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王风范 孝子仁兄

宋太祖是将门之后,他的祖上曾任藩镇从事、御史中丞、刺史等职。父亲赵弘殷(宣祖),年轻时骁勇无比,善长骑射。由于战功卓著颇受后唐庄宗的青睐。唐庄宗对其信任有加,留典禁军。后晋、后汉、后周率兵东征西讨,多立有战功。赵弘殷后唐时娶了定州安喜杜氏为妻,即后来的杜太后。她生有邕王赵光济、宋太祖、宋太宗、秦王赵廷美、夔王赵赞、燕国长公主、陈国长公主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太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喜欢骑射,所以浪游一段时间后,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宋太祖一生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和教诲。后周显德年间,宋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母亲被封为南阳郡太夫人。陈桥兵变宋太祖回到京城后,人们奔走相告:“点检已做天子。”其母喜不自禁,回答说:“我儿一向有大志,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宋太祖即位后,母亲被尊为皇太后。按照惯例,宋太祖即位之后在朝堂上叩拜老母,宫廷大臣纷纷祝贺。其母却闷闷不乐。左右大臣不解其意,人们常说“母以子贵”,而今儿子做了天子,做母亲的为何不愉快呢?大臣们哪里知道,原来杜太后正在为儿子的政治前途和命运担忧。她说:“我听说当皇帝很不容易,天子位于亿万庶民之上,如果治理有道,受到百姓拥护,那么皇位就被人尊崇;如果治理无道,不能有效地统治天下,那么要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的忧虑之所在。”宋太祖听了这番话很受震撼,表示要按母亲的教诲去做。其母所说的“治得其道”,一是希望太祖当了皇帝后不要贪图安逸和享乐;二是要做到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号称“母范之正”的杜太后确具远见卓识,训诫宋太祖要以《无逸》的思想精神治理天下。《无逸》记载了

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耽于享乐的言辞。杜太后用心良苦。开国之君若很快走上享乐之道,那么这个国家的消亡也就指日可待了。这是杜太后、宋太祖母子都不愿看到的。

宋太祖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二,长兄和幼弟过早地去世了,宋太祖实际上成了老大哥。宋太祖对其母杜太后十分孝顺,对自己的两个弟弟也呵护备至,曲尽友悌之情,甚至称得上恩宠有加。赵匡义(赵光义,宋太宗)生于天福四年(939),比宋太祖小十二岁,参与了拥立宋太祖的陈桥兵

变。有一次,赵光义忽然生了病,病情很重,昏迷不醒。宋太祖知道后心急如焚,急忙前往探视,并亲手点燃艾草,热灸赵光义的患处。赵光义觉得疼痛,宋太祖就用烧热的艾草在自己身上试验,以便找到灸得不痛的办法,直到赵光义出透了汗,苏醒过来,病情好转,宋太祖才离开回宫。赵光义病情稍愈,宋太祖又去探视问候,赐予他龙凤毡褥。赵光义府第地势较高,宋太祖考虑到用水不方便,曾步行到府第仔细察看,派人想办法做了一个大机轮,把金水河的水抽上来,注入赵光义府第的水池中。工程进行期间,宋太祖多次亲临督察。又有一次,宫中举行宴会,赵光义前往赴宴,一时贪杯喝多了酒,醉得不能行走,更不能骑马。宋太祖亲自搀扶弟弟出宫,一直送到宫外的石阶。宋太祖所做的这一切,在普通人看来也许很平常,可对一国之主来说,确实反映了宋太祖对弟弟的关怀和爱护。在即位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宋太祖对弟弟赵光义不仅生活上关心,政治上也予以重视,不断地加官晋爵,每次出征,都让赵光义留守京城。宋太祖曾对左右大臣说:“光义龙行虎步,生日有瑞兆,他日必为天平天子,福德是我所赶不上的。”如果不考虑后来争夺皇位的政治因素的话,那么,宋太祖赵光义兄弟之间可谓兄友弟恭,正如历史记载所称颂的“王(晋王赵光义)性仁孝,上(太祖)雅钟爱,尹京十五年,庶务修举,上数幸其府,恩礼甚厚”。

