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抉择两难

咸丰十年,秋。

看着院子里那棵老梧桐树上簌簌而下的落叶,李鸿章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如今风雨飘零的大清国与这棵深秋的老梧桐树是何其相似。只是,来年春天老梧桐还会萌发新芽,可如今内外交困已岌岌可危的大清国,还能挺过寒冬迎来春天吗?李鸿章不知道,他所能做的只是竭尽自己所能,去保全这个夕阳帝国最后的一丝余晖。然后去期待、去等待迎来曙光的机会。

正在李鸿章唏嘘感慨国家命运的时候,他的一名亲随匆匆走了进来,禀报道:“老爷,曾公派人请您赶快过去议事。”

李鸿章才刚从曾国藩那里回来不到一个时辰,现在曾国藩又急着找他,看来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来不及换衣服,一边走,一边问曾国藩派来的人:“你可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曾国藩派来的人小声答道:“北边那边刚刚传来消息,英法联军从天津港登陆,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现在北京城岌岌可危……”

听到这个消息,李鸿章忍不住爆了一句合肥方言的粗口:“弄你麻的!”

来到曾国藩住处后,曾国荃早已等在这里,看到李鸿章进来,他脸色不善道:“李家老二,我曾国荃以前对你还算不错吧?”

李鸿章微微皱眉,问道:“九帅这是何意?”

曾国荃性格直爽,向来藏不住事,他开门见山地直接质问李鸿章:“哼!我听说李秀成路过祁门县的时候,你有怯战逃走的打算?”

李鸿章解释道:“九帅误会了,不是我李鸿章怯战想逃,只是当时情况危急,我和曾公意见相左,曾公倾向于冒险一搏,而我则趋向于保守而已。”

曾国荃显然对李鸿章的解释并不满意,讽刺道:“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你倒是真能狡辩呀。”

李鸿章懒得和他争辩什么,于是便不再作声。

这时曾国藩从内堂走了出来,冲着曾国荃呵斥道:“也不看看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在这里搞内讧!”

看见自己大哥是真的动怒了,曾国荃缩了缩脖子没敢再说半句话,曾国藩把自己刚刚收到的北方传信交给了李鸿章细看。

李鸿章看过后,忍不住大骂拱卫京都的那帮八旗兵无能,面对区区两万英法联军几乎是触之即溃,眼睁睁地看着英法联军**,直逼京城脚下。

曾国藩判断道:“我估计就这几天,朝廷让我们进京勤王的诏书就会下来。”

曾国荃一拍桌子,大声道:“那正好,让我带兵北上去会会那帮洋鬼子!”

李鸿章没有急于表态,他在观察曾国藩的态度。

就在此时,一阵急迫的喊声,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名驿卒直接策马冲到了院内这才下马,气喘吁吁地将八百里加急信件交到了曾国藩手上。

曾国藩拆开信件后,脸色一变,忽然跪了下来,冲曾国荃和李鸿章二人道:“是皇上亲笔手谕,你们也快快跪下接旨。”

曾国藩本想将咸丰手谕上的内容念出来,但看完后想了想有些不妥,也就没念出声来。

他按照朝廷规矩,带着曾国荃和李鸿章二人拜了拜圣旨后,便起身站了起来。

然后对那名送信的驿卒道:“你先下去休息片刻吧。”

打发走驿卒后,李鸿章问道:“恩师,皇上的手谕可是要我们进京勤王?”

曾国藩点了点头道:“北京城已经被英法联军攻破,好在皇上在北京失守前几天,恰好离开紫禁城,去往了承德避暑山庄。”

”曾国荃小声嘀咕一句道:“什么恰好离开,分明就是逃走了吧。

曾国藩瞪了曾国荃一眼示意他别乱说话,但也没再出言训斥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咸丰帝在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的关头,匆忙离开北京城,分明就是怯战逃跑。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如此,那北京城又如何能保得住?曾国藩在厅堂内来回踱步,尽管他面无表情,但李鸿章依然能看出来曾国藩此时的焦虑。

过了一会儿,刚刚离开安庆府,准备回自己管辖地的胡林翼、彭玉麟两人也被曾国藩派人紧急追了回来,匆匆赶来,他们同样面色沉重、神情焦虑。此时,湘军五大统帅,除了远在长沙坐镇的左宗棠无法赶到外,其余四人全部到齐。众人来不及落座,便开始急切地询问曾国藩的打算。在内心中,他们都倾向于能够领兵北上与入侵我中华的洋人,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无论胜败。然而,理性又告诉他们这么做非常不合适。

