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政变

韦武集团控制朝政,他们把最终目标锁定在夺取皇帝宝座上。这样,中宗自然成了韦武集团的攻击目标,其帝位也就岌岌可危了。皇太子是传统的皇位继承人,太子李重俊也必然成为他们的消灭对象。

在韦武集团谋夺皇位的过程中,安乐公主是一个主要人物。安乐公主是韦后最小的女儿,是中宗皇帝被废为庐陵王时迁往房州的途中生下的。当她降生时,正值四月,气候温暖,中宗随即脱下衣服把她包起来,故名叫裹儿。

安乐公主长得姝丽俊俏,又能说会道,成为父母爱如心肝的骄子。安乐公主长大后,下嫁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在沟通公公与母后的联系中起了媒介作用,因此说她是韦武集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安乐公主深受父皇与母后的宠爱,被视为掌上明珠因而骄横不法,卖官鬻爵,也无人敢于过问。更为荒唐的是她自做制敕,做成后又把敕文遮掩起来,即要父皇署名。中宗笑着答应了她的请求,最终也不看文本。至于制敕究竟是什么内容,连中宗本人也不得而知。

中宗的溺宠助长了安乐公主的骄横气焰,使她更加为所欲为。安乐公主的欲壑像个无底洞,是永远也填不满的。她的权势已如此之大,尚不满足,还幻想有朝一日能像太子那样,登上高贵的皇帝宝座。

神龙二年(706)十二月,安乐公主向中宗提出了要做皇太女的请求。宰相魏元忠认为,皇太女会危及太子地位,皇太子是国家储君,今又无罪,岂能动摇?不可再立皇太女。安乐公主知道后十分不满,破口大骂道:“元忠,山东木强田舍汉,岂足与论国家权宜盛事、仪注好恶!阿武子尚自为天子,况儿是公主,做皇太女,有何不可!”“阿武子”系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在安乐公主看来,皇后尚能做天子,皇帝女儿又有何不可呢?

韦后一心要效颦于武则天,武三思对皇位也垂涎三尺,安乐公主也是梦寐以求地要做皇太女,于是皇太子李重俊与韦武集团的矛盾逐渐表面化了。

李重俊是中宗第三子,后宫人所生。曾封为卫王,任右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

神龙二年(706)七月,被立为皇太子。他虽然生得聪明果敢,但缺乏贤师良傅的辅佐,太子宾客杨墩、武崇训素无学术,只知道以狗马蹴跑相戏嬉。因此,太子少法度,并非是一个很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太子李重俊对韦武集团的篡权活动不胜愤慨,他不能忍受安乐公主的凌辱,更不甘心坐失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他决定先发制人。景龙元年(707)七月,太子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眢之、沙吒忠义等人,矫诏调动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首先包围了武三思的住宅,杀死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又杀死其党羽十几人。

然后又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分兵守卫宫城诸门,自己率兵直奔肃章门,斩关而入,敲着内宫门要父皇交出韦皇后、上官昭容及安乐公主。

中宗与皇后、上官昭容、安乐公主急忙登上玄武门楼以避兵锋,并马上命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百余人在楼下守卫,宰相杨再思等人也率两千多人守卫在太极殿前。后由于千骑兵反戈,李多祚被杀。太子见难以取胜,于是率部分侍从逃到户县的树林里,后被侍从杀死。成王李千里攻太极宫右延明门,欲杀宗楚客、纪处讷等人,但事与愿违,反被乱军所杀。

这次兵变就这样失败了。

太子李重俊因政变失败而死,为韦后篡夺皇位清除了一大障碍,给安乐公主谋做皇太女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韦后与安乐公主加快了篡权的步伐。

景龙二年(708)二月,韦后声称衣箱裙子上飘起了五色云气,久而方散。其党羽中书令韦巨源立即随声附和,扬言是非常佳瑞,请中宗诏告天下。又令画工绘其形状,宣示百官,并特为此事而大赦天下。

接着,其党羽又利用中宗好符瑞及当时人们迷信谶语的心理制造舆论。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说:过去高祖未受命时,天下人歌唱《桃李子》曲;太宗未受命时,天下又歌唱《秦王破阵乐》,天后未受命时,天下又歌唱《武媚娘》曲,顺天皇后(韦后)未受命时,天下人又歌唱《桑条韦也》《女时韦也》,这都是受命之符。“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合为国母,主蚕桑以安天下,后妃之德,于斯为盛。"

