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强迫症的成因和改善方法

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就急着联系饭局或聚会,热衷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一旦没有社交活动就感到寂寞、恐慌、焦虑不安……目前,不少都市年轻白领染上了这种“怪病”,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交强迫症”。

张阳是广州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媒体的记者,他工作之外的生活很丰富,不停地喝茶、泡吧或者参加一些聚会,希望借此多交一些朋友,获得更多的第一手信息。张阳说自己虽然很累,但就是无法停止社交活动,如果有几天没有和朋友泡吧或者参加聚会,就会焦虑、失落,觉得自己没有努力工作和生活,是一种堕落的行为,内心就会充满自责。

据专家透露,近年来,像张阳这样患上“社交强迫症”的白领正日益增加。结识新人、扩大人脉网络,是职场精英社交生活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些人年龄多在30岁前,从事的工作多比较体面。他们对社交、人情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30岁之前,我把积累人脉资本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是为以后铺路。”张阳说。

不放过任何场合扩展人脉,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认识有用的人,“坚韧不拔”地反复打扰想结识的人。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社交强迫症”的表现。一些年轻人急于扩展自己的人脉,进而有了“社交强迫症”的种种表现。

易形成社交强迫症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比较讲究人脉,为了职业的发展而进行社交,这种社交有很强的功利性,刚开始自我感觉不错,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充实,但时间久了,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很痛苦。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都在考虑怎样的生存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社交成为他们改善自身发展条件的有效手段之一,人情在这时候也变得商业化了。

年轻人多结交朋友,本身没有错,但如果太过功利并太过频繁地进行社交,则只会招人反感。生活当中,很多有名望的人曾经遭遇过陌生人的“围追堵截”。

大连一家年产值近亿的民营企业总裁曾遭遇过这样的社交“骚扰”。一位年轻人以各种名义要求与他见面。起先,年轻人以谈保险合作为名要求见到该总裁,被拒绝后,他又屡次在这位总裁的停车位附近出现,在总裁上下车时过来搭话。再后来,他几乎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都来到该公司的楼下,看见总裁的身影便冲过来要求认识。虽然这个人并无恶意,但的确让总裁不堪其扰。而这个年轻人如此走火入魔式的社交,起到的是反作用。

要克服社交强迫症,最重要的就是改变社交观念,建立少一点儿功利性质的“绿色”的社交圈。社交,也要给心一点儿休息的时间。一般来说,“绿色”的社交圈具备以下几个特色:真诚,没有真诚就没有可靠性,戴着面具做人总令人心生疲惫;互助,你对他人的真心帮助一定会换来他人日后对你的回报,使你在受困时不感到孤立无援,这才是社交圈的效用;分寸感,社交要有距离,要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不要过多诉说自己的隐私。

其次,有社交强迫症的人,努力缓解一下职业压力,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当你的大脑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的时候,工作压力肯定就无所不在,这时,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家庭、朋友、个人爱好,适当的娱乐是缓解压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