首先来说,北京城已经失守,十几万大军从长江一线开赴北京城,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届时英法联军恐怕早就在北京城乱抢一通,然后再向朝廷索要一些其他利益后离开了那里。湘军北上勤王,除了落下一个“忠孝节义”的名声外,现实意义不大。其次,太平军和捻军不会因为他们湘军北上抗击洋人,而收敛起来暂时按兵不动。为了一个“忠孝节义”的虚名,给了太平军、捻军可乘之机,让他们再度有机会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这个国之赋税重地,于国于民于社稷来说都不值得。

众人沉默了好一会儿后,胡林翼首先站出来说道:“莫说现在皇上已经下诏让我们进京勤王了,就算是皇上没有下诏,面对着英法鬼子的入侵,如果我们湘军没有任何反应,恐怕会遭世人诟病,弄不好还会落得一个千古骂名,然而,南方的太平匪患也不得不顾。所以,依我看,我们将三分之二的主力摆在长江沿线抵御太平军,分出三五万兵力出来北上京城勤王。”

李鸿章站出来反对道:“胡大人,此举看似可以兼顾两方,实则可能导致两方俱失。”

胡林翼是一个大度兼听之人,听李鸿章反对自己的建议也不生气,只是问道:“渐甫,你此话怎讲?”

李鸿章说道:“现在各地的匪患可不止有太平军一股势力,长江以北安徽、苏北、山东、河南乃至河北的捻军近年来越闹越厉害,朝廷为了拱卫京师,一直将八旗重兵放在黄河沿线一带防范。如今英法联军入侵天津、北京,黄河沿线一带的八旗重兵已经被朝廷征调去了京城抗击洋人,还打了一个打败仗。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黄河沿线一带尤其是河南、山东的捻军就会迅速崛起。届时他们与太平军南北呼应,我们现在手头的这点儿湘军,能不能稳定住已经占领的地盘还很难说。就更别提再分出兵力去进京勤王了。”

曾国藩正色道:“渐甫分析的极有道理,我们湘军轻易不能大举北上,尤其是绝不能放弃安庆城。否则我们这几年与太平军苦战所取得的所有战果,将瞬间化为乌有。”

一直很少说话的彭玉麟站起来说道:“曾帅,恕我说句不当说的话。太平军、捻军闹得再厉害,也只是我们华夏内敌,而英法洋鬼子则是外敌,却非我族类。哪怕放内敌不管,后世人也不会多说什么,而若是任由外敌扰我华夏山河,却置之不理的话,恐怕将会遗臭万年。”

不等曾国藩说什么,李鸿章便道:“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一个‘忠孝节义’的虚名而北上勤王,那么整个国家土地将半数被太平军、捻军所祸乱,我们大清将会变得更加孱弱。届时,我们更加无力抵御外敌,而那些英法德意奥等西洋鬼子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欺压我们、侵略我们!”

听完李鸿章的这番话后,胡林翼和彭玉麟同时叹了口气,悲叹声中尽显不甘与无奈。

曾国藩站起来又坐下,接着又站起来来回踱步,他现在也很矛盾。最后,他猛地一拍桌子,再次沉声强调道:“渐甫所言极是,我们湘军决不能北上!”

说罢,曾国藩又仰头长叹一声道:“一会儿我会给皇上写奏折,尽量周旋此事。你们几个回去后就摆出一副急于北上勤王抗击洋人的架势出来。不挥兵北上就注定要有一个人被骂,那就让我来当这个被皇家、被世人、被史书唾骂的懦弱小人吧!”

胡林翼、彭玉麟、曾国荃同时道:“曾公,这对你来说可太不公平了……”

曾国藩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赶快下去布置。其他人离开后,曾国藩和李鸿章一道研究了怎么回复咸丰帝。圣旨已下,直接拒绝肯定不行,于是他们两个便想了一个办法。

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回复中,说,湘军将士听闻英法洋人入侵我大清都城后,人人愤慨、踌躇满志,全都自愿请命北上勤王。然而太平匪患未除,湘军又必须留下一部分人马防范太平军。曾国荃、胡林翼、彭玉麟三部互不相让,争相北上抗击洋人,自己无法说服他们任何一部驻守南方,继续防范太平军。因此特请皇上再下一道圣旨,指明让他们三人,谁北上勤王抗击洋人,谁留守南方抗击太平军。

曾国藩给咸丰帝的这番回复自然是巧妙地推托之词,现在咸丰帝已经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哪怕是八百里加急的传信一来一回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到时候英法联军多半已经在北京城乱抢一通后离开了,咸丰帝再坚持让湘军北上勤王也就完全没了任何必要了。不过,最大后果就是龙颜不悦,曾国藩的仕途能走多远,或者结局以什么情况收场,都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