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封称帝 积聚实力

纵有冲天志向,如果没有实力,最终也是枉然,赵匡胤很早就深知这个道理,时刻注意培植亲信,壮大自己的实力,这项工作,早在他投身郭威帐下的时候就开始了。

事实上,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无非使用这样几种手段:权力、金钱、感情。如果权势灼人炙手可热,那么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人便会蜂拥而至。钱能通神,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钱所至必能有人为己出力效命。赵匡胤开始的时候一无所有,既没有权势,更无金钱,能够拉拢人的只能用感情,赵匡胤正是这样,使用了一种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拜把子兄弟来拉拢人才,培植自己的实力。

这一点,同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做法出奇地相似。郭威早年,曾同一班情投意合的中下级军官结为生死兄弟,号称“十军主”。他们曾刺臂宣誓“凡我十人,龙蛇混合,异日富贵无相忘,苟渝此言,神降之罚”。后来,在“十军主”的鼎力相助之下,郭威才得以称帝。赵匡胤也有一帮把兄弟,号称“义社十兄弟”,他们是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人。这些人大都是后汉初投入郭威麾下的,他们与赵匡胤成为生死之交。经过几年的奋斗经过赵匡胤的提拔,他们一个个都成为手握兵权的中高级将领。这帮弟兄自然迫切希望自己的拜把子弟兄能入主皇宫,自己也好鸡犬升天,跟着得到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实际上,没有他们的支持,赵匡胤的梦想恐怕很难变成现实。这一点,赵匡胤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在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二年七月,赵匡胤把这帮昔日的弟兄召进宫中,设宴款待,酬谢他们的拥戴之功,赵匡胤在酒席上,吐出了肺腑之言:“如果没有弟兄们的鼎力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感念你们的功德,真是无日或忘。”

此外,同赵匡胤关系密切的将领还有许多人。如官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的赵彦徽,赵匡胤曾拜他为兄。官任河阳节度使的赵晁,是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拜把子更不是外人。大将韩令坤曾是赵匡胤儿时的小伙伴。他们的关系,自然非同小可。另一大将慕容延钊,做过赵匡胤的副手,两人的私交也不错,即使是后来当了皇帝,仍一直把延钊称为兄长。高怀德、张令铎等将领,也是赵匡胤的好友。这些人虽不

如“义社十兄弟”那样死心踏地地为赵匡胤出力,但也很希望赵匡胤当皇帝。

在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受命整顿禁军,便把自己的影响牢固地树立在禁军中。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赵匡胤一直担任禁军将领。他本人出身于普通士卒,因此了解士兵的疾苦,知道士兵的需求。在带兵过程中,赵匡胤与士兵同甘共苦,仗义疏财,得到赏赐即平分给部下,从而得到士兵的拥护。加上他能征惯战,也使士兵打心眼儿里佩服。因此,赵匡胤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如果赵匡胤有所行动,很容易得到士兵们的支持。

赵匡胤具有远见卓识,不仅在军队系统建造自己的关系网,还极力网罗其他人才,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其中,除了前面已提到的赵普外,还有吕余庆、刘熙古、沈义伦、李处耘、王仁赡、楚昭辅等人,当然也还包括弟弟赵光义。这些人足智多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赵匡胤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拉到自己的身边。他们也确实没有让赵匡胤失望,殚虑竭智,为赵匡胤夺取乃至巩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赵匡胤的苦心经营颇具成效,拥有了蔚为壮观的庞大实力,一遇风吹草动,赵匡胤的言行便举足轻重,完全能够左右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