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帝位

平王李隆基通过发动政变诛灭了韦武集团,暂时保留了少帝李重茂的皇位,但很快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六月二十二日,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的刘幽求正在太极殿处理政事,突然有几个宫人和宦官闯了进来,命他起草诏书,要立皇太后。刘幽求当即拒绝,并义正词严地说:“国有大难,人情不安,山陵未毕,遽立太后,不可。”来的宫人和宦官被他顶回去了。

事后,刘幽求将此事告诉了平王李隆基,李隆基也感事出突然,感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告诫他说:“此勿轻言。”

据推测,宫人大概就是少帝重茂的生母。她见自己年少的儿子做了皇帝,韦武党羽也已除掉,天下似已太平,现在应该由她来做皇太后,像韦后那样临朝摄政,号令天下了。

从这件事来看,后宫中在皇位问题上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宫人和宦官要刘幽求作制书立皇太后之事的出现,使得这一场斗争表面化了。

相王李旦以前曾做过六年多的傀儡皇帝,又做了八年多的皇嗣,参加过五王政变,恢复了李唐的天下,声望很高,这次政变又是以“共立相王”为口号的。

平王李隆基冒死发动了这次宫廷政变,粉碎了韦武集团的篡位阴谋,安定了社稷,他也绝不会再容忍类似韦后擅政事件的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年幼无知的少帝重茂既无声望,又没有任何政治势力的支持,他的帝位自然难以坐稳了。

王公百僚纷纷呈上表奏,都认为“国家多难,宜立长君”,相王是众望所归,“请即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

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向百官传达了少帝的诏命,请让位于相王,表面上看,少帝传位是姑母太平公传达的诏命,颁下诏书的内容也都符合事实,要说少帝是出于心甘情愿,似也合情合理。其实这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实际上是在平王李隆基、太平公主与王公大臣的逼迫下,少帝才不得不这样做的。

少帝要把皇位让给叔父,相王却坚决推辞。尽管这并非真心实意,但过去历朝禅让帝位时,继任者大都如此,不过是表示自己谦虚,没有篡位的野心而已。

就在同一天,朝廷发生了大的人事变动:平王李隆基被任命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兄宋王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阳王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其弟巴陵王隆范为左羽林大将军,彭城王隆业为右羽林大将军。黄门侍郎李日知、中书侍郎钟绍京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训为右千牛卫将军。

同时,中书令萧至忠贬为许州刺史,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嗣立贬为宋州刺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赵彦昭贬为绛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混贬为华州刺史。

这一人事变动,使得李隆基兄弟、参与政变的功臣位居将相之职,进而控制了军国大政。

刘幽求极力促使相王复位,他规劝平王李隆基、宋王李成器说:“相王畴昔已居宸极,群望所属。今人心未安,家国事重,相王岂得尚守小节,不早即位以镇天下乎!"平王与宋王听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入见相王,极言其事,相王这才答应。

六月二十三日,少帝在太极殿东隅,面向西而坐,相王伫立于梓宫旁。太平公主再次抛头露面,对大臣们说:“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刘幽求首先响应,他跪下说:“国家多难,皇帝仁孝,追踪尧、舜,诚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爱尤厚矣。”太平公主随即发布了少帝传位于相王的制书。

这时,少帝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仍傻呵呵地坐在御座上。太平公主走近他,说:“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很不客气地一把将他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

就这样,在平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及朝臣的拥戴下,睿宗终于复位了。即日,他登上了太极宫的正门承天门楼,举行了即位仪式,然后大赦天下。少帝再次被降封为温王,几天之后,被幽闭于内宅。

睿宗复位后,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太平公主是睿宗之妹,参与了诛灭韦武,又有翊戴之功,加实封五千户,累封总数为一万户。立功者王承晔以下一千余人,也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赐予爵位和加授秩禄。

