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最合理的安排

陕西赈灾就此结束?

听到这话,众臣沉默,他们不解皇帝是什么意思。

韩爌率先问道:“陛下,陕西赈灾结束是暂时的,还是永远的?”

“自然是暂时的。”

崇祯缓缓道,“赈灾的前期工作做的十分到位,百姓已暂时脱离灾情,等麦种下田,情况就会好起来。还有,朕拟以孙承宗入阁,陕西赈灾的事,就需要当地官府去做。”

其实崇祯造已想好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彻底整顿陕西局势,但孙承宗此人眼里揉不下沙子,若继续在陕西,只会影响他的大计。

当然,崇祯不会把此事告诉任何大臣。

“陕西赈灾关乎民生,暂时结束倒也无妨,若几年继续闹旱灾,朝廷还得继续赈灾,这事容不得犯错······”

众臣议论纷纷,崇祯听后笑道:“都是朕的子民,朕怎能放弃陕西百姓,朕有信心让他们过得更好。”

见皇帝保证,众臣便同意。

召回钦差大臣的圣旨即刻出京,飞速奔向陕西。

······

曹化淳正要告退,崇祯突然叫住道:“曹化淳,你觉得火器怎么样?大明若大力发展火器,能掌控战场胜负么?”

“陛下,火器看起来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炸膛、装弹慢、无法快速移动、受环境的影响严重,尤其阴雨天,但从攻击威力和距离来看,是刀枪箭弩无法比拟的。倘若大明有足够多的红夷大炮和炮弹,打建奴就跟玩私的。”

曹化淳兴致勃勃道,“太祖对火器很重视,从组建神机营就能看出太祖的眼光,尤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火器种类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宁远之战,更是将红夷大炮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中的铁弹穿透盔甲,导致背部的暗疽复发,调养不当而死······这是自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第一次胜利,红夷大炮功不可没,奴婢认为我朝可重点研究火器······”

崇祯怔怔听着,心中却遗憾多多。

火器研究得有人才,而他知道的只有孙元化,还是模拟世界中了解的。

他已派人去召孙元化,就是让他主持制造掌上雷。

“火器威力大,火器人才却很匮乏,朕只知孙元化······如之奈何!”

听到崇祯叹息,曹化淳说道:“陛下,奴婢对火器没有研究,如何发展火器,奴婢没有发言权,但火器人才,奴婢可知道几个······”

崇祯惊喜道:“你认识此类人才?”

“陛下,奴婢在南京时,见识了一个火器牛人,他叫毕懋康,著有《军器图说》一书,是个不折不扣的火器专家。”

曹化淳兴冲冲道,“大明用得较多的是鲁密铳、鸟铳、西洋铳等火铳,但这些火铳都有火绳,在雨天无法使用,在黑夜引燃火绳会暴露位置,缺陷明显,但毕懋康发明的火铳克服了这种缺点。”

“奴婢曾试过他发明的那种火铳,能避免了上述问题,还具有射速快、使用方便的特点······奴婢记得好像叫······对,叫燧发火铳······”

曹化淳介绍了半天毕懋康和他的燧发火铳,听得崇祯心花怒放,大明有这种火器牛人,以后发展火器的路子就不会窄。

“奴婢也知道孙元化,他在火炮研究上颇有建树,著有《西法神机》、《经武全书》,尤其在《西法神机》一书中,记载了三十多种发射火药的配方,还提出了弹重、装药量与火炮口径成一定比例的观点······”

哎!

孙元化这么厉害,在模拟人生中,居然被自己下狱冤杀。

也怪不得朕,当时发生吴桥兵变,孙元化部下孔有德携带火器投降建奴,朕心里正窝火。

“陛下,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就是孙元化的老师徐光启,此人不仅在火器上造诣深厚,在算学、历法、农学上也是大成者,若是召他们三人入宫,大明火器肯定能上一个心台阶。”

崇祯大喜道:“王承恩,立刻拟旨召徐光启和毕懋康入宫,朕要重用他们。”

“奴婢遵旨!”

······

“陛下,袁崇焕来了。”

“让他在御书房候着。”

“是,陛下!”

崇祯放下笔,心里感叹,袁崇焕终于来了。

孙承宗离开京城时,他曾问过孙承宗,谁最适合镇守辽东?

他推荐的便是袁崇焕。

孙承宗是大明战略第一人,眼光独到,识人贼准。

他虽推荐了袁崇焕,却加了一句话:“袁崇焕守边有余,督师不足。”

这正是崇祯以前担忧的地方,但现在不用担忧了。

他经过模拟袁崇焕,已清楚袁崇焕的能力,也已明白把袁崇焕用在哪种战场上最合适。

模拟人生中任命他为辽东督师,五年平辽的荒唐事不会再发生。

“臣袁崇焕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

没有了平台召见,崇祯眼中的袁崇焕仍然是模拟世界中那个人,四十出头,身形纤瘦,皮肤很白,眉毛细长,清秀中透出威武。

崇祯一时感慨万千。

“袁爱卿,赋闲在家该腻了,朕要重新把辽东交给你,不要求你尽快复辽,给朕守住便是大功!”

袁崇焕斩钉截铁道:“感念陛下垂怜,臣必赴汤蹈火,死而无怨!”

“别整天把死挂在嘴上,朕要你活着,朕会看着你把建奴赶出辽东······”

说了几句,崇祯话题一转道,“袁卿,你觉得毛文龙此人如何?”

虽摸不准皇帝意图,但袁崇焕却实话实说:“毛文龙刚愎自用,不服朝廷管辖,拥兵自重,但此人有奇才,可用······”

崇祯依然看着他。

袁崇焕清楚皇帝一直看自己的原因,他省略了一句话。

“若不可用,则杀之······”

崇祯故意抛出这个话题,就是想当面跟袁崇焕说清楚,你别动毛文龙。

“毛文龙不能杀,朕自有计较,你不必去管毛文龙,守好你的辽东便是。”

袁崇焕道:“臣遵旨!”

“好好干,朕绝不亏待你。”

“谢陛下恩宠!”

崇祯把袁崇焕安排到宁远,给他一个辽东巡抚的职位,保住毛文龙,牵制建奴。

这才是最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