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起兵

刘秀与李通自那次会面定谋之后,便开始分头行动,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当时,人们的宗族观念还非常强烈,所以刘秀家族并没有脱离整个刘氏宗族,他们均以舂陵为聚居之地。

刘秀正因为舂陵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才来此地组织、发动武装反莽的斗争了。事实上,在王莽统治期间,尽管有一些刘姓皇族成员追随王莽,但总的来看,刘姓宗室在王莽统治时是受打击排斥的。就拿舂陵侯这支而言,舂陵康侯刘敞及其子刘祉的遭遇便很具有代表性。刘敞是舂陵考侯刘仁之子,“谦俭好义,尽推父时金宝财产与昆弟”,地方官把他的义行上报给朝廷,遂被授予庐江都尉的官职。

可是才过了一年多,就因为族兄安众侯刘崇起兵反莽之事受到牵连,被免职遣还封地。说起来刘敞与刘崇也还真有那么一点儿瓜葛,原来汉平帝时,有一次刘敞和刘崇俱朝京师,助祭明堂。刘崇对王莽的所作所为将危及汉室心中非常不满,便私下里对刘敞说道:“安汉公擅国权,群臣莫不回从,社稷倾覆至矣。太后春秋高,天子幼弱,高皇帝所以分封子弟,盖为此也。”刘敞从内心来说完全赞同这一看法,不过他却没有刘崇那样的胆量,把自己的看法直接表达出来。

刘崇武装反莽失败后,刘敞心里很害怕,打算结援树党,于是特地迎娶名臣翟方进之子高陵侯翟宣的女儿给儿子刘祉做媳妇。没有料到的是成亲才二十多天,翟宣的弟弟翟义便起兵反莽,南阳郡于是将翟宣的女儿捕杀,同时把刘祉也投进了监狱。面对突然发生的这一切,刘敞急忙上书谢罪,表示“愿率子弟宗族为士卒先”。因为这时王莽刚刚居摄,为了稳定形势,打算安慰宗室,所以也就没有加罪于他们。

等到王莽真当了新朝皇帝,便开始全面削弱刘氏宗室的势力。其规定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来干脆“皆夺爵”。在刘敞死后不久,刘祉“遂特见废,又不得官为吏”。通过这些,不难看出春陵刘氏同新莽政权之间的新仇旧恨。也正因为这样,所以那位“性刚毅、慷慨有大节”的刘秀长兄刘縯,"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时刻准备着推翻王莽,匡复汉室刘姓的天下。

而刘秀看到哥哥“素结轻客”,也就想到有朝一日“必举大事”,所以当李通以图谶游说时,“遂与定谋”“乃市兵弩”。此次刘秀回到春陵,并带来一位“素好事”的李轶,这对刘縯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他开始出面召集当地的豪杰人物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豪杰听了以后,都表示赞同。这样刘縯遂“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而他本人则组织了七八千舂陵子弟,“自称柱天都部”,举起了武装反莽的旗帜。

时在地皇三年(公元22)十月,按照刘秀和李通的谋议,舂陵起兵是要与宛城的武装起义相呼应的。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宛城方面却出了问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原来,李通派往长安给父亲李守报信的李季,在半路上得病死去,幸亏李守消息灵通,暗中已经知道了这一情况,于是打算逃之夭夭。李守一向与同乡黄显关系非常密切,当时黄显官居中郎将。黄显闻知此事后,急忙赶去对李守说:“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凡,将以此安之?不如诣阙自归。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李守听从了黄显的劝告,立即上书请求自免官职,归死故乡。没想到怕是奏章未及上报之际,李通等事情就暴露出来,王莽遂将李守关进监狱。这时,黄显出来为李守说情道:“守闻子无状,不敢逃亡,守义自信,归命宫阙。臣显愿质守俱东,晓说其子。如遂悻逆,令守北向刎首,以谢大恩。”王莽听了这番话,心里感到还比较舒服,于是批准黄显的请求。

正在这紧要关头,前队(南阳郡)又送来了关于李通起兵谋反的详细报告,王莽见状勃然大怒,要马上杀掉李守。黄显再次站出来为李守力争,结果被王莽一并杀死。而李守家在长安者亦被尽杀之。在宛城方面来看,李通虽说早就逃脱,但其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遭杀害。这样一来,宛城起义的计划便无法实现。由于宛城的变故,春陵刘氏兄弟就成为无援的孤军,形势的发展对刘氏兄弟来说非常不利。特别是当时春陵刘氏宗族内

部人心不齐,他们虽与新莽朝廷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真要让他们起来造反却信心不足。

刘縯起事之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并纷纷扬言说:“伯升杀我!”意谓刘縯起兵造反,是置我等于死地。当时的情况不仅“子弟”如此,就是在一些刘氏长者和亲属里面,似也同样存在着某种对起兵的不理解和相当的不稳定情绪。如刘秀把起兵反莽之事告诉叔父刘良后,刘良听后大怒道:“汝与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谋如是!”再如刘氏兄弟起事后,邓晨家族的人也曾发出“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的怨言,等等。

为了稳定人心,刘秀身着“绛衣”(一种红色的将军战袍),头戴“大冠”(一种将军使用的武冠),就在人群里转来转去,有意让大家看见。众人看见刘秀这一身戎装打扮,都吃惊地说:“谨厚者亦复为之!”意思是说,连平时处事稳健、温文尔雅的刘秀也起而造反了,我们还怕什么?!于是“乃稍自安”。

对于这类刚刚发生不久的往事,在刘氏兄弟心里应该说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让他们觉得单单率领这样一支人心欠稳、孤立无援的队伍,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快摆脱孤立无援的处境,为了把反对王莽的武装斗争继续进行下去,他们很自然地或者说是本能地就要力求与活跃在南阳地区的新市、平林两支农民起义军实行联合,来达到共同推翻新莽统治的目的。

于是,刘縯派族人刘嘉,即曾在长安太学学习的刘秀的族兄,前往新市、平林军驻处,同其首领王凤、陈牧具体商议联合作战问题。这里应该说,刘氏兄弟联合农民起义军的这一步棋走得相当高明。而实际上,在当时这也是最佳的选择。而对农民军这方面来说,这种联合也同样是非常需要的。

地皇三年(公元22)夏季的“大疾疫”,使绿林农民军“死者且半”;在此不得已的情况下,起义军“乃各分散引去”。其中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的一支起义军,“北人南阳,号新市兵”“自称将军”。

这年七月,新市兵进攻随县(今属湖北),未能取胜。正值此时,“平林人陈牧启湛复聚数千余人,号平林兵,以应之”。这之后,新市、平林起义军的具体战果如何?历史上并无说明,不好妄加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断定,即这两支起义军就活动在南阳郡的南部离春陵不远的地区,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发展前景。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一个寻求友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问题。

因而,当刘氏兄弟的使者刘嘉到来之后,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军而进”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