他还把当时的民谣加以穿凿附会,把《桑条韦》说成是韦后当做国母的符命,主持桑蚕之事是天意,为韦后的篡权活动而大造舆论。醉翁之意不在酒。昏庸的中宗对迦叶志忠的别有用心毫无警觉,反乐的心花怒放,特赐予他庄田一区,杂采七百段。

韦武集团的党羽更加活跃起来。在迦叶志忠上进《桑条歌》十二篇后,太常少卿郑愔又加以引申,编成舞咏,大肆传播。宗楚客又讽劝补阙赵延禧上表陈述符命,把《桑条》解释为“十八代之符”,并请求颁示天下,编于史册。中宗又十分高兴,给予重赏。

韦武集团阴谋篡权已是欲盖弥彰。景龙四年(710)四月,定州人郎岌上奏,说:“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韦后要挟中宗,把他活活打死。五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又上奏说:“皇后**,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社稷。”

中宗召来燕钦融当面诘问,他顿首陈词,侃侃而谈,毫无惧色;中宗似有所悟,默然不语。而宗楚客却矫称制令,不由分说,命武士当着中宗的面把燕钦融摔倒碰于殿庭石柱上,折断了颈椎,当即死于非命,宗楚客看了,高兴地拍手叫好。中宗见宗楚客如此肆无忌惮,目无君主,虽不追究此事,心中很是郁郁不乐,这使得韦后及其党羽忧惧不安。

六月二日,韦后、安乐公主与经常出入宫掖的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密谋,在糕饼中掺进了剧毒,中宗食后,药性发作,很快死于神龙殿。韦后先是严密封锁中宗身死的消息,自己总揽朝政。

第二天,韦后把诸宰相召入禁中,谋划自安之策。为了预防不测,她调来了五万府兵镇守京师,分别由韦氏宗族子侄与附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塔、左千牛中郎将韦绮、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等统率,严密控制着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及飞骑、万骑;又令中书舍人韦元率兵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分道巡守,加强警备。

在皇宫里,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合谋草拟遗诏,立中宗最小的皇子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相王辅政是韦武集团的最大心病,宰臣宗楚客认为“相王辅政,于理非通”,以“叔嫂不通问”、听朝礼仪不便为由,率诸宰相上表,请皇后临朝称制,罢免了相王的政事,改任太子太师。

在这一切安排就绪后,才将梓宫迁至御太极殿,召集百官隆重发丧,韦皇后临朝摄政。

过了几天,年仅十六岁的温王重茂即皇帝位,是为少帝。尊韦皇后为皇太后。

韦武集团的宫廷政变似乎进行的很顺利,韦皇后已临朝摄政,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于是,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及韦氏宗族的人共同劝书皇后遵照武则天故事。宗楚客还秘密上书,假称图谶,宣称韦氏宜革唐命。还欲谋害少帝,又与韦温、安乐公主合谋,除掉相王与太平公主。

正当韦武集团在一片紧锣密鼓声中加紧策划,匆匆做最后准备的时候,不料临淄王李隆基成功地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打破了韦武集团的黄粱美梦。

此时的临淄王李隆基“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他已经是一个风流倜傥、英姿勃勃的青年人了。

神龙元年(705)春天,中宗恢复帝位时,父亲相王因参与政变有功,加号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做了宰相,皇族子孙也“量叙官爵”。就在这时候,李隆基迁升为卫尉少卿。卫尉寺掌管器械文物,总管武库、兵器及守卫宫门三署。少卿是卫尉寺的副长官,官阶为从四品上。

李隆基在京城做了三年的卫尉少卿。至景龙二年(708)四月,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出离了京城,兼任潞州别驾。潞州属于上等州府,治所在上党(今山西长治)。中宗在位时,上州设刺史一人,别驾一人,别驾都由诸王子担任,职任如同长史,主管一州的兵马事。由于职务关系,使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军事,也增长了军事才干。同年十二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属于文散官,官阶为从三品。

