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回疆

在阿睦尔撒纳叛乱基本平定之后,为了统一天山南路,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皇帝又挥师南下,进行了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的战争。

长期以来,天山南路一直是回族人民的世居地。该地人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信仰伊斯兰教,与准噶尔地区部民在民族、宗教信仰上和谋生手段上各不相同。明末清初,准噶尔地区政权兴起,并将天山南路回部各城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其宗教首领阿布都什特、玛罕木特、布拉呢敦、霍集占等人先后被拘禁于伊犁,广大回族人民还要向准噶尔政权按年交纳数额甚巨的贡赋。清朝政府出兵平定准噶尔叛乱,使得回部各城摆脱了准噶尔政权的控制。达瓦齐叛乱平定之后,根据乾隆皇帝的指示,清军即将长期被拘禁的回族宗教领袖大和卓木布拉呢敦释归南疆,使其安抚回部各城。布拉呢敦之弟、另一宗教领袖小和卓木霍集占则仍留于伊犁,统辖当地回人。不久,又先后派遣侍卫托伦泰、副都统阿敏道等人前往回部,晓谕诸城归顺清王朝。与此同时,还决定减轻回部各地人民交纳的贡赋。在清朝政府政策的感召下,受广大回族人民要求统一愿望的推动,布拉呢敦释归之初,一度表示服从清朝政府的统治。另一宗教首领霍集占虽然被胁迫参加了阿睦尔撒纳叛乱,但在清朝政府出兵平叛时,也乘机反戈,率领所属回族军队攻打阿睦尔撒纳,并于此后不久返回南疆。同时,他们还先后三次派遣使者到清军营中,“探听大兵抵伊犁信息,欲来投诚”。这些情况表明,广大回族人民渴望在摆脱准噶尔控制之后回到祖国怀抱,渴望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团结,共同进步。然而,由于以霍集占为首的一小撮回族上层分子的阻挠,广大回族人民的这一意愿当时未能实现。

霍集占在回到回疆后,由于被分裂、割据的思想冲昏了头脑,对形势做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一方面错误地将归顺中央政府与接受准噶尔政权的控制混为一谈,他认为:“若听大皇帝谕旨,你我二人中必有一人唤至北京以为质,当与禁锢何异?”另一方面又过高地估计了清军征讨叛乱的困难和自己搞分裂、割据的有利条件:“莫若与中国抗拒,地方险远,中国兵不能一时即来,来亦率皆疲惫,粮运难继,应亦无奈我何;且准噶尔已灭,近地并无强邻,收罗城池,可以自立。”为了达到分裂、割据的目的,他一方面传示属下“整顿鞍马器械”,自称巴图尔汗,拥兵自立;另一方面杀害其旧台吉素尔统的后嗣和主张降清的许多官员、贵族及其家属。同时,他还将清朝政府遣往南疆收抚回部的副都统阿敏道加以拘禁,并将其杀害。

对于霍集占、布拉呢敦的这些叛乱活动,清军将领兆惠、成衮扎布等先后上书乾隆皇帝,要求出兵征讨。为了不影响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大局,乾隆皇帝决定:“俟平定厄鲁特后,再行办理。”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月以后,由于准噶尔各地叛乱的陆续平定和阿睦尔撒纳的外逃,平定准噶尔叛乱已经进入尾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乾隆皇帝的指示,驻守准噶尔地区的清军开始加紧了平定回疆叛乱的准备工作。次年年初,正式开始了平定回疆叛乱的军事行动。

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在确知阿睦尔撒纳已死之后,乾隆皇帝正式下达了进军回疆、征讨霍集占叛乱的命令。根据事先安排,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率领八旗、绿营军队一万余人攻打回疆北部的重要城镇库车。当年五月,雅尔哈善进抵库车城下,开始攻城。当时,大、小和卓木派驻库车的是其亲信阿布都克勒木、阿奇木伯克。当得知清军来攻,遂即负隅顽抗,固守城池等待援兵。六月间,大、小和卓木率领各城兵马三千余人,越过阿克苏戈壁,千里飞奔来援。雅尔哈善组织军队围城打援,虽然重创救援叛军,但是由于指挥不利,致使霍集占等进入城中。六月下旬,霍集占率军乘夜突围。由于雅尔哈善的调度无方和具体负责将领顺德讷等人的疏于防备,又使敌人远飏而去。

