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恩威并施

“你、你们枉为人臣,居然教唆陛下行昏君之举······佞、佞臣!”

郭允厚气得浑身哆嗦,脸因愤怒而涨红,指着一众勋贵,却不知道骂些什么合适。

随即他跪倒在地喊道,“陛下,万不可行此暴虐之举,成国公的建议无疑是要将大明推向无底深渊,让陛下受万世唾骂,这些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若是有一口吃的,也不至于造反啊······陛下慎思······”

郭允厚声调悲切,表情绝望,花白胡子一抖一抖,闻之不由让人产生共鸣。

郭允厚早上了朱由检的忠臣榜,见他如丧考妣的样子,不由心疼,忙道:“郭爱卿,你且起来,朕不会同意这种过激建议,你不妨说说自己的意见?”

“圣上贤明!”

郭允厚这才安心,起身道,“臣以为朝廷要双管齐下。处理民变,以抚为主,只要乱民放下武器,回归田亩,朝廷可既往不咎。当然,也会有冥顽不灵者,那朝廷就不能客气,直接集结军队围剿。”

“处理灾难,最重要的还是赈灾,朝廷出钱出粮,并派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务必尽快安抚民心······还有,陛下立刻下旨,从江南以及其他地方调粮,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陕西缺粮之急······”

嗯,这个办法不错,恩威并济,只要赈灾及时,民变就不会蔓延。

“不可!郭大人此举不妥。”

郭允厚还没说完,朱纯臣立刻打断反驳道,“陕西人口众多,按最低限度五十万人受灾来算,一人一天一斤粮,一天都得五十万斤,差不多就是四千石,一月就是十二万石。今年算是荒废了,等明年有了收成,最少也得十个月,你算一算,这需要多少粮食?这就是个无底洞,朝廷根本填不满······”

这话有道理,但朱由检清楚,朱纯臣这是吹毛求疵,故意出难题,让郭允厚难堪。

“成国公账算得不错,那你说说如何做合适?”

“这······”

朱纯臣哑言。

他一个勋贵,打打杀杀的提议被皇帝否决,再哪有办法,算账也是为了给郭允厚添堵。

“成国公这一算账,倒是提醒了微臣,陛下,臣建议以工代赈!”

郭允厚又道,“让百姓修缮堤坝、水库、官道等,最不济也得开荒。大灾之下,颗粒无收,百姓干活就能吃饱肚子,吃饱就能活下去,他们自然愿意出点力气。既能预防灾民闲了串起来闹事,又能提前防洪防旱,还能为明年种田打一些基础······”

“郭大人这个主意不错。”

众臣频频点头,都赞成郭允厚建议。

施凤来灵机一动,出班献策。

“陛下,臣以为,想要彻底解决陕西民变和旱灾问题,可以采用抚剿赈并用的方针。在郭大人的提议中揉进成国公的意见,双管齐下,恩威并施······”

施凤来有私心。

他看出皇帝决心让黄力极致仕,这样内阁首辅的位子就空了,在目前内阁三人中,他最有可以上位,所以今日他得好好表现。

他献的策略其实是在总结,但那又有什么,只要皇帝采用,就属于自己的妙计。

不理别人嗤笑的神情,施凤来继续道,“从周围军镇抽调精锐合围白水县,要给乱民施加压力,让他们明白,不投降就灭亡。”

“在这种高压下,陛下下一道投降不追究的圣旨,再加上开仓赈粮,这些人只要不傻,那就一定会选择投降······”

还别说,施凤来总结得确实不错,大臣们也以此为蓝本,开始争论。

“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就算陛下下旨既往不咎,乱民信不信?会不会认为这是权宜之计,糊弄他们投降,秋后算账?”

“施大人,赈灾的粮食从哪里来?成国公预算的账可不是小数目。”

“赈灾是个长期工作,粮食自然得源源不断送到陕西,一旦断粮,民变会再生,朝廷前面做的努力就化为零,还会让朝廷失去公信力。”

“臣以为首要问题是解决民变,否则乱民队伍越来越多,若呈席卷陕西大地之势,那时再解决就晚了。”

“臣觉得还是先赈灾安抚民心,先放粮施粥不要把百姓饿死,然后着手其他。”

“臣附议,江南等地调粮是慢了点,但朝廷可以从陕西当地大士绅家里买一些。如果国库暂时拿不出足额银子,那就先借粮,事后再偿还。”

“向私人借粮?朝廷的脸还要不要了······”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半个时辰都没有定论,而争论的势头还是很盛。

施凤来特想让皇帝采用他的策略,突然高声喊道:“请陛下圣裁!”

场面瞬间安静。

朱由检听了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已经有了结论。

他缓缓站起来,走到平台边缘道:“朕倾向于施爱卿的提议,而诸卿的意见无疑补充和完善了这个提议,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从哪里调兵调粮?粮食不够怎么办?民变的百姓信不信等问题上,其实这些问题好解决······”

大臣们听皇帝有办法解决,便静静聆听。

“先说调兵的事,从大同、山西、延绥、固原四镇各调三千精兵,这不会影响边镇驻守,同时从神机营抽调三千火枪兵协助,一万五千精锐若连几千难民都打不过······不用朕说,诸卿也知道该怎么办了。”

“崔呈秀。”

“臣在!”

“此乃兵部的事,你着手解决,要快要有实效,若是期间出了任何差错,你这个兵部尚书就给朕让贤。”

“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今日朱由检连续撸下去几人,崔呈秀自然不敢触霉头。

“接下来我们再说粮食的事,先开官仓,有多少算多少,放出去先救急,然后买粮和调粮同时进行。”

“朝廷出钱,从当地士绅和粮店买粮,从江南等地调粮,按一百万石总数计。郭尚书,从国库拨五十万两,内帑出五十万两用于赈灾······”

朱由检有些肉疼,银子总是捂不热,魏忠贤交到内帑的银子又出去了大半,但相比缓解灾情,制止民变,这钱他愿意出。

郭允厚眉头微皱,本想说要发军饷了,见皇帝都放血了,便没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