上党地连太行山脉,临淄王李隆基在兼任潞州别驾期间,常登太行山游猎,因而也较多地接触了社会下层,了解人民的疾苦。

他作为一个地方官,看到农民住的是茅草搭成的破陋房屋,樵夫穿着用山麻连缀而成的衣裳,感到问心有愧。他立志宣化风俗,劝课农桑,发展生产。

李隆基的才识溢于言表,本州铜辊令张肺“潜识英姿”,见他才貌非凡,遂“倾身事之”,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正巧从山东来了一个乐人,名叫赵元礼,带来一个女儿,长的风韵标致,又能歌善舞。李隆基风流多情,一见钟情,张肺见机行事,从中斡旋,遂纳赵氏为妃。赵氏深受宠爱,在潞州生下一子,叫嗣谦(后改名李瑛)。李隆基即位后,赵氏晋为丽妃,嗣谦也一度被立为太子。

传说在此期间,潞州境内曾出现过一条黄龙,白天腾空而起。临淄王李隆基外出游猎时,常有紫色云气飘浮在他的上空,那些来不及从游的人只要远远望到云气,即能寻见他。

在他兼任潞州别驾的一年零七个月里,前后出现的吉祥瑞兆就有十九起。黄龙的升天,紫云的出现,都是旧时真龙天子的象征。这些美好的传说,尽管是些无稽之谈,但说明李隆基青年时代,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同于凡夫俗子,最后终于成为盛唐时期的皇帝。

景龙三年(709)十一月,中宗皇帝将在京城南举行盛大的郊祀大典。郊祀在古代是最大的祭祀天地的活动,自中宗复位三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朝中的文臣武将、皇族成员、分封外地的诸王一般都要参加。在郊祀的前几日,临淄王李隆基离开了潞州,赶赴京师前来参加郊祀。

当时政局跌宕,王室多次发生变乱,李隆基又一向喜武,好结交豪俊之士。早年他曾收留了机灵且有武功的奴隶王毛仲,作为自己的侍卫。他在潞州时,见苍头李宜德行动矫健,善于骑射,他不惜用五万钱的代价把他买下。这次回长安,二人常挟持弓矢扈从侍卫。

李隆基性格开朗,为人豪爽。《唐语林》曾记载了这样故事:临淄王朝觐回到了京师,“尤自卑损”。在暮春季节,豪门子弟数人携带酒馔,泛舟昆明湖游春。正当他们兴致勃勃,举杯欲饮之际,李隆基身着戎服,臂上携着鹰,疾驱而至。众豪门子弟对这素不相识的不速之客的到来,很不高兴。

这时有一个少年出了个主意,他举着酒杯对大家说:“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唐人崇尚门第,他以为来者出身寒贱,一提及门族官品,自然会不好意思地走开。不料当酒传到他的面前,李隆基不但没有走开,反而大声说:“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

李隆基高门大嗓,声音洪亮。豪门子弟听后不禁大惊失色,遂惊走四散,不敢复视。李隆基却不慌不忙,接连到三条船上饮了酒,然后乘马而去。

李隆基对韦武集团阴谋篡夺皇位的活动已有所察觉。他曾目睹了堂兄太子李重俊发动的兵变,这些往事还记忆犹新。

这次郊祀,又亲自看到了韦后助祭的反常现象。特别是中宗的暴死,使他意识到时局的发展已十分严峻了,说不定哪一天再来个天翻地覆,李氏的江山就要变成韦氏的天下。他在思索着,怎样应付这风云突变的政局。

当时,左右羽林军都驻守在玄武门。玄武门是宫城的正北门,门外则是禁苑,它是由禁苑进入内宫的要冲之地。能否控制驻守在玄武门的禁军,往往是宫廷政变成败的关键所在。临淄王李隆基十分明白这一点。他利用卫尉少卿的身份常与左右羽林军将领来往,结识有勇有谋之士。

在玄武门还驻守着一支强悍的卫军,就是万骑。最初,唐太宗从官户及蕃人中选拔一些骁勇善战者,身穿虎纹战袍,骑豹纹马,常随从游猎,在太宗马前射杀百兽,称作百骑。武则天时增加为千骑,隶属左右羽林军。中宗时称为万骑,设置果毅,由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担任,以统率这支军马。

李隆基经常和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等人相来往,设宴款待,并赠送一些金银缯帛,以博得他们的好感。机警的王毛仲深知临淄王的本意,亦推心置腹,与他们交往很深。韦后临朝摄政后,命其侄韦播、外甥高嵩为羽林将军,掌管万骑。韦、高二人为了树立权威,立法冷酷严峻,万骑兵士动辄得咎,横遭捶楚,兵士怨声载道,果毅葛福顺、陈玄礼常来向李隆基诉苦。

