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远播漠南

蒙哥即汗位伊始,忽必烈便以皇太弟身份日侍圣驾,开始涉猎汗廷决策圈。他论奏时务之急,替汗兄出谋划策。

对皇弟忽必烈的上奏,蒙哥汗大率言听计从,赐允施行。而这些奏言多是藩邸谋臣刘秉忠和张文谦一手策划和拟定的。

不久,蒙哥汗降诏“凡军民在赤老温山南者”,听皇弟忽必烈统辖领治;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最初的管辖范围和权限内容。

蒙哥汗如此安排,是为了让同母弟忽必烈替他执掌漠南军政大权,以对付窝阔台系、察合台系诸王等敌对势力。

忽必烈及其王府官属更是为之欢欣鼓舞,大摆宴席。唯有王府文臣姚枢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忽必烈觉得事出必定有因,宴会结束,急忙询问:“顷者诸人皆贺,汝独默然,岂有意耶?”姚枢回答:“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庭臣间之,必悔见夺。不若唯手兵权,供亿之须,取之有司,则势顺理安。”

忽必烈顿时大悟,深知虑所未及,马上派人以姚枢的意见上奏,并获得蒙哥汗的批准。于是,忽必烈的权限和使命,就由军民兼领缩小为唯掌军事了。

自请唯掌军事,使蒙哥汗与忽必烈的权力冲突未能过早发生。给忽必烈在总领漠南期间干一番事业带来了宝贵的机会。

它还说明:总领漠南的忽必烈已经相当成熟干练,他身旁的谋臣侍从也绝非等闲之辈。

在选择驻屯地点上,忽必烈也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不拘泥于草原游牧传统,从而做出理智的决策。

受命总领漠南之初,忽必烈对木华黎孙霸突鲁说:“今天下稍定,我欲劝主上驻跸回鹘,以休兵息民。何如?”

霸突鲁回答:“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

忽必烈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非卿言,我几失之。”

忽必烈把回鹘(畏兀儿)当作首选驻屯地,因为该地是突厥后裔居栖处,在风俗和生活方式上与蒙古人很相似。

而“幽燕之地”,辽、金两朝一直是国都和政治中心,木华黎国王受命经营汉地和燕京行断事官设立后,该地很快成为蒙古国在汉地的大本营。

当忽必烈听到霸突鲁陈述驻屯幽燕更有利于经营中原和江淮等广大区域时,便不再留恋或拘泥于回鹘(畏兀儿)地和蒙古草原游牧民的亲和性,毅然改变主意,最终选定幽燕一带为自己的驻屯地。

1256年,忽必烈命令刘秉忠占卜选择金桓州东、滦河北之龙岗,修筑开平城,作为在漠南的固定驻所。开平,北连朔漠,南控中原,地理上非常适合于忽必烈总领漠南的政治军事需要。

忽必烈唯掌军事以后,对漠南的民事刑法,也予以关注。

其时,蒙哥汗新任用的燕京等处断事官牙鲁瓦赤和不只儿负责管辖漠南汉地的财赋司法。两人就任当日便诛杀二十八人。其中一名偷盗马匹的人犯,本来已施杖刑而释放。恰巧有人献上环刀,不只儿下令追回已释放者,亲手试刀而斩之。

忽必烈闻之,严词指责道:“凡死罪必详谳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复斩,此何刑也?"不只儿听完,惊愕而无言以对。

还有一次,王府侍臣赵璧居然敢在蒙哥汗驾前申斥燕京断事官牙鲁瓦赤以旧印妄请复用,还提议“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事后,连忽必烈也说:“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由此可见,那段时期总领漠南的忽必烈与燕京断事官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些紧张了。

不久,按照蒙古国惯例,藩邸近侍孟速思也代表忽必烈位下担任了燕京行台断事官。

忽必烈征大理途经六盘山之时,许多地方官闻讯陆续前来晋见,大多是就自己“官资之崇卑,符节之轻重”,请求忽必烈开恩庇护。

唯延安路兵马使袁湘面陈本路军户困乏之弊以及相应的革除办法,忽必烈采纳了袁湘的意见,并予极力赞扬。

对其他官吏言私不言公的做法,一概责备训诫。巩昌总帅汪德臣也来禀告新城益昌赋税徭役免除事宜,得到忽必烈的批准。

这样一来,总领漠南的忽必烈在陕甘一带也留下了体恤百姓疾苦和秉公不徇私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