸿章,也不想承认刚刚李鸿章说的话,于是冲自己的师爷暗暗使了一个眼色。

张道台的师爷立刻站了出来,冲李鸿章拜了一拜后,道:“巡抚大人,要不这样吧,您和道台大人一块给朝廷上一道奏折,把你们有关上海关税、商税分歧的事情,跟朝廷说清楚。让朝廷决定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处理?”

李鸿章没有理会这个师爷,他也冲刘铭传使了一个眼色。刘铭传立刻会意,他大步走到那名师爷跟前,挥起巴掌一把就将那名身板瘦弱的师爷给扇倒在地,又重重踹了他几脚,边踹边骂道:“你个狗东西,算个什么玩意儿,巡抚大人在跟张道台说话的时候,哪有你这个狗东西插嘴的份!”

李鸿章清了清嗓子,刘铭传这才止住动作,不再继续踹那名师爷。可此时那名师爷嘴角流血,脸色乌黑,眼看是出气多进气少了。

一旁的张道台被吓傻了,哆哆嗦嗦地站在一边,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见状,李鸿章又故意大声问他道:“张道台,你可还有异议?”

张道台虽然被吓得不轻,但他还没有被吓糊涂,只是故意装作被吓呆了的样子,既不出声,也不点头或摇头,还想着蒙混过今晚后,赶紧给朝廷上一道弹劾李鸿章的折子。

刘铭传一把揪住张道台的衣领,呵斥道:“巡抚大人问你话呢,没听到吗!”

李鸿章咄咄逼人的再次出声问道:“张道台,我再问你一句,本官今晚所说有关上海关税、商税之事,你可还有异议?”

张道台知道自己没办法装傻蒙混过关了,赶忙道:“没有,没有,下官不敢有任何异议。”

李鸿章立刻又换上了一副笑脸,对张道台道:“那就好。既然如此,那还烦请张道台你给朝廷上一道折子,就说,现在太平军为祸江苏,你观淮军将士军费吃紧,因此便将上海一地之关税、商税交由江苏巡抚巡抚李鸿章代为收缴管理,也特请朝廷同意将上海一地之关税商税重做淮军军费使用,直至太平军覆灭。”

李鸿章话音刚落,潘鼎新就已备好了笔墨纸砚,对张道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张道台,你按照巡抚大人的意思,赶快落笔吧。”

张道台无奈,只能按照李鸿章的意思去办。在李鸿章、刘铭传、潘鼎新三双眼睛下,他也不敢再耍任何小聪明,按照李鸿章说的一字不差地写完,又盖上了上海道台衙门的大印。

最后李鸿章又扫了一眼一旁已经被吓得噤若寒蝉的那一帮上海富商、官商,叹气道:“以后本巡抚还要多仰仗诸位,多多支持我淮军抗击太平军了。”

李鸿章的这一句客气话,直吓得这帮富商官绅每月又多许了五万两银子给淮军做军费。

李鸿章心满意足地打发走了这帮人后,把张道台亲手书写的那封奏折交给潘鼎新:“明日,你就去把这封诏书给朝廷发过去。”

潘鼎新问道:“大人,是走六百里加急,还是八百里加急?”

李鸿章道:“不用加急,正常发过去就行。”

刘铭传疑惑道:“大人,朝廷能同意把上海的关税、商税全部交给我们吗?”

李鸿章自信一笑,笃定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现在上海已是一座孤城,朝廷反正也无力控制,交给我们只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只是这件事,我们不好直接跟朝廷开口索要,只好逼着张道台,借他的口来帮我们索要了。”

刘铭传、潘鼎新同时会意一笑道:“大人英明。”

翌日一早,上海的富商官绅们便凑足了二十万两银子交到了李鸿章手里。下午,上海道台衙门也把上海府库全部交给了淮军,里面的存银只有不到十万两,想来是被那个张道台暗中贪墨了不少,不过李鸿章也没有要去追究他的意思,得饶人处且饶人,把人逼得太紧了毕竟也不太好。好在上海府库之中粮食、布匹等物资不算少,这也能解淮军很大一部分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这么多东西后,李鸿章扩编淮军的底气,一下子就充足了很多。

李鸿章一口气新提拔了十几名在这次上海之战作战勇猛,立有战功的将士为新编营统领,将原先淮军十三营扩充到了三十营。下令让淮军三十位统领开始大肆扩兵,每营人数至少要达到七八百人,他最信任的淮军嫡系十三营人数至少要上千。一番大扩兵下来,淮军总人数迅速发展到了两万余人。

至于武器装备自然也不能轻视,他又从英法德洋人那里采购了一大批西洋军火,淮军将士每两人能合一杆洋枪。每一营至少有五门大炮。如刘铭传、张树生、潘鼎新等人所率领的战斗力最强的那几个营则有十门大炮。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拿出很大一部分钱财开办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让丁汝昌负责管理。江南机器制造局计划托英国人士迪佛利,从海外采购洋人的先进机器设备,最好是能买到一整套的铁厂设备,用来搞大清国自己的工业,李鸿章将其称之为搞洋务。因为江南机器制造局刚成立时一无所有,李鸿章直让丁汝昌招聘一些懂的英文、法文、德文的学者大量翻译一些西洋的各类科学书籍。对此丁汝昌刚开始还有些意见,认为自己不能上战场杀敌立功,只负责这些枯燥的工作实在没意思。

李鸿章训斥他道:“师以夷长以制夷,将来国家能否强大,归根结底还要看国家的工业能力能否提升。当今天下乃是我中华民族所遇到的三千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在今后的时代洪潮中唯有工业强大,国家才能富强,唯有工业强大,我们的兵器装备才能更加先进,国家和百姓才能不受洋人欺负!”

听到李鸿章掷地有声的教训后,丁汝昌一阵汗颜,连道:“属下一定尽心尽力办洋务,定然不负巡抚大人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