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拜祖陵

在乾隆皇帝的各种巡幸活动中,谒拜先祖陵墓次数最多。清朝先祖陵寝分别在关内、关外两处。在关外者为永陵、福陵、昭陵,在关内者分葬遵化、易州两处。其在遵化者有清世祖福临生母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清世祖福临夫妇的孝陵、孝东陵,清圣祖玄烨的景陵,因为这些陵墓都在京师之东,通称东陵;其在易州者为乾隆皇帝父亲清世宗胤稹的泰陵,以其在京师之西,又称西陵。乾隆皇帝即位后,提倡以孝治天下,为了表示自己对先祖的怀念,除于节庆日和已故各帝生辰、忌日按时派遣皇族子弟前往致祭外,几乎每年都亲行谒拜京畿各陵,有时还因战争胜利和其他原因,为了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一年之中谒拜两次以至三次之多。因为这些谒陵活动多数都是例行公事,来去匆匆,故而次数虽多,但其政治影响甚微,不值得记述。值得记述的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的四次东巡盛京谒拜祖陵活动。

乾隆皇帝东巡谒陵,有着深刻的政治目的。

首先,东北是大清朝先祖的发祥之地,在清朝政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入关以后,迁都北京,清朝政治中心南移。为了进行统一战争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相当一部分八旗子弟举族南迁,盛京降为清朝政府的陪都。但是,因其系祖宗创业之地,兼之以在清朝政府进行的历次战争中,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地又一直源源不断地向内地输送作战骁勇的新满洲军士,因而历代清朝统治者对于陪都盛京和整个东北地区仍然相当重视。入关之初,为了保持其在全国特殊的政治地位,清朝政府仿效中央政权规模,设立盛京五部。同时,康熙皇帝还三次东巡谒陵,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至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最高统治者已近四十年没有举行东巡谒陵之典,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再行东巡刻不容缓。

其次,乾隆时期,国家统一,政局安定,各级贵族普遍腐化,皆耽于宴安,“轻视故都而惮于远行”。为了使广大贵族子弟了解当时“奕裸之升平景运,皆昔时艰难开创之所留贻”,从而使他们“处尊位而常缅前劳”,兢兢业业,“永保勿坠”大清江山,继康熙皇帝之后,乾隆皇帝先后在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四十八年(1783)进行了四次东巡谒陵活动。

在四次东巡活动中,谒拜先祖陵寝和临奠开国功臣坟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关外清朝祖陵分为三处,其中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祖陵墓在盛京以东的赫图阿拉,是为永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墓名曰福陵,清太宗皇太极之陵墓名曰昭陵,皆在盛京。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父、祖遗甲起兵,开始了统一满洲本部的战争。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始将满洲统一,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同时,为了反抗明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又以七大恨祭天伐明,并先后在萨尔浒、辽沈等战役中大败明军,方建都沈阳。皇太极继位后,经过积极整顿内政,又在松锦战役中歼灭明军主力。经父子两代皇帝整整奋斗了六十年,饱经忧患,始为入关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乾隆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对两代开国皇帝的景仰和崇拜,他每次东巡,都是以谒陵为中心。同时,对于葬在盛京的一些开国功臣,如克勤郡王岳记、武勋王扬古利、宏毅公额亦都、直义公费英东和一些觉罗的坟茔也亲自临奠赐祭。除此之外,乾隆十九年(1754)第二次东巡时,又将盛京怡贤亲王祠改为贤王祠,将在开国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宗室重臣,如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礼烈亲王代善、饶余亲王阿巴泰、郑亲王济尔哈朗、颖亲王萨哈磷等人皆入祀致祭。乾隆四十三年(1778)第三次东巡时,入祀人员又增加了在入关统一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和肃亲王豪格。乾隆在位时,许多开国功臣的后裔仍在朝中担任重职,乾隆皇帝利用东巡谒陵之际向他们的祖先致祭,并对他们的开创业绩大加表彰,也进一步加强了这些朝廷重臣对乾隆皇帝本人的向心力,起到了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作用。

对奉天一带的贵族、官吏、士子、百姓普遍进行加恩施惠也是东巡中的重要内容。乾隆皇帝每次东巡谒陵,均免除奉天全境历年积欠及次年官庄、民田全部正额地丁钱粮。后来几次巡幸,针对当地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还颁布谕旨,扩大当地府、州、县学录取名额。对于当地官员,乾隆皇帝也格外加恩,历次东巡,皆将在仕官员普遍加一级,因贪污受贿或其他原因而受到处分者全部予以宽免。另外,乾隆八年(1743)首次东巡时,他还特令此后盛京各官皆由本地人员补放,以扩大本地贵族子弟入仕途径。对留居盛京的宗室觉罗和外戚姨舅子孙,乾隆皇帝也存恤备至,除分别赏赐银两、缎匹之外,还在谒陵结束后驻留盛京期间频举大宴。宴会时,随行王公大臣、扈从人员、盛京将军以及本地现任、休致各级官员、闲散宗室觉罗、守护陵寝的姨舅外戚子孙,还有当地耆老等全部令其参加。在开怀畅饮的同时还观赏戏剧节目,“白金以级颁,百戏良具陈。酌酒赐尔饮,尔醉我亦欣。还念尔先民,曾同百战勋”。宴会后,又赏赐御制诗篇,讲武比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几天之中,整个盛京城一直沉浸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中,作为统治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东北地区居住的满族官员、百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乾隆皇帝的多次东巡,对于团结东北地区的满洲贵族、百姓,并进而加强其对全国的统治,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由于东巡谒陵对于团结满洲贵族、百姓,挽回统治集团颓废习气,巩固清朝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第三次东巡谒陵时通谕中外,将东巡谒陵作为定制,俾后世子孙世世遵守。在这道谕旨中他还规定如果后世子孙“欲莅陪京”,“而其时无识之臣工,妄以为人主当端处法宫,综理庶政,不宜轻出关外,此即我朝之乱臣贼子,当律以悖命之罪,诛之勿赦”。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东巡谒陵活动的高度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