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控制的3个原则

我们知道,生产任何产品都要消化和占用一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在一般情况下,要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或节省使用成本,就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代价,如支付研究实验费用、提高职工技能培训费用或增加检验工作等,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因此,有些企业家认为既然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肯定就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只有投入的成本大,质量才会高。但是不顾质量成本,片面追求“高质量”而增加资源,也会导致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有个老农种棉花的故事很能给人以启示。

老农为了让棉花产量增多,就把家中成袋的好化肥都用在几分地上,结果,连棉花的植株都被烧死了。老农后悔不已。这就是忽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所造成的错误。

老农的故事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在企业中,有多少人就在扮演着老农的角色,你注意到了吗?

其实,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是既对立又统一,且有相互驱动、互为影响的关系,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不平衡。

财政部文件指出:“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标准上而需支出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两者之和。”

由此可见,虽然不赚钱的质量不是质量,但是不考虑成本的质量也无法赚钱。因此,企业要做好生产中的质量成本控制,必须树立质量成本导向的思想,做好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指根据预定的质量成本目标,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所有质量成本,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可以在产品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寻求一个相对平衡,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只有生产出产品成本最低,又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质量水平企业才能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只有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占用和消耗,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占用和消耗并不代表着使用质量低劣的材料,甚至减少必要的工序或缩短必要流程,使用低工资、技能差的人员从事要求高技能工作等,这样做就走向了反面。如果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尽管生产成本降低了,但又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下降,反而会造成产品使用过程中成本的增加。

有些管理者认为既然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那么就向高标准看齐,一切追求精致、经典。如果不顾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使用的需要,盲目追求高精度、高性能,高级、优质、高档化,结果不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导致产品价格昂贵,并不一定会令顾客满意。比如有些开发商开发的豪华高档公寓别墅等,完全与中国的国情不符。这些过高的质量消费者并不满意。

这种由于提高成本而造成的利润减少的损失,称为过剩质量损失。由于设计者给产品规定了过高的精度、强度,无用的功能、结构等,会增加产品的流转时间。较长的流转时间,意味着在应对客户喜好的变化和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间的较长延迟。结果,不仅形成了过剩质量,而且还会由于价格昂贵竞争失利而减少产品销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产品失调,影响行业的发展。

再次,在制造过程中,过分精确的加工也是一种浪费。它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浪费,使用多余的作业时间和其他设备,使额外的人力、生产资源、水电等费用增加,加工的管理工时也相应增加。因此,从这种程度上说,过高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质量也是浪费。因此,要改变以上这种质量、数量和成本不符的情况,必须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

1.选择产品方向是控制质量成本的前提

要控制质量成本,首先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应明确产品为谁服务,即满足社会哪方面的需求,为精英阶层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是为生活消费服务还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等,需要细分目标市场。明确了这些以后才能制定出生产的方向。如果不顾自身实力盲目追逐潮流或者简单地随大流,即便质量没问题,但是市场开拓不力或者竞争不过那些规模大的企业,也会增加生产的成本。

因此,企业生产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生产制造型的小企业尽可能选择对消费者必不可少的产品或劳务,选择服务性强和重复使用率高的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选择以大企业为依托,生产大企业所需要的配套零部件;直接为大企业供货,可节省对消费者的零销费用。

小企业的生产周期往往都比较短,而且小批量生产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不高,虽然这样利润较小,但更容易保持较低的库存,减少产品的积压,加快资金流通速度。

2.建立用户质量保证机制

随着现代化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进步,企业的质量标准也在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合格达标远远不是企业的追求,产品的质量必须给用户带来价值,即产品的功能应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达到一定的用户满意度。因此,企业要控制质量成本不仅需要在内部制定

质量标准,也需要建立外部质量保证机制,特别是在企业与下游销售商之间订立质量保证,防止质量过高造成的成本浪费。

比如,宜家的桌子下面的支撑木条与桌子相连接的地方就是空白的,没有用油漆。因为用户不计较这些。对宜家来说,可以节省油漆成本,也可以让利给消费者。

只有根据用户的接受能力和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生产出符合他们需求的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企业的成本。那样才会适销对路,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

3.批量生长差异化

产品适销对路后还需要控制产品的规模,避免大量投放市场造成的价格过低或者超出消费者接受的数量而积压。特别是那些大批量定制生产的企业,生产线一旦启动长时间运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如果产品销量快这种生产方式无可非议,如果产品滞销就需要变化方式,否则,处理不好就会增加产品的质量成本。

通常,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竞争战略上大多选择差异化战略为主。具体做法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来获得产品市场,再按照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重点选择恰当的模块进行最经济的成本“注入”,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以服装生产来说,他们会恰当设定大众服装型号的模块化设计,采用自动装配线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适当生产一些特殊型号的服装。因为这些服装的用料都相同,因此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形成了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双优势。

总之,质量成本控制是保证各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达到计划效果的手段,是推进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动力,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总体发展。因此,企业应重视市场的调查预测,把握好产品的发展方向,打造出既符合行业标准又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水平,能使资源的利用程度最优化才是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