眼见指挥接连失误,乾隆皇帝极为恼怒,在对雅尔哈善严加斥责的同时,令其一面攻围库车,一面追擒霍集占赎罪。同时,又从京师加调健锐营官兵一千人开赴库车增援。在乾隆皇帝的严旨督催下,雅尔哈善采纳绿营将领马得胜的建议,穴地攻城,但旋即被守城回兵所破。雅尔哈善束手无策,只好长期围困,待其粮尽自溃。是年八月,城内粮尽,阿布都克勒木弃城遁往南疆,所余老弱三千余人出城投降。围城三月,所得仅一所空城,乾隆皇帝气恼之余,将雅尔哈善解押进京治罪,顺德讷就地正法,谕令兆惠由准噶尔速赴回疆,负责全部平叛事宜。

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兆惠率军进抵南疆。此时,在各路清军的进攻下,回疆各城纷纷摆脱大、小和卓木的控制,向清军投降。霍集占自库车逃往阿克苏,阿克苏城人民“闭城拒敌”;霍集占又逃往乌什,乌什城主霍集斯也“闭城不纳”。大、小和卓木穷途末路,分别率领残部遁往回疆南部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妄图各据一城,互为掎角,进而负隅顽抗。为了彻底平定叛乱,兆惠一方面布置军队分取其他各城,一方面亲自率军四千,自乌什起程,越过一千五百多里的大沙漠。当年十月初,进抵距叶尔羌仅四十里的辉齐阿里克。由于清军进入回疆地区后,除库车之役外,始终未和叛军发生过较大的战争,叛乱分子虽然失地不少,但是军队主力却未曾受到重创,兼之以兆惠又是孤军深入,故而兆惠抵达叶尔羌之后不久,便发生了著名的黑水营之战。

兆惠到达叶尔羌后,急于进攻。他先派副都统爱隆阿等率兵将叶尔羌通往邻近各城的路卡一概堵截,以防叶尔羌守敌外逸及外敌前来救援,尔后,又率军渡过叶尔羌城东之喀喇乌苏河(今黑水河),攻打该城南部的英峨奇盘山,以掠其牲畜。但当清军前锋刚刚开始渡河之际,小和卓木霍集占率军自城中突出,将清军截为数段,并向清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异常不利的形势下,清朝军队奋勇应战,先后杀死敌兵多人。但因敌众我寡,致使清军损失惨重,主要将领兆惠、明瑞等皆负伤多处,总兵高天喜,前锋统领、侍卫鄂实,副都统三格,侍卫特通额等一百余人相继阵亡。眼见形势非常险恶,兆惠一方面派人突围至阿克苏,要求后继部队速来救援;一方面继续率军激战。经过五昼夜激烈战斗,兆惠率军突围而出,退据叶尔羌城东大营。这时,霍集占军队又尾随而至,将大营团团围住。不久,大和卓木布拉呢敦也率军万人自喀什噶尔赶来,一起向被围清军发动了极其猛烈的进攻。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清军主将兆惠临危不乱,团结全军将士,严密防守,沉着应战,伺机杀敌。叛军先是环绕清军营地构筑长围,以待清军食尽自毙。清军则杀食军中驼马及发掘当地回人窑藏之粟以济军食。见此不能取胜,叛军又掘水灌营;清军则挖沟排水,将之泄于下游。后来叛军又突破长围,以编缠起来的芦苇遮护身体来犯;清军见弓箭、鸟枪不能奏效,便改用火攻之法。这样,尽管被围清军粮食奇缺,弹药不足,处境极为恶劣,但在兆惠的率领下,全军士气高昂,先后给予进犯之敌以极其沉重的打击,以致敌军包围三个多月,竟无法跨进清军营垒一步。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中,广大清军将士表现了不怕牺牲的可贵精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月二十日以后,兆惠派出的告急使者阿勒丹察等人先后到达阿克苏。阿克苏办事头等侍卫舒赫德见情况异常紧急,立即飞章入奏乾隆皇帝,并移文尚在乌鲁木齐的参赞大臣富德、阿里衮等马步兼行,速往阿克苏。同时,他亲自率领阿克苏附近各城清军三千五百名向叶尔羌进发。

