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后蜀

荆湖地区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宋朝占领荆湖地区之后,取得特别有利的战略地位,左可以倾南唐,南可以通南汉,右可以瞰后蜀。赵匡胤于是开始谋划攻蜀事宜。

后蜀是后唐时四川节度使孟知祥于934年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共占有两川、汉中四十五州,都于成都。这里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在南方各政权中,称得上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国。但自孟昶继位后,腐化堕落,奢侈放纵,加上所用之人大都是平庸无能之辈,如王昭远、韩保正等人分掌内外大权,备受宠信。其母李氏曾劝说:“我曾见后唐庄宗跨过黄河与梁军交战,也曾见你父亲在并州抵御辽兵,后来又入蜀平定两川,那时掌握兵权的都是享有战功之人,因此士卒畏服。但现在的王昭远,出身微贱,从你就学时始,就服侍在你的左右从来没有上过战场。韩保正等人又都是世家子弟,平时又不知兵,一旦边境有警,这些人怎能御敌?”但孟昶置若罔闻。他们胡作非为,直把一片大好河山,弄得是乌烟瘴气。

赵匡胤在吞并荆湖后准备灭后蜀,任命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寨桥道使,侦察川陕地形,以便做好从陆路攻蜀的准备。又在开封凿池引入蔡河水,组建水军,建造舰船,练习水战,以备从水路溯江入蜀。

宋吞并荆湖,后蜀吃惊非小。宰相李吴劝孟昶臣服宋朝,以保荣华富贵,但被王昭远阻止。这时宋军已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口,后蜀所依恃的要地有长江三峡和米仓山等。于是,王昭远派兵东屯三峡,并在涪州(今四川涪陵)、沪州(今四川沪州市)、戎州(今四川宜宾)等州扩充水军,以防备宋军进攻。

正在这时,有好事之徒向王昭远进言:“阁下平素无尺寸之功,今天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如不谋惊世之功,又怎能让人心服?不如出兵遣使通好北汉,劝说他们出兵,我则自黄花、子午谷出兵响应,与北汉夹击宋朝,即可将关右地区,收归我有。”王昭远听后颇为动心,就极力鼓动孟昶依计而行。乾德二年(964)十月,孟昶派孙遇等人做特使,带着蜡丸帛书偷越宋境,企图联结北汉。不料其中一名叫赵彦韬的军校,中途叛变,改变方向投往宋朝,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情况,并且很详细地绘出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连同书信一起献给赵匡胤。书信上写的是:“早岁曾奉尺书,远达睿听,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泊传吊伐之嘉音,实动辅车之喜色。寻于褒汉,添驻师徒,只待灵旗之济河,便遣前锋以出境。”这分明是要同北汉联兵攻宋。赵匡胤看完,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高兴异常,因为他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和充足的理由向后蜀发动进攻,因此,他不禁开怀大笑:“我师出有名了!”

十一月二日,赵匡胤下达了攻蜀的命令,兵分两路: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为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领步骑兵三万人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为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步骑兵二万出归州,湖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于成都。临行前,赵匡胤为诸将摆酒壮行,分别将阵图授予王全斌等人,并特别叮嘱刘光义,蜀军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东)设有锁江浮桥,上置有木栅三重,夹江配有大炮封锁江面对宋军很不利。因此必须先夺取浮桥,然后水陆夹击,才能取胜。同时严令三军不得“焚**庐舍,驱略吏民”,违者严惩不贷。与此同时,还下令在开封右掖门南汴水旁边,替孟昶盖起一所住宅,房屋大小共五百多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只等它的主人孟昶前来入住了。

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由王昭远、赵崇韬率兵北上扼守广元、剑门等关隘;韩保正、李进率兵数万驻守兴元(今陕西汉中),阻止宋军南下。孟昶对王昭远说:“宋军是你招来的,自然应该由你去抵挡,希望你为朕打个胜仗!”王昭远志大才疏,华而不实,自恃平日读过几本兵书,就目空一切了,把临阵杀敌看作切瓜切菜那般容易。将行时,孟昶派李吴在郊外为王昭远饯行。几杯烈酒下肚。王昭远不禁豪气冲天:“我手下有二三万健儿,即使是夺取中原也易如反掌,至于克敌制胜,又何在话下?”说完,只见他一挥铁如意,如同诸葛亮手拿羽毛扇一般,昂首挺胸地地率兵出发了。

十二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无敌,连拔兴州(今陕西略阳)外围各要点。十九日,击败蜀军七千余人,进克兴州,缴获军粮四十余万斛,蜀兴州守将蓝思绾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韩保正也放弃兴元,逃到西县。西县是入川的咽喉,控扼栈道的门户。韩保正就此在这里固守,以阻止宋军进一步南下。这时,宋军前锋史延德领兵已直逼县城,韩保正却懦怯不敢迎战,只是派兵数万依山背城,结阵自保。史延德见状领兵进击,大败蜀军,然后乘胜追击,活捉韩保正、李进,残余的蜀军烧毁栈道,退保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北)。

这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派兵在大、小漫天寨(在利州城北)立寨而守。利州坐落在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必往之路。因栈道被毁,宋军无法**。王全斌命崔彦进率军一部赶修栈道,攻克小漫天寨,自己则亲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与崔彦进合攻利州。蜀军见宋军攻破小漫天寨,退驻大漫天寨。时间不长,王全斌和崔彦进在大漫天寨、小漫天寨之间的嘉陵江渡口深渡会师,夺占桥梁,并兵分三路,夹攻大漫天寨。蜀军集中精锐奋力抵抗,但终被宋军击溃。宋军乘胜进击,连拔蜀军各寨。王昭远、赵崇韬又亲自率兵堵截宋军,被宋军击溃,宋军追至利州北。王昭远慌忙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逃跑之后焚毁桥梁。十二月三十日,宋军攻克利州,获粮八十万斛。