宋太祖在世的兄弟三人中,有两人当了皇帝,独有廷美的境遇悲惨。廷美生于开运四年(947),在太祖朝,宋太祖先后授其为嘉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宋太祖对廷美也十分关心和爱护,廷美患病,太祖也是多次亲临探问。廷美的悲惨结局完全是他的二哥宋太宗造成的。赵光义即皇帝位后,对可能威胁他的皇位的人毫不留情地大开“杀戒”,造成“德昭既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廷美始不自安”的紧张气氛,兄弟之谊、叔侄之情全部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诬告廷美阴谋造反,太宗于是接连贬谪廷美。每贬一地,都派心腹对廷美严密监视。雍熙

元年(984)年初,被降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的延美到达房州,在亲兄的屠刀的威逼下,忧郁而死,年仅三十八岁。廷美死后,宋太宗假惺惺地装出一副悲哀的模样,说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贬谪他,是希望他有所悔悟,改进自新。然后又别有用心说廷美的母亲不是杜太后,而是自己的乳母耿氏。这些言辞,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实际上,廷美是宋太宗和赵普联手罗织罪名,诬陷致死的。同为杜太后之子,在对待兄弟亲人的情分上,宋太祖、宋太宗的表现却有天壤之别。宋太祖是关心体贴,宋太宗则是猜忌残杀。

太祖有两个妹妹,即燕国长公主、陈国长公主。其中,陈国长公主尚未成年就夭亡了。太祖对妹妹也是友爱至厚。燕国大长公主成年后嫁给米福德,米氏去世后,公主寡居在家。后来,太祖亲自牵线搭桥再嫁给高怀德。燕国大长公主于开宝六年(973)十月去世,太祖悲痛万分。次年年初,他对左右大臣说“明年生日,应当罢废宴会,禁止奏乐”,作为对妹妹的悼念。不久,中书门下省提出:“陛下虽然对妹妹友爱至厚,但届时大臣祝寿无以为礼也不合适,希望陛下允许教坊(大常寺所属机构,掌教习音乐,备大宴之用)奏乐。”太祖不得已,听从了中书门下省的意见。

宋太祖先后有三个妻子,贺皇后是太祖的原配夫人,娶于后晋开运初年。贺氏是右千牛卫率府率贺景思的长女。景思为军校时,与太祖的父亲赵弘殷同居护圣营,两家又同为军人家庭,故有袍泽之谊。太祖娶贺氏可谓门当户对。贺氏性温恭顺,动以礼法,可谓是贤妻良母。显德三年(956),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生有泰国公主、晋国公主二女和魏王德昭一子。贺氏因病于显德五年(958)去世,年仅三十岁太祖对贺氏病故甚是悲痛。建隆三年(962),追册为皇后。谥号为孝惠。太祖的第二位妻子王皇后是贺皇后去世之后太祖聘娶的继室。据记载,太祖当时为殿前都点检,颇有人望。聘娶王皇后,张永德关怀备至,仅出缗钱金帛就有数千,以助纳采,所以太祖一直待张永德甚厚,经常召见张永德畅叙旧故,以为乐事。周世宗对爱宋代蹴鞠视,赐予王氏帽子和披肩,封为琅邪郡夫人。太祖即皇帝位的那年八月,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常服宽衣,佐御膳,善长弹筝鼓琴。早晨起来,喜诵佛书。这一点应该算是太祖与王皇后的志同道合之处。太祖喜欢佛教,教育公主也是佛门口吻,或许曾受到王皇后的影响。王皇后孝敬、聪明,深得杜太后的欢心。婆媳关系很融洽,生子女三人,不幸都夭折。王皇后于乾德元年(963)去世,年方二十二岁。五年之后,宋太祖纳宋氏入宫为皇后。宋皇后是左卫上将军宋堡的长女,母亲乃后汉永宁公主。宋皇后小的时候随母亲入宫朝见皇帝,宋太祖曾赐予帽子和披肩。乾德五年(967),宋堡任华州节度使,宋皇后随母归镇。归镇前,太祖予以召见,又赐予宋皇后帽子和披肩。王皇后去世后,宋氏随母亲一起来祝贺长春节,太祖遂正式纳为皇后,宋氏时年十七岁。宋皇后柔顺好礼,每次太祖处理完政事回宫,都要穿戴整齐,迎接太祖,并帮忙调制饮食。太祖去世后,号称开宝皇后。由于遭到宋太宗的嫉恨,至道元年(995)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