睿宗还新擢升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任命许州刺史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拜洛州长史宋璟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明于吏治,富有远见卓识;宋璟则刚正不阿,坚持原则,都是才德声望俱全的政治家。

他们悉心辅政,革除了中宗朝的许多弊政,坚持任人唯贤,进用忠良,黜退不肖,赏罚严明,杜绝了私人请托的歪风邪气,整肃了纲纪,俨然一时恢复了贞观、永徽之风。

睿宗还进一步肃清韦武集团的残余势力。越州长史宋之问先是阿附张易之,后又趋附于武三思门下,饶州刺史冉祖望也曾是韦武集团的爪牙,睿宗将他们罢去官职,流放于岭南。

黄门侍郎、参知机务的崔日用与中书侍郎、参知机务的薛稷争执不休,薛稷说崔日用过去依附于武三思,后又卖友邀功,非忠义之士;崔日用则说薛稷过去投靠张易之、宗楚客,也非正人君子。睿宗将他们一律罢免宰相职务,然后把崔日用贬为雍州长史,薛稷则贬为左散骑常侍。

同时,睿宗还下诏追夺了武三思、武崇训的爵位和谥号,并剖棺暴尸,平其坟墓,还废除了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等武氏陵庙,追废韦皇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另外,对过去凡受韦武集团迫害致死的官员、宗族,也分别追赠官爵。赠燕钦融、郎岌为谏议大夫,韦月将为宣州刺史。追复故太子李重俊位号,并为敬晖、桓彦范,崔玄肺、张柬之、袁恕己等五王及成王李千里、羽林将军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并一律恢复昔日的官爵。

平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睿宗在与朝臣议决军国大政时,特别尊重他俩的意见。每次宰相上朝奏事,都要事先征求太平公主的意见,同时也必须与平王李隆基商议,然后才能向睿宗皇帝奏议。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李隆基发动政变,诛灭了韦武势力,拥戴父王复位,朝政刚刚纳入正常轨道时,又发生了谯王李重福的兵乱。

经过密谋策划之后,李重福以为稳操胜券,即派家奴王道先赴东都,招募勇士,暗中做好起兵的准备。接着,谯王李重福与张灵均诡称奉诏,乘驿马向东都进发。

王道进入东都不久,即有人走漏了风声,洛州司马崔日知捕获其党徒数十人。八月十一日,谯王李重福赶到,王道率众随从李重福直奔左右屯营调兵。洛阳官吏听说谯王将兴兵作乱,吓得一时四散逃离,唯有崔日知镇定自如,积极调兵遣将,准备讨伐。

当谯王李重福一伙行至皇城南面洛水之上的天津桥时,随从其作乱者已达数百人,个个弄枪舞棒,前呼后拥,气势汹汹。正巧留台侍御史李邕在天津桥上与谯王相遇,见他来意不善,先拍马驰入左、右屯营,告诫守将说:“谯王得罪先帝,今无故入都,此必为乱;君等宜立功取富贵。”接着又回头告诉皇城守卫,立即关闭诸门据守。

当谯王李重福数百人叫喊着走近左、右屯营大门时,忽然营内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来,他进不了营门,又反身奔皇城左掖门,欲夺取留守兵马,不料大门早已关闭,叫门又不应。李重福气急败坏,命随从放火烧门。

火还没有点着,左、右屯营的兵马突然出现在身后,步步逼近。李重福窘迫万状,遂骑马向东逃去,经过上东门进入了山谷。第二天,东都留守裴谈发兵搜山。李重福走投无路,遂投漕渠自溺身死。

谯王李重福的死党郑愔见起兵失败,遂男扮女装,头上梳了个髻子,穿上女人服装,藏在车里企图溜掉。但由于他相貌丑陋,又满脸胡须,兵士一眼识破,当场擒获,吓得浑身直哆嗦。张灵均也被兵士擒住,与郑愔在东都市上斩首示众。

其时,李隆基父子已牢牢地控制着朝政,而且经过了几次变乱,人心思定,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