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个皇帝不简单

众臣有些意外。

天启帝是皇帝亲哥哥,为哥哥修皇陵自己掏腰包补贴很正常,但赈灾这等国家大事应该从国库调拨银两,皇帝没必要贴私房钱。

而他出手就是五十万两放自己的血,这大手笔让众臣由不得佩服,换做是自己绝不会出钱,毕竟皇帝也要养活一大家子人。

经历过模拟人生的朱由检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淡化乃至消除陕西农民起义,花再多的钱他也愿意。

郭允厚没有多嘴,反而忧心忡忡道:“陛下,陕西灾情严重,粮食十分紧缺,估计当地的粮价会很高,可能是平日的两三倍,甚至更高,这一百万两银子用在赈灾上,估计也是杯水车薪······”

“朕考虑到这种情况了,也有了应对策略······田尔耕,田尔耕呢,死哪儿去了?”

朱由检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声喊起了田尔耕,全然忘了不久前田尔耕挨完二十板子的事。

“陛下,田大人刚刚廷杖二十,这会儿估计爬在**涂金疮药呢。”

见到大臣们惊愕的表情,王成恩忙低声提醒。

“他就这么金贵,连二十杖都挨不住,当什么锦衣卫指挥使?立刻把他给朕叫来!”

朱由检脑回路清奇,在场的大臣脑筋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刚刚还在探讨应对陕西粮价高的问题,突然就喊起了田尔耕,而且他前脚把田尔耕降职并揍一顿,后脚还说田尔耕是锦衣卫指挥使。

陛下是气昏头了么?

片刻后,田尔耕被搀进来,他装出很疼的样子龇牙咧嘴道:“臣田尔耕参见陛下!”

朱由检自然清楚执行廷杖的人不敢把田尔耕打坏,他也不揭穿,冷冷数落道:“起来吧,知道疼才能长记性,总比砍了脑袋强,吃一堑长一智,你好自为之······”

巴拉巴拉数落一番,朱由检又道,“朕要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这次你若办砸,就不是降职罚钱这么简单了······谁都保不住你的脑袋。”

田尔耕大喜。

皇帝委以重任,表明皇帝还没有放弃他,只要他抓住这次机会,定能官复原职。

田尔耕忙跪下道:“臣定不负陛下厚恩,这次若是办砸,不用陛下惩罚,臣自己把脑袋砍下来!”

“你派一个千户的锦衣卫即刻前往陕西各地,与当地锦衣卫和官吏查明灾情,查清当地士绅家的存粮,把这些信息加急送回朝廷。”

“同时贴告示告诉当地粮商,粮价不得高于进价一成,更不能囤积粮食发国难财。凡是铤而走险的,一律抄家,不管后台多硬,朕都不会惯着他。”

“朝廷赈灾成功与否,与锦衣卫这次行动密切相关,嗯······你亲自去,其他人朕信不过。”

“臣领旨!”

田尔耕欣喜若狂,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才是他最大的福音。

“朕再告诉你,此去不得以权谋私,坏朕大事,否则小心你三族的脑袋。同时你代表朕去的陕西,发现那些贪官污吏和黑心粮商不要心慈手软,该杀头杀头,该抄家抄家,所得钱粮全部用于赈灾。”

“臣谨记陛下教诲!”

“下去准备吧!”

“臣告退!”

田尔耕喜滋滋走了。

他清楚皇帝这是要强势控制粮价。

灾情时必须强硬控制,否则导致物价飞涨,百姓手里的钱就会被无良商人榨干,继而激起民变。

乱世用重典。

锦衣卫最适合干这种活。

他也明白,皇帝这是要他借机薅陕西官吏和豪强的羊毛。

有锦衣卫强势干涉,粮商绝不敢提着脑袋涨价,或囤积粮食不卖。

大臣们趁机集体拍龙屁:“陛下圣明!”

“工部尚书可在?”

“臣在!”

薛凤翔忙出班。

“以工代赈的各项目由工部负责,需要修建那几条官道,加固哪些堤坝、水库等,都需要工部拟出条例,然后派人具体负责,但决不能偷工减料,出现不合格工程。朕把丑话撂在这里,若是出现决堤坍塌等事,揪出相关人,朕诛他们三族祭天。”

“臣遵旨!”

咦?

皇帝好像变的果断笃定,运筹帷幄了。

众臣开始重新审视新皇。

“那咱们再说说百姓信不信朝廷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朝廷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钦差大臣,负责赈灾和平息民变的一切事宜,百姓信服钦差,自然也会相信朝廷,诸卿看谁合适?”

朱由检话音才落,大臣们就盘算起来。

钦差若将赈灾工作做完美,以后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也不在话下。

办不好肯定遗臭万年,甚至可能脑袋搬家。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库空虚,皇帝用内帑银子补缺,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不论谁做钦差,在陕西不一定吃得开。

因为陕西有最大的障碍,那就是秦王朱存枢。

“陛下,臣推荐孙阁老或袁老大人,此二人不论谁是钦差,绝对能让本次赈灾完美落幕。”

李国普率先推荐,而且推荐两人。

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黄立极致仕,不出意外的话,内阁首辅就是施凤来。

施凤来和张瑞图是阉党,他得寻找一人入阁,助他抗衡阉党,故而他推荐孙承宗和袁可立。

他相信这二人的品德和能力,不论谁做钦差都能让赈灾完美落幕,而后皇帝肯定会启用并召之入阁。

他俩刚正不阿,和皇帝一条心,如果入阁,就和自己占据一半话语权,足以和阉党抗衡。

朱由检点点头,这正是他的想法。

孙阁老是先帝老师,离任前是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整个朝臣中就没有比孙阁老身份更高的了。

他还是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军中威望更高。

他若做钦差,不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信服,就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钦差。

袁可立经历更丰富,在地方和京城都任过职,配过万历、泰昌、天启三帝,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而他在民间口碑极好,百姓将他与况钟、海瑞并称为大明三大清官。

朱由检以前就想过把孙承宗、袁可立、韩爌召回来入阁,苦于阉党把持朝政,他不好动内阁。

如今他决定要变被动为主动,把黄立极撸下去,就为他们铺路。

“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适合······”

施凤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