李隆基遂因势利导,劝诱万骑举兵消灭韦氏,他俩欣然表示从命。另一果毅李仙凫也参与了谋划。临淄王李隆基得到了左右羽林军及万骑的全力支持,在他同韦氏斗争中投下了一个决胜的砝码。

景云元年(710)六月十二日,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崔日用向临淄王李隆基透露了韦后与宗楚客等人欲谋杀少帝并加害相王、太平公主的消息。崔日用原先曾趋附于韦武集团,中宗暴死后,他知道李隆基密举大事,感到依附韦武,犹如背靠冰山,最终是靠不住的。

于是他回心转意,把自己窃取的韦武集团阴谋活动的情报通过宝昌寺的和尚普润、道士王晔悄悄地送到临淄王府邸,告诉了李隆基,并规劝他说:“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

临淄王这时二十六岁,政治上也趋于成熟了,他决计发动宫廷政变,诛灭韦武集团。当有人建议把这一举动告诉相王时,他认为这是“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的大事,事情成功了,是社稷之福;事败则杀身以尽忠孝。如事前请求得允,是父王参与了此危险之事;若请求而不从,也就难以行动了。

李隆基对父王暂且隐瞒了此事,但为了慎重起见,却将此事告诉了姑母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个老谋深算的女子,听到李隆基这一行动计划十分高兴,并让她的儿子薛崇简助战。

参与这次谋划的没有朝中大臣,大都是中下层人物。其中,刘幽求是个重要的参与者,他以前曾任朝邑尉,制举出身,看问题往往能入木三分,很有见识。早在五王政变时,对只杀张易之兄弟而不杀武三思,认为这是养虎遗患,并及时提醒桓彦范说:公将无葬身之地,不早除武三思,恐怕会噬脐莫及、后来果然不出他所料、李隆基很欣赏他的才干,遂让他参谋决定。

此外,尚衣奉御王崇晔、雍州利仁府折冲麻嗣宗、苑总监钟绍京也参与了此事,其中钟绍京也是一个较重要的人物。钟绍京时任西京苑总监,官阶为从五品下,具体掌管宫苑内馆、园池、禽鱼果木之事,他管下的禁苑是进入玄武门的必经之地。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之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破釜沉舟,大干一场了。

六月二十日黄昏的时候,临淄王李隆基隐瞒自己的身份,身穿便服,与刘幽求、薛崇简、麻嗣宗等人进入苑中,秘密会合于钟绍京住所。这时钟绍京有点反复,后悔参与此事,欲拒绝不从。

他的妻子许氏倒深明大体,她认为忘身殉国,必有神灵相助;而且既已参与此谋,今虽不去,又岂能免祸?在她的说服下,钟绍京才把临淄王李隆基等人迎入舍内。

入夜,万籁俱寂。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悄悄来会临淄王,请求号令。将近二更时分,天空流星划破夜空,纷纷坠落,刘幽求说:“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于是,葛福顺等人受命之后,挺身直入羽林营,挥剑杀死韦塔、韦播、高嵩,然后高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号令部下说:“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指身长及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韦氏一向作恶多端,早已天怨人怒。羽林将士听到号令,个个都踊跃从命。葛福顺稳定了羽林将士后,火速将韦塔等三个首级送往临淄王处。李隆基在火光下一看,果然是韦塔等人首级,知葛福顺已经成功,遂与刘幽求等人由苑南门向玄武门进发。钟绍京也率苑中丁匠二百余人,手执斧锯,尾随而行。

李隆基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葛福顺率左万骑攻玄德门,从东路杀入宫内;另一路由李仙凫率右万骑攻白兽门,从西路杀入宫内。然后在凌烟阁会师,以鼓噪为号。葛福顺与李仙凫率领左右万骑将士如猛虎下山,杀死守门兵士,夺关而入,一路势如破竹。

三更鼓敲过,夜风习习,旌旗猎猎。临淄王李隆基在玄武门外号令队伍,整装待发。忽然宫内噪声大起,知道二路兵马已胜利会师,随即指挥苑总监及羽林兵杀奔太极殿。太极殿是宫内正殿,此时正陈放着中宗的梓宫,由南衙卫兵守护。李隆基率兵鼓噪而入,南衙兵听到噪声,皆披盔戴甲,一起响应。

