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兴趣也别用呵欠来打发

人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感性的动物。在人的行为中,理性与感性哪一方面所占的比例大?关于这点,我们来听听美国某行为学专家的看法:

“人有时是理性的动物。但大部分行为都是被冲动或偏见所支配,甚至是由胃痛或贫血等身体症状来决定的。”

根据这种看法,人的行为大致是由感情所支配。这点从日常生活中就能证实。例如,一般人与人交谈时,多以当时当事人的态度判断谈话内容的好坏,而不以谈话内容本身衡量。同样的谈话内容,如果谈话者态度良好,就认为“嗯,这个人说话很有道理”,但如果态度恶劣,便会产生类似这样的批判性反应“这个人光说不做……”。

从这种心态看来,赢取欢心是使对方肯定自己谈话的必备条件。即使对方的谈话再无聊,也须装出很用心听的样子,因为人都对肯听话的人有好感。

某位名噪一时的相声大师曾接受杂志访问,记者问:“大师,你说相声已久,听众们对你拿手的段子也都耳熟能详。如果你在说相声时,听众席传来嘘声‘怎么又是这出……’,那么你做何感想?”这位相声大师莞尔一笑,不慌不忙地答道:“这对我来说根本无关痛痒,因为这表示听众对我的相声仍有兴趣。”

原来,大师最担忧的是,听众不肯听他说相声而打呵欠。假如在表演中看到听众张大嘴巴打呵欠,一定令他当场愣住,再也说不出一个字。难怪有人说:“杀死相声大师不需刀,只需打三个呵欠即可。”

不仅是相声演员,一般人说话也同样会介意听者的态度。当对方眼神专注时,必然以为“他一定觉得我的话很有意思”。相反的,当对方转开脸,自然会想“他可能感到十分枯燥吧”。说者往往会以听者的态度衡量他对自己的感情。

因此,纵然说者言语无味,也绝不烦躁、发出嘘声或打断,而应耐心地听完。如此必能打动说者的心,自然而然对你产生好感。起初,你或许会感到很没趣,但仔细听后,反而会接受对方,进而了解对方。一旦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方也能明了你的话。

而这种人际关系同样适用于家人之间。

大部分家长都会问子女:“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据了解,以“我喜欢妈妈”这个答案居多。这是由于母亲时常听孩子说话的缘故。反观父亲,孩子想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但父亲可能会禁止:“吃饭时不要讲话!”渐渐地,孩子自会疏远父亲。

最后再提醒一次,要是想博取别人的好感,不妨尝试多听对方谈话。