十一月中旬,乾隆皇帝得知黑水营被围的消息,急令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择其军中“马力有余者,作速前往”,“惟应援兆惠为要”。与此同时,又急调索伦兵、健锐营,察哈尔、西安、达什达瓦清军及绿旗军队一万五六千名千里赴援,挺进回疆。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二月,舒赫德与富德所率军队两路会合,一起前赴叶尔羌以北的巴尔楚克。此时,闻知救援清兵将至,大、小和卓木一方面集中主要兵力急攻被围的兆惠营寨,一方面分兵五千,邀击救援清军于呼尔。两军接战三日后,清军后队阿里衮又率军赶到,大破叛军。兆惠等被围清军闻知救援军队前来,也乘机向包围营地的叛军发动进攻。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月十四日,大、小和卓木兵败后逃跑,兆惠和舒赫德、富德等便合兵一处,返回阿克苏休整。至此,长达三个多月的黑水营保卫战遂以清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结束。

黑水营战役之后,兆惠、富德等稍事休整,二月刚过,遂即调动军队向在黑水营被围时失陷于敌的和田二城进攻,不久一一将其收复,以防敌军由此逃入西藏。这一计划实现后,从五月开始,因为内地增援兵丁、粮饷陆续到达,兆惠等人又积极部署攻取叶尔羌、喀什噶尔等战事安排。根据安排,六月初,兆惠率军由乌什进攻喀什噶尔,富德率军自和田直向叶尔羌。经过黑水营之战,大、小和卓木早已心惊胆战,兼之以连年战争,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对,使得他们无法再在两城驻扎,故而在当年四月,大、小和卓木便筹备弃城向西逃跑。六月二十七日,在大兵压城之际,布拉呢敦首先弃城西走;几天之后,霍集占也放弃叶尔羌,逃往英吉沙尔。闰六月十四日和十八日,在两城回族人众的欢迎下,兆惠、富德分别率军进入喀什噶尔和叶羌,至此,平定回疆战役取得了具有决定性的胜利。

两城相继克复之后,为了彻底追歼叛匪,不留后患,闰六月十五日,参赞大臣明瑞便率兵二千,昼夜追击,尔后,其他部队也相继出发。六月月底,首败叛军于霍斯库鲁克岭。七月十日至十二日,又大败叛军于巴达克山国相邻的叶什尔库尔诺尔。眼见大、小和卓木大势已去,被胁迫外逃的回族人民纷纷携眷下山投奔清军,“声如奔雷,霍集占禁之不能止”。大、小和卓木只好带领少数亲信逃往巴达克山国,后来因清朝政府派员交涉,被当地酋长素尔坦沙所擒斩,平定回疆叛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回疆叛乱平定之后,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于是,乾隆皇帝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节制天山南路各城。参赞大臣之下,还在叶尔羌、英吉沙尔、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辟展、哈密、吐鲁番、哈喇沙拉等城分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皆由清朝政府直接委派官员管理。这些大臣之下,另外又在回部贵族中任命阿奇木伯克管理所属各地回民事务,“自三品至六品,各随年班入觐,不得专生杀”。对于宗教势力,则加以裁抑,禁止教职人员阿訇干涉地方政务。同时,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乾隆皇帝还先后决定减轻当地回族民众的赋役负担,二十取一;组织军队屯田;开炉鼓铸“乾隆通宝”,发展商业等。在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下,经过不长时间,回疆经济便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喀什噶尔、阿克苏、和田等许多地区皆“土田乎旷,沃野千里,户口繁多”,物产丰富。这对乾隆时期全国经济的发展和清朝统治全盛局面的形成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