韦皇后忽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知道大事不妙,吓得六神无主,慌慌张张地逃入太极殿前的飞骑营避难,当她刚进入飞骑营,即被飞骑兵士杀死,并提着她的首级来献给临淄王。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抹粉,被军士杀死。朝夕向往着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遂成南柯一梦。她的丈夫武延秀,“黑衣神孙披天裳”的美梦还没做完,即被兵士杀死于肃章门外。

临淄王李隆基率兵进入宫中时,上官昭容高举着红烛,亲自率宫人前来迎接。上官氏原是韦武集团的女杰,干了不少坏事,但自太子李重俊杀死武三思后,她才有些后怕,并转而归心于皇室。

中宗中毒身亡,上官昭容拟草制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以相王辅弼朝政,但被韦皇后、宗楚客所篡改。这时她举着遗制草稿出示给刘幽求看,以表明自己忠诚于皇室,希望免除一死,刘幽求也给她说了几句好话。李隆基斩草除根务尽,不留隐患,仍将她斩于旗下。这位“称量天下”的人物就这样命归西天了。

此时,少帝李重茂也在太极殿。刘幽求建议说:“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大概李隆基认为时机尚不成熟,韦氏及其死党还未斩尽杀绝,当即制止,而是全力捕杀在宫中的韦氏宗族的人及韦后的亲信人物。

黑夜已经过去,东方透出了黎明的曙光。这时,宫城内的韦氏宗族及其亲信已捕杀殆尽,动**了一夜的宫城渐渐平静下来。临淄王李隆基见大事已定,这才出见相王,叩头以谢不先启请之罪。相王李旦见了李隆基,立时跑过来抱着他,激动得老泪纵横,说:“宗社祸难,由汝安定,神祇万姓,赖汝之力也!”大家簇拥着相王入辅少帝。

六月二十一日,朝阳冉冉升起,长安城四门仍然紧紧关闭着,城内戒备森严,一队队兵马手执刀枪,来来往往,临淄王李隆基仍在指挥收捕韦氏及其亲党。

韦后之兄韦温时为宰相,并总知中外兵马事,被万骑兵士杀死于东市的北边。中书令宗楚客为了躲过灭顶之灾,乔装打扮一番,头戴布帽,遮住脸,穿着丧服,骑着青驴仓皇出逃。

当逃到城东北的通化门时,仍被守门兵士识破,扯下了布帽,当即与其弟宗晋卿一同被杀。宰相韦巨源听说事变,家人都劝说他躲避一下,而他却顽固不化,摆出一副杀身成仁的架势,说:“吾位大臣,岂可闻难不赴!”刚走到街上,即被乱兵杀死。

为尽快稳定城内社会秩序,相王挟少帝登上了安福门楼,慰谕百姓。司农卿赵履温曾劝韦后效法武则天,又不惜破费巨大的民力和财力为安乐公主营造第舍与修造定昆池。现在公主已死,他却到安福门楼下舞蹈欢庆,呼喊万岁。相王见他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立即命万骑兵士把他杀死。百姓一向怨恨他徭役繁重,都争着割他身上的肉吃。

韦氏及其亲党受到了严厉的惩治。韦后、安乐公主及马秦客、杨均、叶静能等都枭首于长安的东市。崔日用还率兵到城南杜曲诛杀韦氏宗族,连襁褓内的幼儿也无一幸免。

连居住在杜曲的京兆名门望族杜氏也难逃株连。

当天,下诏赦天下,“逆贼魁首已诛,自余支党一无所问。”临淄王李隆基以平定内乱、安定社稷之功封为平王,兼管内外闲厩,统领左右万骑。以钟绍京为中书侍郎,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并参知机务,职任同宰相;麻嗣宗行右金吾卫中郎将。武氏宗属,或被诛杀而死,或被流放到外地。

事后,平王李隆基率领着这批新功臣,有的穿着紫袍(三品以上官服),有的穿着绯袍(五品以上官服),手持枪刀剑戟,乘着铁骑,威武雄壮地走出宫城,市民聚观欢呼。

临淄王李隆基初出茅庐,便大显身手,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成功地发动了这次政变,粉碎了韦武集团的篡权活动。韦武集团是一个倒行逆施,极端腐朽的政治集团。李隆基粉碎了韦武集团的篡权夺位,不仅安定了皇室,而且也防止历史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