在成都的孟昶,听到王昭远兵败忧心如焚,忍痛拿出钱财,招募三万余名士卒,由他的儿子元钺率领前往增援剑门。剑门“凭高据险,界山为门”,是屏障成都的要地,剑门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成都的安危。但受命担任救援任务的元钺,从来不懂带兵打仗,副将以下也都昏庸无能。军队中旗帜均用彩色刺绣,杆上缠绕蜀锦。出发时天降小雨,元钺怕绣旗从旗杆上被雨淋湿,下令将旗拆下来,等到雨过天晴,又把旗帜重新系上,一不小心,几千面绣旗全部倒挂在旗杆上,花花绿绿,宛如一个庞大的马戏团,出尽了洋相。沿途百姓看到这样滑稽的队伍无不掩嘴窃笑:像这样的军队,也能打仗?元钺出发时,还带着成群的姬妾和几十个戏子,只顾自己享乐,而置迫在眉睫的战事于不顾,一路上游山玩水,日夜嬉戏。

宋军占领利州后直捣剑门,进占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率部来到剑门城下,见剑门险峻,且有重兵把守,一时难以攻取,便召集将领,商讨计策:“剑门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位可畅所欲言,各陈所见。”部下军官向韬发言:“听降卒牟进讲,益光江东越过几重大山,有一条小路叫来苏,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疆店和大道相通。大军如走这条路,即可绕至剑门之南,断敌后路,攻占剑门。”王全斌一听大喜,决定全军取道来苏。但将领康延泽则提出异议:“蜀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可急攻而下。况且来苏道路艰难狭窄,大军通行困难,不宜作迂远进攻。只可遣一偏将前往,抄小路到青疆后配合大军,南北夹击,必能一举攻克剑门,活捉王昭远。”王全斌认为这样做比较稳妥,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自率主力从正面进攻剑门,由史延德率兵一部走来苏迂回关南。

蜀军做梦也没有料到宋军竟然从来苏南来,惊慌失措,纷纷弃寨而逃,宋军顺利抵达青疆。王昭远听说宋军到来,只留偏师把守剑门,自己率兵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三十里)。宋军前后夹击,迅速攻占剑门,并乘胜向汉源坡挺进。王昭远顿时慌了神儿,两腿发软,坐在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上,竟然无法站立。倒是赵崇韬看到宋军赶来,尚还表现出一点儿英雄气慨,他提起宝剑,飞身上马,布阵迎战。此时军心已经大乱,一触即溃,万余人被歼,赵崇韬也当了俘虏。两军交战的时候,王昭远偷偷地脱掉战袍和盔甲,换上老百姓的衣服,狼狈逃到东川(今四川三台),躲藏在一家居民的茅房中。这个出征时豪气冲天的大英雄,如今却是整天痛哭流涕,双目红肿,不断哀叹“运去英雄不自由”。没过几天,就被宋军搜出,押往开封去了。

在北路军势如破竹的同时,东路宋军的进展也相当顺利。十二月下旬,刘光义、曹彬率兵攻入巫峡,连连获胜,歼灭蜀军近万人,夺得战舰二百多艘。进抵夔州锁江浮桥三十里处时,按照赵匡胤事先“切勿以舟师争战,当先遣步骑潜击”的指示,舍舟登岸,击败两岸守军,夺得浮桥。接着“牵舟而上”,进至白帝城(夔州)西。夔州是“巴蜀之喉吭”,地位特别重要,蜀军守将高彦俦认为,宋军涉险远来,必定寻求速战速决,因此应坚壁扼守。但监军武守谦认为,敌已兵临城下,不能避战不出,懦弱怕死。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守谦强行出战作,率领所部千余人杀出城去被宋军一阵痛击,大败而归。宋军紧随其后,突入城内,高彦俦拼死力战,受伤十多处,左右逃散殆尽。眼见局势已不可挽回,愤愧难当,跑回家中,纵火自焚而死。宋军就此占领夔州,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然后自此浩浩****沿江西上,万州(今四川万县)、开州(今四川开县)、忠州(今四川忠县)、遂州(今四川遂宁)等州守军都献城投降,宋军顺利入城。

蜀军失败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不断传来,孟昶惊慌失措,问计于群臣,老将石斌建议:“宋军远道奔袭,难以持久。不如聚兵坚守,宋军师劳兵疲自会退去。”孟昶哀叹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父子用锦衣美食,养兵四十年,哪知一旦遇敌,竟不能为我东放一箭。今日闭垒坚守,有谁肯为我效死出力呢?”乾德三年(956)一月初,北路宋军直逼成都,东路军也接踵而至。一月七日,孟昶见大势已去,没有别的办法只得接受宰相李吴的建议,由李吴草写降表,送至宋军营中孟昶投降,王全斌随即将军队开入城中。

自王全斌从开封率军入蜀,到孟昶投降,平定后蜀只用了六十六天时间。后蜀所辖四十五州、一百九十八县归入宋朝版图。孟昶随即率领全家及僚属顺江而下,经江陵、襄阳到达开封,住进了赵匡胤事先为他修建的府第,后蜀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