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在伯颜进围临安、宋恭帝准备投降之际,宋度宗之子益王赵禾焦、卫王赵是等人从临安出走,经婺州抵达温州,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后来也越城逃走,闻听二王在温州,赶来相会,并辗转来到福州。

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元人押解北上,行至镇江。文天祥与随从人员设法逃出,历尽艰险,也来到福州,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共同拥立年仅九岁的赵是即位,是为宋端宗。然后传檄远近,号召恢复宋朝,在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广南东路一带继续坚持抗元斗争。

至元十三年(1276)十月,忽必烈命塔出、吕师夔等人以江西行都元帅府兵自江西进入广东,阿刺罕、董文炳、唆都以行省兵出浙东进入福建,分道追击张世杰等。

十一月,张世杰等人奉帝赵是逃走泉州,结果,提举泉州市舶司官员薄奉庚也投降了元朝,张世杰、陆秀夫只好护卫帝赵是逃往潮州。

这时,西北诸王海都等人的叛乱不但没有解决,而且,忽必烈派遣平叛的宗王蒙哥之子昔里吉等人又发动了叛乱,劫持皇子那木罕和丞相安童,分送至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和海都处,并回师攻略和林,形势顿时紧张起来。

忽必烈统观全局,明确认识到当时的主要危险来自北方,于是将平南大军陆续抽调北上,江南新附之地,守备顿呈空虚。

文天祥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进行恢复宋朝活动。

文天祥从镇江逃脱,来到福州以后,“使吕武招豪杰于江淮,杜浒募兵于温州”,很快又组织了一支抗元武装,转战于赣南、闽西、粤东一带,乘元朝大军北调之机,联络各路豪杰,相继收复梅州、广州、湖州、邵武、兴化等地,曾取得“雩都大捷”,攻克兴国,赣州所属各县全部恢复,元军只守住了赣州一城。

吉州所属八县地也恢复了四县。各地闻讯,纷纷起兵响应,赣南、粤东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自伯颜攻宋以来,元军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少数地方和少数军队虽曾进行过抵抗,给元军以严重打击。

但范围多限于一城一地,性质也仅限于消极防守,从来没有进行过积极的反攻。

文天祥这次大规模的军事恢复活动,在抗元斗争史上是少见的,不但鼓舞了各地抗元斗争的士气,也使元朝统治者大为震动。

消息传到上都,忽必烈十分震惊。他本以为宋都失陷,其余各地可随手而拾,哪知又杀出来个文天祥,一时把元军打得落花流水。

对于文天祥的胆识和勇气,忽必烈既佩服又愤怒。佩服的是,在首都陷落、皇帝被掳、大小官员纷纷投降的形势下,文天祥还能组织一支不小的军队,“驱群羊而搏猛虎”,坚持抗元斗争,这在腐朽的宋王朝当中简直是个奇迹。

愤怒的是,忽必烈这时正忙于平定西北诸王的叛乱,弄得焦头烂额,偏偏在这个时候,文天祥把他的江南部署搞乱了。

然而,忽必烈毕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形势极度复杂的情况下仍然镇定自若,统观全局,进行新的部署。

他仍然将主力放在北方,令伯颜、阿术等率军北征海都、昔里吉等人的叛乱,同时,加强了南方的军事部署,特设江西行省,以塔出、麦术丁、彻里帖木儿、张荣实、李恒、也的迷失、失里门、程鹏飞、蒲寿庚等人行江西行中书省事,分水陆两路进攻闽广。

后来,忽必烈又命张弘范、李恒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水陆并进,扫**残宋势力。又命塔出、吕师夔贾居贞行中书省事于赣州,兼辖江西、福建、广州诸道,既要保证当地的稳定,又要保证前线的后勤供应。

忽必烈部署完毕,各支大军遵命而行。

这时,宋皇帝赵是在元军的追击下,东躲西藏,受尽了惊吓,得病死了。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又立赵是之弟赵员为帝,然后逃到崖山(今广东新会海中),坚持抗元。

在元军的进击下,文天祥连连失败,就连自己的妻子欧阳夫人,女儿柳小娘等人也落入元军手中。

至元十五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准备进入南岭山中,结营固守。

行至海丰以北的五坡岭时,文天祥估计元军一时追不上来,便停下来埋锅做饭。哪知陈懿投降了元军,为其担任向导,带领轻装骑兵,兼程追袭,很快就追到了五坡岭。

这时,文天祥和幕僚们正在岭上吃饭,毫无准备,仓促接战,很快就败下阵来,文天祥等人全都成了元军的俘虏。

当文天祥被押至张弘范面前的时候,张弘范劝其投降。文天祥严词拒绝。张弘范无可奈何,把文天祥押在军中,与李恒合兵一处进攻南宋的最后据点崖山。

当文天祥随军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今广东中山南)时,想起当年在赣水皇恐滩应诏起兵勤王的情景,感慨万千,面对零丁洋,抱定誓死效国的决心,写下了悲壮沉雄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至元十六年(1279)二月,张弘范率领军队到达崖山,要求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说:“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坚决不答应。

