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鼓励垦荒

宋太祖在位期间,主要致力于统一战争和加强中央集权。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忽视发展社会生产,而是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抓。他说,只有生产得到发展了,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才有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宋太祖把农桑之业奉为衣食之源,所以每当春天播种季节,他都要告诫各地地方官劝课农桑,勤勉于政,并且形成制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宋太祖把发展生产的重点主要放在采取各种措施招抚流浪人员、减轻农民开垦、负担荒田以及兴修水利上,并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五代以来,兵战不断,使经济生产严重破坏。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北方是军阀混战厮杀的主要战场,焚烧屋庐、屠杀人口、践踏庄稼此种行径时有发生。有的军阀甚至人为制造黄河决口事件,肆意残害人口,损坏耕地、以水代兵和庄稼,致使千里沃壤成为满目萧条,荒凉一片。从关中到齐鲁,从荆襄到黄河两岸,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就连洛阳城也是“城邑残破,户不满百”。直到宋朝初期才有所改善,京城开封周围二十多个州,数千里的土地至多也只有三分之一是耕种的。南方战祸虽然少一些,但处于各割据政权的统治之下,经不起苛赋和酷刑的重压,离井背乡的人也不在少数,旷闲荒芜的土地随处可见。

宋太祖本人“历试艰难,周知疾苦”,深知对广大农村荒凉凋敝,也很同情。李焘在撰著这一段历史时说:“五代以来,常检视现垦田以定岁租,吏掾为奸,税不均适。由是百姓失业,田多荒芜,上(太祖)恻然之。”当然,宋太祖除了怜悯同情之外,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土地荒芜对一个新建立的政权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失控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涉及面对现实如何维护赵宋政权的问题。因而宋太祖即位后,首先继续实行周世宗时期的度田措施,便命朝廷官员分赴全国各地检视民田,重新核定税额。但规定各地不得借此机会邀功请赏,擅增赋税。不恪尽职守者,即遭贬黜。宋太祖的办法为了减少因赋税繁重不均导致农民与土地相脱离的现象实行度田均税的,吸收更多的农民耕种土地。其次,采取措施鼓励开垦荒田。农民新开辟的荒地实行免税制,地方官吏不得检括,税额以现佃田亩确定,如乾德四年(966)太祖规定“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只收旧租的规定不仅吸引大批流民回归土地,而且有利于调动了在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流民数量增加不仅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损害,而且潜伏着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宋太祖在鼓励垦荒的同时,并采取措施招抚流民的措施。把招抚流民、增加户口作为考核地方官的内容之一,引导地方官设法招抚流民复业。并对复业农民提供种子、耕具等有利条件。背井离乡流亡在外地的农民,各地按路程远近发给口粮遣将其返回本地。对返乡农民回到本地后优加救济,让他们有能力从事简单的再生产,生活有所着落。开宝六年(973),规定各州复业的流民免除当年的蚕盐钱和租税,并免三年的差役,这些措施对流民为田、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