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成功

九月三十日,两宫太后及小皇帝载淳顺利地回到了北京。

下车伊始,慈禧立即召见奕诉、桂良、周祖培、贾桢、文祥等留守京师的大臣。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数叨八个顾命大臣如何欺君罔上,专权抗命,心存不轨。奕诉等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效忠太后和皇帝,声讨八个顾命大臣。慈禧见此情形内心欢悦。但是,她仍故意问道: “他们八个人是顾命大臣,能一下子就治罪吗?”周祖培接过话茬说道: “皇太后可以下令先解除他们的职务,然后再处置他们!”慈禧点点头,说: “你说得很对。”边说边朝东太后示意。东太后立即从衬衣里拿出奕诉起草的那道圣旨,递给了奕诉。奕诉接过圣旨,高声朗诵了一遍。念到最后一句“派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将伊等应得之罪,分别轻重,按律秉公具奏。钦此。钦遵”时,故意一字一顿,拖长了声调。以周祖培为首的众大臣连连高呼“万岁”。

当大家平静下来,慈禧又对奕诉说: “六爷再草拟一道将他们革职拿问的上谕。”奕诉毕恭毕敬地说: “奴才遵旨!”慈禧扫了众人一眼,斩钉截铁地说: “此举关乎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也关乎我们母子的性命,更关乎诸卿的前程,望诸卿好自为之,凡事请恭亲王便宜行事吧。”奕诉和众大臣齐刷刷地跪下,齐声说: “请太后放心。”

第二天,八个顾命大臣除了肃顺因护送咸丰皇帝灵柩未到京城,其余七人都早早来到了军机处,着手处理政务。他们都蒙在了鼓里,一点儿也不知道慈禧已为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

突然,奕诉来到了军机处。载垣大咧咧地问: “恭亲王到此,有何贵干哪?难道不晓得外臣不应擅自到军机处吗?”奕诉针锋相对地说: “本王到此,等候太后召见!”载垣把脸一沉,厉声说道: “太后不应该召见外臣!"奕诉嘿嘿冷笑两声,然后高声说道: “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接旨!”载垣等七个人一时愕然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奕诉又厉声说道: “圣旨到,你们还不跪接?!”载垣等七人只好一字跪下,奕诉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奕诉在承德拟的圣旨,朗诵道:“载垣、端华、肃顺、立即解任。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退出军机处。……”还没等他念完,载垣和端华就高声抗辩: “这诏令不是我们起草的,无效!”边喊边站了起来,奕诉朝载垣、端华看了一眼,慢声慢语地说:“二位不要急躁,这里还有一道圣旨!”说完,又从怀里掏出一道圣旨,高声念道: “前旨仅于解任,实不足以当罪。命恭亲王奕诉、桂良、周祖培、文祥即行传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职拿问,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钦此。”载垣和端华气急败坏地大叫: “我们没有起草,这圣旨是从里哪来的?”奕诉提高了嗓门,朝屋外喊道: “来人呀!”话音未落,从门外冲进来十余名彪形大汉。奕诉厉声说道: “摘去他们的顶戴花翎,押往宗人府。冲进来的侍卫们雷鸣般地应道:“扎!”不由分说冲上来把七个顾命大臣的缨帽摘了下来,两人扭住一个,带往屋外。可笑的是,载垣、端华被推出屋外,还叫人备轿,回答他俩的是一片哄笑声。七个顾命大臣的随从人员,早已被赶走了。恭亲王奕诉就在当天晚上,当肃顺护卫着咸丰皇帝的灵柩走到密云时,被从京城赶来的醇郡王奕還、睿亲王仁寿逮捕了,连夜押回京师。到京后,肃顺也被关进了宗人府。肃顺一见载垣、端华二人先被关了进来,十分沮丧地说: “你们若是听我的话,何至于有今天!”载垣、端华懊恼地说: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话说呀!"

原来,早在承德八个顾命大臣与慈禧发生争执时,肃顺曾暗中对载垣和端华说过,西太后为人狠毒,一心想独揽大权,如不将她干掉,将来我们不会有好结果。当时,载垣和端华不同意肃顺的想法,没有先发制人,果然被肃顺说中了,今天成了阶下囚。

慈禧将八个顾命大臣赶下台,立即任命奕诉为议政王兼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奕還为御前大臣兼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其他有功人员如桂良、周祖培、文祥等人也都加官晋爵。慈禧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组成了以奕诉等留守京师的人员为主的新的政权班子,并利用这个新班子给从前的八个顾命大臣定了罪。结果,载垣、端华、肃顺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判处凌迟处死。皇帝分外开恩,最后令载垣、端华自尽,将肃顺斩首,将景寿革职,将穆荫革职充军边疆,将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职。

慈禧就这样利用政变的方式,为自己垂帘听政扫平了道路。因为这场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按干支纪年为辛酉年,所以被称作“辛酉政变”;又因咸丰皇帝死后,新改年号为祺祥,所以又称“祺祥政变”。

在这次政变中,慈禧在政治上初露锋芒,显露出超凡的心计与手腕,从谋划到发动到善后,可以说做到了天衣无缝,没有一点闪失。不仅如此,政变成功以后,不搞株连这一点来看,慈禧还是有胆识的,只处死三个大臣,罢官五个大臣,处分官员及太监十几人,对于争取朝臣,稳定政局起了重大作用。

这次政变为慈禧执政扫除了障碍,还不能作为判断她政绩的依据。当然,更要看西太后的执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