后来,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降,文天祥大义凛然,拿出他的《过零丁洋》诗作为回答。

张弘范见通过文天祥让张世杰投降已成泡影,只好下令军中向崖山猛攻。

张世杰把一千条大船结成一字阵,阵中的船与外面的船用绳索联结起来,四周加筑楼棚战栅,看上去像城墙一般。

张弘范见宋军把大船连在一起,就用轻舟满载茅草,浇上油,乘着风势,点上火,向宋军的船队漂去,希望收到赤壁火烧战船的功效。

不料张世杰早有准备,在战船上涂了厚厚的一层泥,使火不容易烧着。船上又备有长杆,一见火船逼近,便伸出长杆,顶住来船。

张弘范的火船到了宋军船队面前,近不得前,只好停在那里,真可谓“玩火自焚”了。

张弘范见火攻失败,于是调来大炮,利用炮石、火箭做掩护,南北夹击,突破宋朝水军阵脚,跳上宋船,与宋军短兵相接。

宋军虽然顽强抵抗,怎奈寡不敌众,哪里招架得住,眼看全军就要覆灭,陆秀夫抱起年仅九岁的小皇帝投海而死。

张世杰力战突围而出,后遇风涛覆舟而死。南宋至此彻底灭亡。张弘范攻破崖山,欣喜异常,于军中置酒大会,大肆庆祝。

席间,张弘范对文天祥说:“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请求以死报国。

张弘范又说,先生意欲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国亡矣,即死,谁复书之”。

文天祥回答说:“商亡,而夷齐不食周粟,亦自尽其心耳,岂论书与不书。”

张弘范见文天祥死不投降,没有办法,只好遣使请示忽必烈如何处理。

元军攻占临安,宋人先后投降,忽必烈曾经召见宋朝降将,问道:“汝等降何容易?”那些降将回答道:“贾似道专国,每优礼文士而轻武臣。臣等久积不平,故望风送款。”忽必烈听了这话,觉得这些降将没有骨气,心里一阵恶心,轻蔑地说:“似道实轻尔曹,特似道一人之过,汝主何负焉。正如尔言,则似道轻尔也固宜。”

忽必烈本想在南人中选拔一些才能之士,帮助他治理国家,结果在他所见到的降人当中,尽是些无耻懦弱之徒,他以为南宋不会有像样的人才了,大失所望。

在忽必烈为南宋人才匮乏而愁叹之际,张弘范所遣使者来到大都,向他报告了文天祥誓死不投降的情况,忽必烈听说南宋还有这样的人才惊讶不已,“既壮其节,又惜其才”,令张弘范将文天祥护送京师,不准随意杀死。忽必烈决心劝降文天祥,并要委以重任。

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忽必烈吩咐大臣,不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文天祥劝降。

于是,劝降使者接连不断地到来。降元的留梦炎、王积翁先后来劝,文天祥痛骂叛徒,严词拒绝。

忽必烈又派宋恭帝来劝降,文天祥见宋朝皇帝亲来,立即跪到地上,痛哭流涕,连连说“圣驾请回”,别的什么也不讲。伯颜手下的大将唆都也来劝降说:“丞相在大宋为状元宰相,今为大元宰相无疑。丞相常说国

存与存,国亡与亡,这是男子心。天子一统,做大元宰相,是甚次第。国亡与亡四个字休道。”仍然想用高官厚禄来劝诱文天祥投降,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

屡次劝降不成,丞相孛罗亲自出马,文天祥说:“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尽忠于宋,所以至此。今日不过死耳,有何言。”

孛罗问:“自古常有宰相以宗庙城郭与人,又遁逃去者否?”

文天祥回答说:“为宰相而奉国以与人者,卖国之臣也。卖国者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之臣。”

孛罗问:“汝立二王,竟成何事?”

文天祥回答说:“立君以存宗社,臣子之责,若夫成功,则天也。”

孛罗说:“既知其不可。何必为?”

文天祥说:“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用医药之理,不用医药者,非人子也。天祥今日至此,唯有死,不在多言。”

孛罗气得发疯,只好禀告忽必烈。忽必烈更加重视其气节,下令将文天祥关押起来,想用时间消磨他的意志。

不久,元军把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都押到大都,表示,只要文天祥投降元,家人立可团聚。

文天祥确实想念妻子儿女,然而他更重气节,宁可不见亲人,也不屈膝。

忽必烈听说文天祥誓死不屈,对其更加赏识有加,于是亲自召见文天祥,说:“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文天祥回答说:“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说:“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文天祥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忽必烈亲自劝降不成,仍然不想将其杀害,有意释放,可谓爱才切切,这在古代帝王之中实在少有。

这时,有位僧人说:“土星犯帝坐,疑有变。”中山地区又有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扬言“欲取文丞相”。大都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

元人怀疑丞相即指文天祥,他们害怕释放文天祥以后,文天祥“复号召江南”,因此,建议处死文天祥。

忽必烈虽然深觉可惜,但考虑元朝江山的稳固。还是含泪下达了杀死文天祥的命令。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东四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从容就义,当时只有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