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莽浪潮

王莽代汉,不管他是用了何种手段,终究是获得了成功,总归是事实。然而他的改制,也不论人们如何去为他辩解,总之是遭到彻底的失败,同样也是事实。就在王莽改制的阵阵失败声中,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新”朝,也随着改制的失败迅速走向灭亡。而奋起推翻新莽王朝的主力军,则正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改制之苦最为深重的农民大众。

就在天凤四年(公元17),王莽“复明六莞之令”“置羲和命士,以督五均、六莞”,试图把他的不成功的改制继续坚持下去之际,直接发端于农民阶级的反新莽武装斗争便拉开了帷幕。

起事最早者为瓜田仪、吕母及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

有关瓜田仪的情况,在文献中的记载十分简略:“临淮瓜田仪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长州”。这里的“盗贼”,是统治者对造反民众的诬蔑之辞。西汉临淮郡,其地在今苏北洪泽湖一带,郡治徐县位于今江苏泗洪南。古代注家认为当瓜田仪“姓瓜田,汉代绿釉养鱼池展,在会稽的长州之苑与新莽政权进行抗争。

名仪”。从此人以“瓜田”为姓,由姓而不难推知其非上层人物。会稽郡包括今苏州、浙江及福建一带;据颜师古注:“长州,即枚乘所云长州之苑”。如果把上述联系起来,大体就可以看出,瓜田仪这支农民起起义军自

临淮起事后便南向发对于有关吕母的文献记载,相对来说则要多一些。天凤元年(公元14),琅邪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有一被称作吕母的人,她的儿子育任职县吏(或说为游徼),犯了小罪,结果被县宰杀掉。吕母十分怨恨县宰,于是秘密聚集宾客,一心谋划要为儿子报仇。吕母家一向较富有,“赀产数百万”。她有大量醇酒,购买了刀剑、衣服。凡青壮少年来买酒的,都赊账给他;对于那些看起来贫穷有困难的,立即借给衣裳,从来也不问多少。

就这样过了几年之后,吕母财用稍尽,那些领受过她好处的少年便纷纷前来还账给她。吕母满面泣泪地说道:“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们认为吕母的意向非常伟壮,平常又都受过她的恩惠,所以便一致许诺。其中,宾客徐次子等勇士还自号“猛虎”。

这样一下就相聚了数百人,他们与吕母一块儿,招收那些准备造反的人民,在众人的努力下很快队伍便扩大至数千人。吕母自称“将军”,率兵还攻海曲,破城后活捉了县宰。当时县中诸吏,纷纷叩头为县宰求情。吕母拒绝道:“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于是斩杀了县宰,并用其首级在自己儿子的坟墓上举行了祭祀典礼。事后,吕母带着她的人马,又回到了海中。

王莽末年,南方闹饥荒,老百姓一群一群地跑到野泽中,采掘野生植物充饥,人多性杂,不免发生冲突。

在此过程中,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为大家评理争讼,享有很高的威信,遂被推举为首领,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起义队伍。于是,原本准备造反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也来加盟,他们共同攻打四周的乡聚,平时藏身于绿林山中,数月之间,便发展到七八千人。地皇二年(公元21),荆州牧调集大军两万进剿起义军。王匡等率众迎战于云杜(今湖北京山),结果杀敌数千人,大破官兵,尽获其辎重,并进而攻克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接着起义军转击云杜、安陆(今湖北云梦),多所收获,然后还入绿林山中。这时,起义军已由原来的几百人增至五万余众,新莽地主政权对其已经无可奈何。

与王匡等同时起义的还有南郡(郡治江陵,今属湖北)的张霸、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西)的羊牧等,他们各拥众万人左右。王莽派遣使者去赦免起义军(统治者认为是所谓“盗贼”),结果使者回来汇报说:“盗贼解辄复合。问其原因,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民穷,悉起为盗贼。”王莽闻听此言大怒,立即把这位汇报者免官。使者中的一些善于察言观色、见风转舵的人,便开始顺着王莽的心思大讲“民骄黠当诛”,或言“时运适然,且灭不久”,王莽听了便非常高兴,立刻就给这些人升官。

由使者的这番话可以看出,绿林军实际上就是一群饥民造反。他们栖身的绿林山,位于今湖北宜城东南。其之所以称为绿林军,是以山为名。

据史料记载,就在前述吕母起义后不久,接着又发生了赤眉军起义。其首领樊崇,字细君,也是琅邪郡人,最初起兵于家乡莒县(今属山东),有众百余人,后转入太山,自号三老。

当时青州、徐州一带大闹饥荒,老百姓被迫纷纷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大伙儿认为樊崇勇猛善战,都归顺于他,只短短一年的工夫,起义军就发展到万余人。樊崇同郡东莞(今山东沂水)人逢安(字少子),东海郡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徐宣(字骄稚)、谢禄(字子奇),以及同郡的杨音,亦各自起兵,合计总兵力达数万人,他们也都归顺了樊崇。起义军进攻莒县,没有攻下,转而北至姑幕(今山东安丘南),同王莽的探汤侯田况进行了一场恶战,杀敌万余人,大获全胜。

这样,起义军便北入转战青州地区。其后起义军还至太山,留屯南城。起初,樊崇等人因为穷困而起兵造反,并没有什么攻城略地的计划。当队伍开始发展壮大后,才制定了“杀人者死,伤人者赏创”的规矩。他们“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泛相称曰巨人”。

王莽派遣平均公廉丹、太师王匡前往镇压。樊崇等人积极迎战,为了防止自己弟兄与莽兵互相混淆难以辨认,起义军“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双方交战的结果,赤眉军大获全胜,杀敌万余,直追击至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廉丹战死,王匡逃走。樊崇又率起义军十余万人,回师包围了莒县,达数月之久。这时,有人劝说樊崇道:“莒,父母之国,奈何攻之?”于是,起义军解围而去。

吕母病死,其部众分别并入赤眉、青犊、铜马起义军之中。此后,赤眉军转战东海郡一带,在同王莽沂平大尹的战斗中失利,死亡达数千人。起义军只好退去,经楚、沛、汝南、颍川等地,还入陈留郡,接着攻克鲁城(今山东曲阜),复转至濮阳(今河南濮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